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319

  虽然同在按察使司衙门办公,不过天州府地皮便宜,按察使司衙门占了好大院落。叶行远的佥事房在西面,王百龄的官衙在东面,隔了一个大院子。
  王百龄这几日也听闻叶行远的动向,又有些期待,又有些尴尬。慈圣寺案是他一力调查,但也是他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虽然他知道其中水太浑,自己能力有限才不得不悬崖勒马。但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叶行远一对比,他老脸就不免有些发烧。
  “我听说这几日他与天州府斗了起来,天州府刑房有个典吏还失踪了,闹得一阵兵荒马乱。看来这小子的手段还真不简单。”不过不管如何,看到蜀中官场吃瘪,王老大人还是很高兴的,“只是这时候他来找我,不知是为了什么,难道顶不住了么?”
  要想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官场,虽然并不是真刀真枪,但是这种气氛和压力就足以让人窒息。年初的时候王百龄自己受过一次,心知肚明,当时除了省中诸人向他施压之外,京中也有无数老友寄信来劝说。
  那时候王百龄才感觉到整个官场盘根错节,真是让人无从着手,他终究不是真正的孤臣,不但要考虑家族门生故旧,也得考虑身后名,最后不得不废然而止。
  叶行远也到了这个当口么?不,应该还不至于。叶行远的情况与他不同,他在京中本来就没什么根基,他能升官这么迅速,一来是因为简在帝心,二来也是因为他的才学和政绩实在过硬,谁也卡不住他。
  他底气足,自然便可以不顾很多人的面子,至少京中这些派系,无一人能掣肘于他。至于蜀中官场,到现在除了天州府之外,还没有人与他起冲突,他应该不至于这么早就来求援。
  王老大人思忖良久,不得其解,干脆也就不去想了。反正下午叶行远过来,一切便都摊开,他只心不在焉看着公文,眼角余光一只瞄向房门之外,等待着叶行远到来。
  未时,叶行远用罢午饭,想好了面见王老大人的说辞,这才穿过整个按察使司衙门来见这位顶头上司。
  “下官叶行远,参见老大人。”他从容走进官衙,不卑不亢的向王老大人施礼。
  王老大人笑道:“你这几日干的大事,我在衙中也已听闻。天州府行事不当,你敲打他们一番也是正理。若有什么人来找你麻烦,尽可来找老夫。”
  作为按察使司的领导,关键时刻王百龄还是得挺得住。要是叶行远真被瘐毙事件构陷,他说不得也得出面,不过叶行远自己有办法防患于未然,还狠狠反击,这也让王老大人颇为欣赏。
  叶行远一听便也不客气,笑道:“下官此来,正是有求于老大人。”
  王百龄心中腹诽,你还真是打蛇随棍上,怪不得京中大佬对这小子的评价都是惫懒,从他行事风格都可见一斑,“你这几日在蜀中如鱼得水,比我还要威风,有什么要我帮忙?”
  叶行远笑道:“当前之事,下官倒是有些法子应付,只是过去之事,却得要向老大人请教了。山阴县前知县赵子正下落不明,我听闻之前慈圣寺案发的时候,他到过天州府,不知大人可曾见过?”
  王老大人身子微微一颤,定定地看了叶行远许久,问道:“慈圣寺一案,你是真的要想查下去?”
  这几天王百龄也一直在猜测这位下属的意图,他挑中慈圣寺案下手,眼光倒是精准得很。这是整个蜀中官场的软肋,若是以此击破,必然能够打开蜀中的局面。
  但随之而来的压力也是极大,以叶行远的聪明,他不可能察觉不到背后的关联。
  叶行远正色道:“下官多看案卷,深感生民之多难,既在此位,自当尽心竭力,惩恶除奸,绝不敢后人。大人不便做的事,我或许可做。”
  王老大人长叹一口气,“这句话那日赵知县也曾与我说过,你可知他如今如何?”
  叶行远知道此人必受重挫,做好了心理准备,问道:“我料必有人害他,不知他如今还留得性命否?”
  王老大人垂下眼睑,黯然道:“性命是保住了,但手筋脚筋都被人挑断,虽然还能慢慢行走,但是手无缚鸡之力,什么事都做不了。
  除此之外,更有人用恶毒手段禁制了他胸中灵力,令他无法引动天机,也就是说他十年寒窗,尽数付诸流水!”
  这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惨的不能再惨。
  手脚残废,倒也罢了,只要有一腔正气,灵力充盈,照样可以领悟圣人大道,以后满满修补身体,也并非米有康复的可能。但是锁住灵力,令其再无翻身余地,再也不能感悟天机,这对曾经的进士来说,简直每日每时都是酷刑。
  叶行远咬牙道:“赵知县也是进士出身,贼子安敢如此残忍?”
