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319

  李夫人面露苦色,黯然道:“约莫有二三十人。”
  二三十人对于千余骑来说微不足道,想要有什么大用是不可能了。不过叶行远已经心满意足,满不在乎笑道:“已经足够了,有这一支奇兵,我至少能多守城三日。”
  李夫人见他面对死局尚且面不改色,心中更为钦佩,感叹道:“大人真乃天命之人也!如此人杰,怎会殒身在此小城之中?”
  她屏息片刻,又道:“除此之外,大人最大的倚仗还是在子衍墓中。今日此来,正是要与大人商量。”
第314章
  叶行远脑中灵光一闪,笑道:“你的意思是说,若是我能在蛮骑合围之前入子衍墓,得其认可,获守城之妙。当前之困局,便不在话下?”
  他略略思索,摇头叹息道:“只可惜如今已经错过这个机会,大敌当前,哪有这个余裕?”
  天下间以守城闻名的统帅,三千年来子衍至少也能排进三甲。他虽不以武勇见长,攻城野战也没听说有什么建树。然则守土从来不失,以至于后世处于守势的名将,都会在战前祭拜子衍,以求保佑。
  要是叶行远的时间更充裕些,在妖蛮攻击之前先去子衍墓取了宝物,或许就能在学得子衍的秘法。就算只得子衍本事的十之二三,应对这千余蛮骑攻城,必可再多几分把握。
  但这只能说是理想,子衍的考验究竟是否为苦渡城之围,叶行远都尚且不能确定,至于自己能否通过考验,更是心里没底。在此兵临城下之际,哪里会有此侥幸之念。
  李夫人认真道:“不然,与高华君死于乡中不同,子衍功业不凡,又是战殁于阵前,时人便有不少笔记记载他落葬之时盛况。其中至少有一部失传的《子衍子兵法》陪葬,传闻其中详述守城三十六秘法,可当百万雄兵。
  子衍本想以之传世,但临死之前,又悟圣人教诲妙谛,知兵者不祥,此兵书非到出世之时。便藏于墓中,以待后世有缘之人。”
  听李夫人一说,叶行远也想起来历史上似有记载。后世梁朝大将孟光追亡逐北,封狼居胥时曾路过子衍墓,还曾在墓前拜祭,求取这本兵书。
  子衍之灵当时现身,言道孟将军攻必克,战必取,不必学这守城之法,故而未曾得传——这段故事记载在《梁书·孟光列传》中,乃是不折不扣的信史。
  叶行远心中一动道:“这么说来,确实有《子衍子兵法》这种东西。难道我便是前世贤人所说的有缘之人么?”
  李夫人点头道:“大人已得裴将军之刀,高华君之靴,聚集五宝当是天意。更何况如今琼关县危局,正是急需守城兵法出世之时,大人若无缘,那何时才能算有缘?贱妾正是想到了这一点,这才夤夜而来,为大人谋划。”
  叶行远起身踱步,他在城中已经尽可能做了万全准备,将想得到的守城手段都一股脑儿用上了。他虽然并不精通战事,但以领先数千年的见识必然能给那些围攻的蛮骑带来大大的惊喜。
  在此前提下,一部三千年前的兵书,对他是否有意义?可正如李夫人所说,此时机缘实在是难得,似乎正合预言。轩辕世界的规则乃是圣人所定,若是能得其弟子之助,真可说是如虎添翼。
  叶行远踌躇道:“夫人所言甚是,只是如今情势危急,蛮骑又团团围城。吾若擅离职守,只怕引起城内百姓恐慌。何况前往子衍墓的道路已经封闭,只怕来往不便......”
  李夫人噗嗤一笑,面现梨涡,轻声道:“大人操心县事,竟然忘了死去世界时辰与外界不同,我们在高华君墓中耽搁数日,也不过是风雪一夜罢了。
  子衍墓中就算遭遇苦渡围城,亦然是一夜间事,天明即回。至于通达之法,大人难道忘了从高华君手中习得的土遁之法?”
