仙官(校对)第1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319

  她一走,锦织便先替她向叶公子道歉,“公子慧眼,应该也看得出小郎君乃是女子装扮。她自小家中娇宠惯了,故而行事失了礼数,还请公子见谅。”
  叶行远随口问道:“却不知是哪家的小姐?似与锦织姑娘甚为熟稔。”
  不管是哪家的小姐,随随便便女扮男装上青楼,言语又如此不羁,只怕都是一个麻烦。
  锦织略一犹豫,答道:“小郎君之名在京城素著,公子来京未久,是以不知。我也就不必隐瞒,她便是朝中次辅奚大学士掌珠,闺名唤作‘筱雅’便是。”
  原来不是萧雅,而是奚筱雅。叶行远挠头,蹙眉道:“原来是恩师之女?她怎么...这般特立独行?”
  好不容易找到了已给稍微中性一点的词。奚明生乃是会试三主考之一,也可以说是叶行远的恩师,又是当朝谨身殿大学士,一代大儒,怎的教出这么一个女儿?他平时也不管管?
  听锦织的口气,奚筱雅的行径还不像是偶一为之,应该是名动京师,这叫奚明生这张老脸往哪儿搁?
  锦织知他疑惑,笑道:“小郎君因生具神通,吉祥如意。自小就不在奚大学士身边管教。而是养于宫中,受封‘永秀县主’,一直陪伴太后,从来都无法无天,谁能管得了她?”
  一旁的唐师偃恍然大悟,“原来她便是小郎君,在京中好大的名声!我竟一时未曾想起来,可惜,可惜!”
  他态度之中倒有些诚惶诚恐,这更激起了叶行远的好奇,不明这女子到底有何特异之处。以至于读书人家出身的大小姐而为皇家所重,行事又如此不同一般,又怎的在京中闯出一个“小郎君”之名。
第267章
父女论婿
  唐师偃凑到叶行远耳边道:“我听闻奚家对你也甚为有意,这位奚大小姐可万万娶不得,你可要小心了!”
  次辅之女,年方十六,又受封县主,容貌才学都是一流,说起来要招婿新科状元,那也尽够了。但这般作派,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娶的。
  叶行远也起了好奇心,便细细向唐师偃和锦织两人问起小郎君的传奇事迹。锦织姑娘原本等着叶行远来共度良宵,不想被小郎君抢了风头,心中不快。但又不欲令叶行远不喜,便强自忍耐,为唐师偃补充。
  奚筱雅在京中是出了名的刁蛮,女扮男装抛头露面逛窑子,这对她来说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听说太子都被她殴打过许多次,京中纨绔只要一闻小郎君之名便吓得望风而逃,实乃赫赫声威。
  本来以她大学士之女的身份,还不足以这般凶蛮霸道——就算是严秉璋的儿女,都得谨言慎行,何况她爹只是次辅,虽然名义上五辅差距不大,但真正的权威却要差一个层次,奚明生还并无宰执天下的实权。
  她之所以能活的这般滋润,主要是因为她生的时辰太好,一生下来就立下了大功。承载天命,有续本朝国运之异能神通。
  因此奚筱雅一出生便被接到宫中,由太后教养,起居与一应公主相同。从某种角度来说,奚明生能够官运亨通,从工部侍郎任上连续进步,及至入阁,实在也沾了不少女儿的光,因此更管不住她。
  “延续国运?”叶行远敏感的抓住了这个耐人寻味的词,不解问道:“难道此女生具凤身?那难道不应该是皇家准备迎娶为后妃么?怎么会如此放任?”
  唐师偃苦笑道:“皇家原本是这么打算的,只是这女子幼时的脾气就极为凶悍。据说当年她才六岁,太子第一次见她的时候,便被抓花了面目,差点毁容,封太子妃之事便没了下文。
  后来诸位大师反复测算,说这女子虽然乃凤凰化身,但是灵气太强,以至于非真龙天子根本压不住她。若是太子纳她为太子妃,将来立后,那最终必然是牝鸡司晨女主天下的局面,这叫当今怎么肯?”
  这是则天大帝还是慈禧太后?叶行远咋舌不已,又问道:“既然如此,皇家怎还对她这般纵容?”
  唐师偃笑道:“她虽有这个命,但只要不入宫,便无扭转乾坤之能,只会源源不断为本朝续命,故而太后皇上都爱之重之,别看现在才封了县主,日后肯定逐级加封,便是封公主也不奇怪。”
  既然不能当老婆,那就当女儿养。皇家也不傻,自然有种种变通的主意。有这样一重身份在,奚筱雅想嫁人都不容易,脾气变得古古怪怪也就可以理解。
  奚筱雅享受公主的待遇,又不是真正的公主,诸皇子对他既敬且畏,连皇帝都对她忌惮三分。她偏偏又是当朝次辅之女,官僚们也绝不想得罪了她,于是朝野之中,竟然让她唯我独尊,谁也惹不起她。
  从十几岁奚筱雅出宫之后,便时常女扮男装出外游荡。凤凰之身本来就极为强力,打架谁都不怕,背景又硬。京中纨绔不长眼的惹上了她,必然被整得死去活来,久而久之,“小郎君”之名当然响彻云霄。
  叶行远笑道:“倒是有趣,不过唐兄何必为我担心。她这般身份,必是皇帝赐婚,按说不至于这般对我......”