  王老大人沉默半晌,方才道:“以你的才具,应该也猜得到是谁才能够在蜀中一手遮天。我再问你一次,你是真的要查慈圣寺案么?
  若是你真的一味要查下去,只怕也有可能步这位赵知县的后尘,纵然你是状元之尊,大儒之身,但是在这蜀中之地,仍然是人为刀俎汝为鱼肉!”
  这话简直就是完全挑明了。叶行远恍然大悟,王老大人也绝不可能不知情,他之所以收手,只怕也是受到了那边的威胁。
  “下官若明哲保身,这蜀中一地,还不知道要有多少女子遭受荼毒。行凶者不受惩治,便气不顺,气若不顺,则道不明。我当官修身,也是为求圣人之道,岂能半渡而止?”叶行远明确了自己的道路,并无丝毫犹豫。
  王老大人赞了一声,“如今官场之上,已经很少你这样的年轻人。只是老朽还是要唠叨提醒你一句,你与旁人不同,你虽是科考正途,但甚得帝心,偏于内阁诸君都不融洽。
  若是惹上那一位,你就不怕打断骨头连着筋,惹恼了陛下么?那你一切的基础,可就化为乌有。纵然有千般功业,万般才华,也不过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他是官场上的老油条,当然看得清楚。其实要是清流官员在此查案,只要有豁得出去的勇气,朝中文官或明或暗都会支持他——因为官僚集团与皇室一直处于竞争之中,尤其是到了皇朝后期,这种矛盾其实甚为尖锐。
  推出个把耿介之徒,来扫一扫宗室的面子,顺便提高整个文官集团的声望,这是常用的手段。
  但叶行远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清官,谁都知道他与官僚主流不睦,权力的基础反而是来自于皇帝的重视。他若是狠狠得罪了蜀王,所谓疏不间亲,人家到底是皇帝的亲叔叔,你说皇帝会帮谁?
  叶行远淡然道:“这一节下官也想得清楚,老大人不必担心。若是那位只是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或许陛下会怪我多管闲事。但他带着整个蜀中官场一起荒淫无道,陛下的看法就未必如前了。”
  此言诛心!王老大人心中别的一跳,这小子好狠的心机。难道是想要给蜀王扣上谋逆的帽子?若这么说来,他远道千里而来蜀中,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针对蜀王?
  王百龄想得太多,一时倒忘了该怎么反应。叶行远笑道:“此事尚未见分晓,还没到刺刀见红的时候,该如何收场,自有各位大人再商量。
  如今我只想将真相查明,以告慰那些无辜枉死女子的亡灵。今日便请大人指教,容我先找到赵知县再说。”
  王老大人沉吟良久,终于点头,“既然如此,你放手去做,到时候若有变故,我们再商量。”
  这小子也许真的是皇帝派来查蜀王的,以此子得隆平帝宠幸的情况,并非不可能。若是如此,王百龄觉得自己也不必纠缠得太深,让他去自行其是。
  “赵子正便在城南隐笤村,你可自去寻访,要小心不可泄漏的形迹。如今你搞风搞雨,可能有人想对他不利。”原本案子已经尘埃落定,当然没人在乎赵子正一个废人。但若是这案子要重新翻出来,未必老实的赵子正肯定在灭口名单的前列。
  叶行远浑身一悚,这倒是没有提前想到,果然自己对官场的人心险恶终究还是不够敏锐,幸好得王老大人提醒。他谢了一声,又道:“下官自当尽力保住赵知县的性命,他受了这么多苦,也该到讨回公道的时候了。”
  王老大人慨叹不止,“当今天下,公道难觅。老夫宦海浮沉数十年,也不知道看见多少人为了这公道二字,丢了头上的乌纱帽,甚至身首分离。你且好自为之。”
  在叶行远的身上,王老大人瞧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那时候他一样是一腔热血,两袖清风,直到在官场上兜兜转转,碰壁了多年,才终于变成了现在这样。
  若是再给他重来一次的机会,不知还会不会有年轻时候的勇气。王老大人瞧着叶行远离去的背影,怔怔思考,似是痴了。
第391章
  叶行远赶回自己的官衙,叫出陆十一娘,“我们出城找人,通知兄弟们集合,一定要注意保住赵知县的安全。”
  如今他与蜀中官场的交锋等于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听香小筑那一场大戏,对方可能还未反应过来。但是不管是天州府抑或蜀中几大衙门,这几日中都不可能不关注叶行远的动向。
  他若是出城找出赵知县,谁都明白这是撕破脸的节奏,在这蜀中混乱之地,当街刺杀灭口都有可能发生。叶行远这时候必须得借助相对纯洁的锦衣卫力量,才能保证自己和赵知县的安全。
  “得令!”陆十一娘略一思索,也明白其中厉害,没有多问,吩咐下去安排暗中守卫,自己则紧跟着叶行远出城。
  一路上又问道:“大人,那赵知县到底知道什么,王老大人可曾转告?”