  叶行远当然没忘掉土遁神通,他在围城之际不愿弃城逃跑,一方面是因为胸中那古怪出现的正义感作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逃命的底牌,纵使城破也有脱身之道,所以才能气定神闲。
  这一门神通虽然仍旧不甚精通,但神不知鬼不觉的通过封闭的城门与往北的道路,一直抵达子衍墓前,应该是难度不大。
  李夫人也自有秘法,不必担心她同行的问题。叶行远思忖再三,下了决心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们这便前去。虽然准备不曾充足,但此乃难得的机缘,错过未免可惜。”
  如果没有蛮骑攻城这一事变,叶行远在琼关县还有两年多的任期,尽可慢慢准备,有了更翔实的资料和线索再行动。但由于遭逢这难得的机会,叶行远福至心灵,隐隐觉得必须要把握这闪现的契机。
  两人计议已定,也不耽搁,各运秘法赶路。叶行远施展土遁神通,遁地而行。一路上恍恍惚惚,但记得向北。大约走了半个时辰,叶行远探出头来,发觉自己正处于羊肉谷中,方向确实未错。
  因为蛮骑的攻击,平日热闹的羊肉谷也一片死寂,沿着山谷的一排店铺都关门闭户,并无一点儿灯火。弃置于山谷一边的牛羊白骨堆积如山,在月光下折射清冷的寒光,竟多了几分阴森恐怖的气息。
  战事一起,民不聊生,这种明显的画风转变让叶行远更是有沧海桑田的感叹。他定了定神,略作修整,再运遁法,一路向北。
  随着叶行远遁地,羊肉谷中一个老人从白骨堆的阴影中钻了出来,狐疑的吸了吸鼻子,望向叶行远土遁的方向,站定沉思,白色的狼耳在夜风中抖动不停。
  “爷爷,有什么不对么?”在他身后,闪出一个姿容清秀的狼女。若是叶行远还停留在此处,必能认得出来这祖孙俩正是羊肉谷中生意最好的烤肉师傅老狼头与他孙女。如今蛮骑在琼关县外奸.淫.掳掠,原本的商家都纷纷避祸,这二妖怎会还留在此处?
  老狼头皱眉道:“奇了,琼关县被围,那少年知县怎么还有心情出城向北?而且他乃是读书做官的人,又从哪里学来的土遁之法?”
  狼女吃惊道:“刚才那人是叶县尊?他...他难道是弃城逃跑不成?”
  老狼头想了想,摇头道:“应该不是,他既然有这土遁之法,就算城破也有逃脱的机会,不用那么早动身。更何况若要逃跑,当然是往东南,哪有往北的道理。”
  琼关县再往正北是一片崇山峻岭,是阻隔大漠与中原的天堑,只有折而向西,才有西凤关一条通途,要不然再往东山势稍缓,勉强可以翻越。
  虽然对于土遁神通者来说,山高不足畏,但就算叶行远穿越了这一片山,北方也是茫茫大漠。他孤身前往,岂不是自寻死路?
  “既然不是逃跑,难道是出来游玩赏月?”狼女双耳折叠,好奇的猜测着。
  老狼头苦笑,这种时候千钧一发,叶行远哪儿会有这心思?再说羊肉谷以北除了他们祖孙一直在守护的子衍墓之外,哪里有什么值得游玩的地方?
  子衍墓?想到此处,老狼头忽然面色一变,惊惶的转头盯着叶行远土遁而去的方向,似乎嗅到了什么不祥的气息,急道:“喀丝丽,你赶紧到贤者墓前去看看,别有什么意外!”
  这个少年知县,会不会是为了子衍墓而来?老狼头心中突然浮现这种敏锐的直觉。唤作喀丝丽的浪女也一怔,答应一声便化作一团白光,急急向北而去。
  叶行远抵达子衍墓的时候,正值月上中天,下弦月已经缺了小半块,但仍足以照亮山野。半山上一座两丈来高的石碑拔地而起,正面镌刻着“子衍之墓”四个大字,此乃圣人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郑虚所书,构架端正,笔法谨严。
  在这块石碑的背后,更铭有郑虚书写的墓志,凡一千三百二十五字,记述了子衍的戎马一生,不但文采华丽一气呵成,字体也是绝妙,一向被视为书法中的无上杰作之一。
  三千年来,临帖《子衍碑》的书家不计其数,叶行远也自熟习。如今见到原版,更为碑文字体的气势所吸引,不自觉的手痒在空中临摹。
  忽闻耳后传来笑声,李夫人翩然而至道:“早闻大人亦是书道大家,汉江府争花魁便已达意从景出,演化天机的地步,如今见这子衍碑,自然又有感悟了。”
  叶行远收手,淡然笑道:“少年时荒唐事,不想竟为夫人所知,实在有污夫人之耳。”
  他有今日之成就,至少有一半靠着临摹“宇宙锋”三字而来,何况科举一道,书法也甚为重要,故而这两年也没有丝毫放松。
  回想起当初在汉江府画舫之上三关争花魁,虽然其实不过过去了一年,简直就恍如隔世,感觉像是少年时的荒唐往事了。
  李夫人道:“此亦美谈,正是少年风流。想起子衍亦是书道大家,大人或许可从这一点切入,或有所获。”
  叶行远叹道:“要是平时或有可能,但如果和我们预料的一样,考验是苦渡城之围。那么兵凶战危,子衍君哪有时间谈此风雅之事?”
  城上满是军士百姓血,以子衍这种忠直耿介的性子,哪能还会顾得上翰墨香?
