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319

  持太心中突然起了一阵惶惑,但表面上绝对不能有丝毫泄漏。他沉声吩咐道:“奢比克虽为老臣,胡言乱语,动摇军心,推下去斩了。”
  那蛮人大惊,高呼冤枉,但一众蛮将哪里理他,拉出砍了脑袋上来报讫。持太这才面色一哀,叹道:“他多有大功,又曾随老狼主南征北战,抚恤一千金,厚葬之。”
  这一手赏罚分明,对于蛮人来说已经是极为高明拉拢人心的手段,成功的抵消了那蛮人宣讲叶行远事迹引起的恐慌。一众蛮人一起大叫,盛赞蛮帅的公平。
  一片欢呼声中,持太的面色却持续阴沉。
  第二日,如史上一样,被激怒的蛮军开始合围攻城,他们虽然失去了攻城器械。但却凶猛的朝着城墙猛扑,充分体现了蛮人悍勇的本性。
  子衍毫不犹豫的开启了无攻人之恶神通,叶行远惊讶的发现,经过十年的磨练,子衍这神通已经超越了原本的范畴,一举笼罩整座苦渡城,将四面城墙全面加固。
  大概也只有这种层次的神通,才能够阻挡蛮军的猛攻,否则的话,再怎么要精通兵法,这座城也早该陷落。
  不过子衍全神贯注维持神通,指挥防御作战的,也就只有令狐喜、叶行远与李夫人。
  他们三人各自负责一面城墙,组织军卒轮番上阵,阻挡蛮人登城。南面城墙则是交给了黑翼军一位副统领,相对来说,南面是定河,蛮军不能大范围的聚集,受到的冲击要略小些。
  卡虎儿与喀丝丽跟着叶行远,也上城墙帮忙,他们作为白狼妖族,虽然没有什么厉害的法术,但比之普通人的力量还是天生神力,只要能够服从指挥,颇有大用。
  “这些蛮人恁的可恶!”卡虎儿连续抬起一块块大石头,几乎不停的往下扔,他的眼力神准,手劲也大,每块石头都能砸中一两个蛮人,将他们从城墙上砸下去。
  有这两妖族相助,叶行远就轻松一些,他只需召唤出黄巾力士,四处查漏补缺,就可以略显悠闲的四处观察。
  持太的帅旗就在正面,他骑着高头大马,也远远的望着城墙之上。两人的目光隔着金戈铁马,烟尘弥漫,遥遥相接,彼此心照不宣。
  “那就是打败狼主的人?”在持太看来,叶行远实在貌不惊人,甚至显得有些孱弱。
  他在下一波冲锋无果之后,缓缓举起手,示意暂停。这给城墙上的守军带来了喘息的时间,短时间激烈的战斗,即使是精锐,也都难免消耗甚巨,气喘吁吁。
  持太缓缓向前,他阻止了亲卫跟随,独自一人走到城墙下,已经进入了弓箭手的射击范围。
  守军惊呼道:“那便是蛮帅持太!大人,射死他!”
  叶行远微微摆手,持太有恃无恐,显然是不在乎寻常箭矢,若是李夫人在此,或许可以一试。但其他人未必能伤得到他,还徒然显得小家子气。
  便挺身而上,站在城墙上发问:“蛮帅持太,久闻大名,你不在草原放牛牧羊,为何要无故侵袭中原?可知当年蛮王察汗尚且迷途知返,你若一意孤行,必遭天谴,到时候悔之晚矣!”
  叶行远说话中气十足,四面皆有回音,这是已经运上了清心圣音的神通。这虽然对蛮帅这种级别无效,但多少都能动摇军心。既然持太给了他这个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
  蛮帅持太听他声音不高,但耳畔却似如闷雷滚动,脑中一昏,不由大惊。
  他心志如铁,便是当初察汗离开草原,都不能让他有什么动摇。如今听叶行远一席话,心中居然起了惶惑之念,不由对这所谓墨家传人更加的忌惮。
  持太放声大笑,试图以爽朗的笑声冲淡叶行远的诡异神通,良久方止。他声音如金铁交鸣,虽无神通,也听的人耳朵嗡嗡作响,可见其力量的雄厚。
  叶行远知道蛮人的力量来自于天生,主要看血脉与蛮神的恩赐。这持太天生便是蛮族中的贵人,力大无穷。又信奉草原之神龙鹿,得破军巨力,当年察汗经常倚仗他攻城拔寨。
  他这一笑,城墙都开始摇动,就像遭遇了一场轻微的地震。幸好苦渡城有坐镇中央的子衍神通加持,否则若是城墙被持太笑塌,那也是笑话一件。
  持太大笑完毕,这才朗声开口:“叶公子!我才是久闻你的大名。十年之前,便是你阻挡我蛮族大军,害得老狼主含恨而返。今日,我便要一雪前耻,以你的人头,为蛮族一统中原的霸业祭旗!”