  隆平帝对叶行远还是很亲切的,不至于这么坑他吧?这种战略级别的女人,婚姻大事不可不慎重,皇家绝不会轻易放过。
  唐师偃摇头道:“原本大家都这么说,不过这次废太子之后,听说奚大小姐又立了功,求得一个恩典,可以自择夫婿。你现在是京中名头最盛的青年才俊,奚大学士怎么会不考虑你?”
  叶行远骇然道:“这连太子、皇帝都镇不住的凤凰之身,谁能消受得起?要是娶回了家,岂不是一辈子夫纲不振?幸而这位大小姐似乎一开始就看我不顺眼......”
  他之前还考虑过借着座师学生的关系,多去拜访,与几位大学士慢慢缓和。但现在看来,至少奚家得少去,不然万一真被看上了才是进退两难。
  锦织在帘后噗嗤一笑,如莲花盛开,“小郎君既美且淑,才学更是广博,是我所见唯一堪与公子相配者。为何畏之如虎?”
  男女的审美观念和判断标准果然大不一样,叶行远并未多言。但光这位姑娘大摇大摆来逛窑子,就完全不符合轩辕世界女性的道德标准,这可绝对不能娶回家,他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奚筱雅离开了芙蓉阁,心中烦闷,回返家中。适逢奚明生也散朝回家,父女俩在大门口撞上。奚大学士老泪纵横,面色铁青,却也不便当面斥骂,只在心中暗叹生了这个女儿真是斯文扫地。
  饭后,奚明生在书房召见女儿,和颜悦色问道:“今日去了何处?倒是回来得早。只以后尽量少作男儿打扮,毕竟你快要嫁人了。”
  奚筱雅漫不经心道:“去芙蓉阁难道能做女子装扮么?传出去岂不是连累爹的名声?嫁人之事,无须担心,京中男子我还没有看得上眼的。”
  你还知道顾忌你爹的名声?女扮男装去青楼就能欲盖弥彰,难道还有人不知道你“小郎君”的身份不成?奚明生啼笑皆非,他在朝堂上从来与人针锋相对,急赤白脸,但对这个女儿总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只能苦笑道:“会试刚刚结束,为父看了,这一次新科进士之中,不少都是尚未娶妻的青年俊彦,堪为良配。比如榜眼文虚怀,文家树大根深,一门七进士......”
  奚筱雅不耐烦道:“文家传承数百年,垂垂老矣,臭规矩又多。你确定他们能接受我这么一个儿媳妇?听说他们那位老太公最重妇德,我要是嫁过去,是活活被他打死呢?还是把他气死?”
  奚明生语塞,也知道女儿说的是实情,便叹道:“这倒也罢了,那探花郎呢?他们父子都以风流自赏,不重俗规,或可与女儿有共同语言......”
  奚筱雅嗤笑道:“就是那个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杨老探花?如今这位小探花也是个好色之徒,青楼薄幸之名哄传江南,若我是他妻子,忍不了两天就得将他阉了送宫里去。
  再说他们家不务正业,不治经典,你说杨老探花二十年前是探花郎,二十年后仍然是探花郎,这二十年间,可有什么名声事业?可有造福于民?此等禄蠹文痞,我虽为女儿身,亦不取也。”
  这还是嫌弃那边父亲官小了,但杨老探花以翰林院编修入仕,在翰林院吃了十几年闲饭,几经迁转,也未能有什么前程,只能说是不求上进。奚筱雅眼光高,或许还真看不上人家。
  奚明生叹道:“那今科传胪,乃地方小族出身,人口简单,为人又刻苦。故而没什么背景尚且考得这等佳绩,必然前途无量......”
  奚筱雅大怒道:“你不提此人倒也罢了!若说此人真乃国家之耻也!我原本以为他只是个痴情种子,缠着芙蓉阁的锦织姐姐,这倒不算什么。
  只听说他在会试之中,乃是以投降妖族而得大成。这等不忠不义之徒,居然也能得二甲第一?会试居然选中此人,实在是末世之兆也!”
  你这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啊,明知道你爹就是主考官,居然说会试选他是耻辱,奚明生哭笑不得道:“国家大事,你且慎言!不选他也就罢了,我再看看其他人......”
  奚明生一口气说了三个名次佼佼者,偏偏跳过了今日撞上的状元叶行远。奚筱雅虽然对叶行远无意,不由也觉得有些怪异,便问道:“爹爹,你提了这三人,却不提状元郎这是作甚?他在乡中已娶妻了么?”
  奚明生摇头道:“叶行远不曾娶妻,不过他虽为状元,难有前程,大约选官之后,就会被逐出京城了。难道你肯嫁鸡随鸡么?”