  他们二人想起当前琼关县的困境,与墓中可能见到的惨况,都是默然无语。良久,李夫人才请出裴将军宝刀,引动五德共鸣。只听咔咔声响,子衍之碑竟然凭空向后挪移了六尺有余,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正是进入子衍墓的通道。
第315章
  进入子衍墓的情状与进高华君墓大致相同,叶行远与李夫人两人沿着台阶在黑暗中不断向前,伴随着一种恍恍惚惚之感,仿佛穿越了千年的岁月。
  在这段通道的尽头,隐隐传来了喊杀与兵刃交接之声。叶行远顿住脚步,叹道:“我们所料不差,前方果然是战场。”
  所谓的圣贤果然与一般人不同,生前死后,其志不改。凡人求富贵求安息,他们所求,却只是一生志向的实现,甚至在普通人看来显得有些偏执。
  李夫人肃然道:“死后千年,战事不改,这几位贤人弟子也真够辛苦的。”
  叶行远向前疾走了几步,探头张望,只能模模糊糊看见大漠风沙与雄伟的城墙,便转身道:“前辈贤人,虽九死其犹未悔,吾辈也不可落于人后。”
  他加快了脚步,探出洞口,李夫人随之而出,远眺前方景象,忽然咦了一声,惊道:“此处竟然不是苦渡城?”
  叶行远一愣,抬头望去,只见雄关巍峨,隐隐有些熟悉之感,也不由得愕然。
  在子衍墓外侧,一道白光从南迅疾飞来,在空中盘旋一周,落到碑前,幻化出狼女喀丝丽的身形。她不停的吸着鼻子,明明闻到了生人的气味,但这里却并没有人影。
  “咦,到哪里去了呢?叶公子明明就应该在这里。”她绕着墓碑转了一圈,立刻就发现了墓穴露出的黑洞,顿时面现骇然之色。
  喀丝丽自言自语道:“糟糕了,这难道便是妖师预言之日?爷爷错过,有失看护之责,这可要受重责!”
  她将身一扭,想要立刻回去禀告祖父,再行定夺。但忽闻嗡嗡之声,巨大的石碑缓缓移动,竟然像要将墓穴封盖一般。
  喀丝丽大惊失色,时间不容许她多想,便一咬牙,飞身钻进了那条通道。蓬松的狼尾在昏暗中摇曳,最终消失在黑暗之中。
  “这里真不是苦渡城啊。”叶行远望着面前似曾相识的关隘,轻轻叹息。李夫人目光流转,更是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面前这座正在被攻打的雄关,并非子衍生涯之中最难一战苦渡城,而是他的成名一战——“西凤关”!
  两座高山之间,城墙拔地而起,将原本的山谷裂口彻底封堵,厚重的石墙虽然只到半山腰。但也足有数十丈高,对这样的高度,云梯和投石机都是望尘莫及,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叶行远在琼关县中,只要登高远望,每逢天气晴好之日,便能够远远望见西凤关的雄姿。但其实一直未有机会凑这么近观看,也就未曾有这种震撼感,一开始还未能确认。
  而李夫人却一到剑门便随同李成驻扎在西凤关要塞之中。面前虽然是三千年前的关卡,但古拙的外表却与现在并无什么太大不同,她当然一眼就认了出来。
  李夫人感慨道:“若是苦渡城,大抵还能理解子衍的想法。他因为杀爱马爱妾有愧于心,故而求心安。但这西凤关,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叶行远当先而行,听她的疑问,回头道:“圣贤之思,所求者尽善尽美,西凤关一战虽是精彩,但他心中定然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他顿了一顿,又笑道:“说起来,西凤关总好过苦渡城。至少此地围城,不至于饿肚子,更不至于见到人伦惨剧,我们且先入关,看看能不能有什么能够帮忙的地方。”
  西凤关一役,子衍率数千老弱病残,抵抗十万蛮族精兵的攻击,坚持了整整两个月。打得对方焦头烂额,不得不认输退兵,这一战让他名动列国,不知多少明君想要挖角。
  此时中原方当乱世,并未大一统,而是分裂成十余个小国,互相攻伐吞并。就如高华君生于赵国,子衍生于燕国,正处人蛮交界处,除了要抵抗其它国家的攻击之外,也至少要将一半的防御力量放在西北边境。
  此时燕国暗弱,国君昏庸,军队亦没有什么战斗力。在列国交逼之下,失去了大片膏腴领土,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心急火燎的将守备西凤关的大军调往国都勤王。
  而蛮族则是趁火打劫,想要趁着燕国后防空虚,狠狠的咬下一块肉来,更欲抢下一块进犯中原的根据地。
  此时的天下对人族来说可算最黑暗的时代,圣人虽然已经在周游列国,传道授业,但尚未截取天机,借天命护卫人族。在这片大地上,人、蛮、妖三族的地位相当,谁都有可能入主中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