  一众蛮人放声狂呼,刚才被叶行远清心圣音影响的情绪,顿时无影无踪。
  叶行远眉头紧蹙,知道这一次来者不善,这位蛮帅可能比十年前的蛮王更难对付。
第359章
  蛮人的第一波攻城,持续了整整三日,日夜不停。他们损失了数千勇士的性命,苦渡城则产生了巨大的消耗。
  由于蛮军失去了攻城器械,在子衍的神通保护之下,伤亡倒是很少。但攻城物资迅速消耗,而城墙的状态也在不断的恶化当中。
  如果再持续下去,城墙出现问题难免,而守城军士的意志估计也承受不了。好在蛮族也并非神仙,轮番进攻无果之后,他们士气大挫,也开始休整。
  “蛮军当初认为苦渡城只不过是一个起点,他想要的是速战速决,当初持太曾经放下狂言,要在五日之内攻下苦渡城。”叶行远与李夫人一起剖析着变化后的攻城情势。
  由于器械被黑翼军焚毁,这一次持太并未有同样的狂妄,但战略上并未做太大的变更。即使缺乏攻城手段,仍然选择了用人命来填的强攻。
  在历史上,持太当然没有实现五日落城,他在强攻十数日之后,发现苦渡城确实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因此选择了围城,开始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但是这个契机其实很奇怪,苦渡城中人知道城中粮食不足,可蛮人不知道。毕竟苦渡城在当世乃是中原大城,也是北方的大粮仓,正常情况下存粮够用半年,就算以之赈济全城百姓,也足以支撑到三个月。
  再过三个月便要入冬,蛮人自身粮食未足,可未见得谁耗死谁。
  因此史学家大多认为,蛮军转为围城消耗,是因为从城内得知了消息,知道苦渡城撑不到两月,这才改弦更张,改变了战略。
  如今的情况又有些不同,一开始蛮人就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从战术上来说,缺乏攻城器械的话,选择围城要比强攻划算得多。
  但现在叶行远为子衍查漏补缺,封锁全城,便是城中有蛮人的奸细,也很难将消息传递出去。
  这种改变之后,却不知道蛮人会做怎样的战略选择?
  李夫人沉吟道:“有子衍在,强攻付出的代价无法估计。就算是城墙陷落,有无攻人之恶神通在,还可以收缩防线进内城,蛮人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血的代价。
  持太虽然暴戾,但蛮人也是血肉之躯,到底是会懂得害怕的。等到他军心动摇,再无法令行禁止,终究是要转入围城。”
  叶行远长叹,“若是转入围城,城中军民也能有一段喘息之机。但粮食只会消耗得更快,到后期还是会如原本一般惨烈。
  但若是蛮人一直强攻,城中之人所受压力无法想象,也得伤损不少人。这两种结果,哪种更佳,我们自己无法做决定,只能把选择权拱手让于蛮人。”
  叶行远与李夫人探讨过刺激蛮人,让他们不断猛攻,加快消耗的策略。这或许是改变苦渡城战事发展的一种法子,但这对子衍和守城军民都有极高的要求。
  必须得子衍的神通时时维持,稍有破绽,便会造成雪崩一般的惨况。而守城军民在连续作战了三日之后,也尽显疲态,如果强攻持续,他们是否能够支撑得住,这还是未知数。
  叶行远便是因为看到了现实情况,所以犹豫不决。
  李夫人沉思良久,反问道:“叶公子,如果这里是琼关城,你又当作何选择?”
  叶行远哑然,琼关城守城日日的血腥情形,尚且历历在目。并未过去太久,记忆仍然深刻。
  在琼关城的时候,他并未面临选择,城中粮食资材甚为丰富,而且援军不远。他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拖时间,若是蛮人愿意围而不攻,他是求之不得。
  但若遇到与苦渡城同样的情况,叶行远会做何选择?一是惨烈的战斗与持续的痛苦,最后的结果却未知。二则是缓慢的折磨,与最后违背人伦的惨况,虽然最后战争取得了胜利,但这种胜利的代价,会不会太大?