  奚筱雅吃惊道:“他既然是状元,惯例便定位翰林院修撰,怎会出京?”
  她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力挺叶行远为状元的,连他都这么说,看来内阁之中已经有了定论。奚明生叹息道:“此子才学真是世所罕有,只可惜行差踏错,一开始心存侥幸去走幸进的路子,那这开局的官场之路当然要艰辛了些。
  这次就算中了状元,严首辅也打定了主意不让他入翰林。为了读书人的体面,以儆效尤者,为父也已附议。五位阁臣一起要让他出京,他哪里能够留得住?”
  哪怕是打破惯例,也要让这小子受到惩戒,只愿他多经磨砺之后,能够幡然醒悟,体悟读书人正途。日后还有大用的机会,但至少短期之内,他必须得颠沛流离了。
  这样的少年,奚明生当然不会考虑把女儿嫁给他。奚筱雅眼珠子骨碌一转,目中泛有异彩,倒起了好奇之心。
第268章
授职传言
  芙蓉阁之会,叶行远终究是坐怀不乱,辜负美人扬长而去,守住了自己的九世童身。去时长吟道:“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一时又传为佳话。
  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唐师偃也是无奈,只对这位小兄弟的性取向更为担心。不过很快京中风向大变,他听到了某些流言,以至于无暇顾及此事。
  这一天叶行远正在房中用功,唐师偃忧心忡忡的闯了进来,急道:“贤弟,你可知最近京中传言甚众。说大学士们联起手来,要废了你入翰林的机会,这可如何是好?”
  这消息并不奇怪,之前隆平帝就在叶行远面前点了一点,因此叶行远也有心理准备,淡然道:“唐兄从何处听来这等消息?纵然诸位阁老对我不喜,有心排挤,又怎会闹得京中沸沸扬扬?”
  五位内阁辅臣联手要做一件事,那是何等的力量?纵然这是要打破状元授官的传统,但若内阁上下一气,便是皇帝也奈何不得。他们也根本不需要借助舆论,这时候京中突然有此流言,要么是有其他人故意推波助澜,要么是有人有意要提醒叶行远。
  叶行远思虑之下,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这也意味着朝中终究是有与五位大学士不同的声音。这让叶行远更为欣慰,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更加有了坚定的信心。
  他一派从容,唐师偃却皇帝不急太监急,跳脚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本朝规矩,非翰林不得入内阁,你若被夺了这机缘,日后仕途可要坎坷许多!”
  唐师偃语气焦急,真心诚意,叶行远心中感激,笑道:“唐兄是真朋友,我早已知晓。不过此事在我预料之中,当初我献祥瑞走皇帝门路,早就想到了今天。
  一来此事未必就如诸位阁老想得那么顺遂,二来就算他们真得逼我离京,那也未必就能阻我前程。非翰林不入内阁固然是传统,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这可也是传统啊。”
  如果以权力打破了第一个传统,那也就意味着将来也可以打破第二个传统,只不过大部分人一朝权在手的时候,都不会想到将来罢了。
  唐师偃听叶行远这般回答,神色凝重道:“贤弟果然是神机妙算,这么说来,会试之前已经有了全盘准备?那我就不急了,你何尝吃过亏?”
  叶行远笑而不语,会试之前他确实有了粗疏的计划,但说有全盘打算,那也过于夸张。毕竟会试艰难,就算是叶行远也不可能百分百锁定状元,如果会试成绩一般,他早想好了要忍辱负气离京来刷同情。
  但一切顺遂,拿下本朝破天荒第一个科举大四喜之后,叶行远当然要换一种应对的手段。走,还是要走,可你们也别想那么得意,他当然要从别的地方给找补回来。
  京中的传言极快,在唐师偃之后,又陆陆续续有几位在会试中得了叶行远好处的新进士前来拜访有的表示愤慨,有的表示担心和慰问。
  叶行远一一谢过,却都劝他们不信谣不传谣,大义凛然的表示相信朝廷相信阁老,行事必然有其道理。
  到了夜间,来人都嗟叹告辞而去,叶行远对唐师偃摇头叹道:“世态炎凉,我算是见到了,今日来见我之人,还算忠直之士。其余新科进士,都是明哲保身之徒耳。”
  今科新进士七十余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来探望叶行远的不过十余人,包括榜眼文虚怀、探花杨博等人都未曾前来,看来已经有了撇清关系的意思。
  其实状元若不入翰林,此事不光影响到叶行远,同样也会影响到这一科的进士们。但他们迫于威权,连来问一声都不敢,这就未免有些让人扼腕了。
  唐师偃意识到事态严重,虽然对叶行远有信心,但还是担忧问道:“如今已图穷匕见,新进士授官就在三日之后,不知贤弟打算如何应对?”
  按照本朝的规矩,新进士登科之后,有假二旬,可行庆贺休憩探亲等杂事。待期满之后,三鼎甲和同进士便由吏部授官,二甲进士可参与翰林馆选,入选者为庶吉士,落选者亦再经吏部分配。
  不知道几位大学士要用怎样的手段逼迫叶行远,可不要吃了暗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