  叶行远摇了摇头,“我没有问。既然马上要去见赵知县,就不需要听王老大人的转述,要从他口中说出那些事实,只怕对王老大人也是一种折磨,咱们就不必做这个恶人。”
  王百龄性子还是颇有正义感的,叶行远知道他的心思,也不愿为难他。他停下调查,自有自己的苦衷,叶行远并不赞成这种做法,却也不打算去责怪他。
  蜀中大多都是小城,即使是天州府的规模,也与京师不能相提并论。他们两人没走多远,便出了南门,沿着一条小道继续往前。
  一出城门,便是山峦密布,山路越走越窄越崎岖。叶行远是在定湖山中居住,倒也习惯,左一穿右一绕翻过了一座山峰,便见前面半山坡上密林中有几十户人家,正是王老大人所说的隐笤村。
  这村落其实已经属于山阴县治下,离府城虽近,但是并不在交通要道上,因此也颇为隐蔽,平日少有人来。鸡鸣阵阵,炊烟袅袅,倒有种平和的世外桃源之感。
  叶行远进了村头,向一晒太阳的老丈询问,“请问村中可有一位赵子正赵先生住着?我们是他当日旧友,特来寻访。”
  那白发老丈懵懵懂懂,操着一口难懂的方言回答道:“我们村里有张先生,有曾先生,哪里有什么赵先生?你是找错地方了吧?”
  难道是王老大人说错了?叶行远蹙眉道:“我听说他便是在此,赵先生之前曾是贵县知县,因病辞官,隐居在此地......”
  那老丈大笑拍手道:“你说得是赵疯子吧?平日他就嘟嘟囔囔,说他以前是父母官儿,没想到还真有人信他这一套!”
  他转头对着一间破屋大喊:“赵疯子!快出来,你的疯子朋友看你来了!”
  疯子朋友?叶行远愕然,就见那破屋中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男子应声而出。他面容冷漠,衣衫褴褛,不发一言,高大的身躯却因为缩着肩膀,略微显得有些佝偻。
  “便是他!”锦衣卫内部有画影图形,陆十一娘识得,便在叶行远耳边低声提醒。
  这就是曾经意气风发进士出身的山阴知县赵子正?叶行远的目光在他身上逡巡,却找不出来一点儿读书人的痕迹,由于苦难的生活,他的手掌上都是老茧,已经再不是当初的白面书生。
  “你们是来找我的?”赵子正冷冷开口,也不多话,把手一招,“进来吧!”
  他自顾自回进破屋,陆十一娘一愣神,叶行远却已经快步跟上,推门入内。一进这破屋,便有一股臭气袭来,陆十一娘忍不住捂上了鼻子,但见叶行远并没有什么动作,这才怏怏放下。
  “山居简陋,不足以招待贵人,委屈状元郎了。”赵子正虽然面貌古怪,但语气倒甚为平静,看上去没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叶行远原本就认为他是装疯,现下更为笃定。
  便笑道:“赵兄不必客气,我是得臬台王老大人的消息,才特意寻访而来。你认得我?”
  赵子正低头道:“一朝名动天下闻,叶大人是状元及第,又是近年炙手可热的新贵,我又怎敢不认得?”
  他语气中又几分萧瑟之意,不知是否回想起当初自己也曾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刻。叶行远小心翼翼道:“赵兄早我一科,亦是年轻进士,我等同为圣人弟子,也就没什么好拐弯抹角的。今日我前来,便是想请问慈圣寺一案。”
  赵子正抬头翻白眼,“慈圣寺一案已经审结,连臬台大人都已经弃之不顾,叶大人何必纠缠不清?何必来问我这么一个疯子?”
  他声音悲怆,慈圣寺一案实在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正是因为查此案,他失去了妻子,失去了乌纱,失去了功名,失去了一切。
  当王百龄来到蜀中,揭开慈圣寺的案子,他本以为昭雪的日子到了,没想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这对他是极大的打击,这几个月来,他都如行尸走肉一般。
  叶行远叹道:“赵兄的苦楚我已深知,王老大人不能将此案查下去,有他自己的苦衷。不过我今日此来,正是为了要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不管是何人犯案,绝不放过任何一人!”
  赵子正斜睨看他,冷笑道:“王老大人是堂堂二品的按察使,你不过只是五品的佥事,他都不敢惹的人。你就敢惹?难道就不怕落到与我一样的下场?”
  叶行远慷慨凛然道:“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我读圣贤书,绝不敢有违圣训。何况若有赵兄相助,我们证据确凿,也未必就不能赢下来。”
  赵子正看着他良久,沉默半晌,这才抬头,轻轻地敲击桌面道:“此案的关键,根本不是什么证据。若要寻证据,慈圣寺二十年来害人,留下不知多少蛛丝马迹,只要用心查访,自有结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