  叶行远踌躇再三,这才点头道:“如果这是琼关城,我早知粮食不足,还是会希望与蛮族决一死战。”
  普通人往往能拖则拖,希望将痛苦放在最后,但往往烦恼与痛苦如滚雪球一般积累起来,到最后令人根本无法承受,只能逃避。
  而强者却不同,他们知道有些事情不可避免,就勇敢的去面对和解决,当这些麻烦事都解决之后,事后便是一片坦途。
  如果说蛮人围城对他们来说是较为优秀准确的选择,那么作为守城的一方,必然是尽可能不让对方做出对的判断。
  叶行远豁然开朗,他虽然来到苦渡城,并为此精心准备,但终究还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角度,并未真正把自己当成主事之人。
  所以他才会犹豫,如果是琼关城,他早就拟定了坚定的战略,并绝不因为生死和困苦发生动摇。
  叶行远向李夫人拱手道:“多谢夫人提醒,本官如醍醐灌顶,既然如此,我们便须前往子衍君府邸,说服他接受我们的战略。”
  他有一整套激怒蛮人的方法,这都需要得到子衍的认可,只要他们能够达成共识,苦渡城必能固若金汤。
  于是叶行远夜访子衍府,子衍不顾白天的疲惫,掌灯接待了他。叶行远开门见山道:“这三日来蛮人攻城不歇,大人可颇疲惫否?”
  子衍苦笑道:“我若疲惫,便是生民丧乱,只要想到这一点,我就不敢疲惫了。”
  圣人这位弟子实在是高风亮节,叶行远曾经接触过高华君,知道他是为了“孝”能做出任何事的顺从孝子。而子衍为了“忠”,也是无所不能。
  而且他“忠”的理念已经经过血与火的磨练,更为熠熠生辉,并非愚忠,并非对一家一姓的忠心,而是对于百姓的大忠。能说出不敢疲惫四个字来,此人胸怀当真是光风霁月。
  叶行远便追问道:“若是如此,蛮人再连攻一月,大人神通,可支撑否?”
  子衍略一思索,坚定点头道:“但教子衍不死,神通不熄。”
  叶行远拍掌赞道:“大人之心,天日可表。这几日我查看城内城外情形,只觉与当日西凤关之时不同。西凤关咱们粮秣充足,虽无援兵,只需守住正面的城墙,便可安心。
  但此次苦渡城四面被围,外间不得消息流通,百姓亦甚为惶恐,若蛮人打起持久战,开始围城。就算粮尽之前,民心都难免有动荡。若是粮尽之后,只怕若无非常手段,这座城池便要拱手让人了。”
  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怎么可能打仗,子衍的手段真是千古未有,但这种惨状,叶行远却并不希望发生。
  正如他所说,就算是粮尽之前,民心也有很大的波动。历史上至少记载了两次比较大规模的抢粮活动,但靠着子衍的威望与令狐喜的残酷镇压,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
  即使如此,也不值得,叶行远认为人族的性命,在对抗外族时候牺牲才是正道。若是在内讧中损耗,真是完全浪费。
  子衍哪里想不到这一点,郑重道:“公子之议,我岂能不知?只是蛮人狡诈,待发现城内存粮不足,定然会转入围城,主动权并不在我们手上。
  百姓无粮,我们只有多加调解,劝他们以大局为重,暂且忍耐。”
  他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办法,也不可能如一些凶蛮的守将一样,干脆将城内无用之人完全驱赶诛杀,减少粮食损耗。
  叶行远笑道:“此法太过消极,蛮人若是围城,我们最无应对手段。既然如此,不若效仿蛮王察汗故智,向蛮帅持太发起挑战,激他持续攻城,更快消耗蛮人的军队。
  若他们比我们先消耗不起,苦渡城之围便可自解。”
  子衍思忖道:“此法会不会有些冒险?苦渡城军民毕竟未经苦战,会不会先行崩溃?若是如此,我之性命倒是无妨,然则城中百姓危矣。”
  他无论何事都是从城中百姓出发,故而会过于仁善,叶行远正色道:“不然!子衍君可知,若是将选择权交给蛮人,蛮人必然选其最优之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