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319

  牟长史正色道:”若是大人当真只去了蜀西,那老夫就要奉劝一句,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大人虽然是过江猛龙,但在这蜀中一地,还是得懂的敬畏为好。
  若是大人去了别处,得到了些不该得到的东西,那今日老夫前来,便是想与大人说道说道这天下大势。“
  这牟长史还想来当说客说服自己?叶行远暗自好笑,不过这节奏倒也不错,便点点头道:”愿闻其详。“
  牟长史一听有门,只要你小子想听愿听,那就说明有机会。你拿着蜀王府关键的证据,暂时还没有什么行动的话,那是待价而沽的意思?
  那蜀王府自然是不吝千金市马骨——更何况叶行远还并非马骨,是不折不扣的千里驹!
  “当今天下,看上去丰亨豫大,底下却暗流涌动。以大人的见识,想必也不会一无所知。”牟长史斟酌了一番,开口解说,态度颇为诚恳。
  叶行远略一点头,此事人尽皆知,只是高层们故意蒙着眼睛当作看不到罢了。
  牟长史紧接着说道:“本朝得享三百年太平天下,于上古诸朝相比也不逊色,只是如今朝廷暗弱,风云四起,草莽之中龙蛇起陆,只怕并非吉兆。”
  他有意看了叶行远两眼,这几句话说得其实已经稍稍有些大逆不道。若是不相干的路人在酒店茶寮发牢骚倒是无妨,但他身为藩王属吏,这般说话极为不妥——他想看看叶行远的反应。
  叶行远仍旧不动声色,牟长史心中大喜,干脆直接挑明道:“叶大人既然到了蜀中,想必也知道我家王爷贤明,雄才伟略,礼贤下士,有高祖之风。四十年前,因受小人谗言,这才不得已出京就藩。
  原本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王爷也不敢有何杂念。只是如今天下纷乱,王爷不忍黎民百姓受苦受难,故而有匡复天下之志。大人有状元之才,偏受排挤,若是投入王爷麾下,日后出将入相,公侯万代,方才能一展所长!不止大人以为然否?“
第425章
  不得不说牟长史还是做足了功课的。蜀王府既然志在天下,对天下的人才也必有了解。这几年间叶行远异军突起,占尽风头,姬继深不可能不关注到他。
  不过本来双方并无交集,蜀王顶多就是叹息此人不为己所用罢了。但自从叶行远到了蜀中,王府其实早就有了拉拢的心思,只是时间不长,叶行远又一直抓着慈圣寺案穷追猛打,这才不曾展开行动。
  饶是如此,蜀王亦有以郡主下嫁之意——这固然是因为姬静芝非君不嫁,但若无蜀王的认可,也绝不会有牟长史来蜀中商议亲事的可能。这当然也是看中了叶行远的才能与名声。
  此后叶行远改名换姓,潜入南浔州,千铜阁盗书,原本应该势不两立。但是由于叶行远微妙的态度,让牟长史又起了拉拢的心思。
  在他看来,叶行远此人出身贫寒,完全是靠着读书翻身。与朝中诸公又没什么太深的联系,完全属于可以争取的对象。尤其是叶行远在琼关的表现,可圈可点,大有古之名臣风范,但又被内阁排挤,限于资历,只能流转于外任。
  这种情况之下,若是王爷能够破格提拔,许叶行远一个大大的前程,未必不能将此人收于麾下。
  因为在蜀中之地,牟长史说话也就没了顾忌。叶行远心中更是忌惮,暗想这蜀中果然已经可算是国中之国,藩王属下赤裸裸策反地方官员,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原本以为牟长史就算有拉拢之意,怎么也得委婉些,好在叶行远本来就打算虚与委蛇,便淡然笑道:“王爷之志,蜀中小儿尽知。王爷兵精粮足,割据一方足矣,但想要窥伺天下,只怕还有不足。”
  牟长史大喜,叶行远要是一口拒绝,他当然就碰一鼻子灰。但要是叶行远就此答应,他却也只能将信将疑。如今叶行远这个回应,是最恰当不过。
  对方并没有把话说死,这回话一方面是展现了自己的眼力,另一方面也是考校的意思。
  蜀王的情况,牟长史也不是不了解,若是天下大乱,借着南浔州几十年的经营,靠着蜀中地利,割据一方并不难。但若说真要兵进中原,实力却稍显不足。
  叶行远的问话一针见血,如果他看不出这一点,也就不足以称之为天下人杰了。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牟长史也早有准备,他傲然道:”王爷深谋远虑,自然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举事,四方响应,岂能孤军奋战?“
  果然是有联动的,叶行远心中有数,不过这些联动起事能否如蜀王所愿,那却难说得很。他故作漫不经心问道:”那不知王爷到底有几家盟友,可靠否?“
  牟长史留了个心眼,这差不多就算是蜀王府最后的核心机密,当然不能轻易泄漏,只打了个哈哈道:”大人若是再访南浔州,再见王爷,自然可知其详。如今,却不便相告。“
  他这话又是试探,叶行远朗声大笑道:”长史之意,我已明了。不错,前几日确实是下官改名,一探南浔州,便是为了一观王爷的气量与格局。“
  果然是你!牟长史心中暗骂,冷声道:”既然如此,大人为何要潜入千铜阁,取走至关重要的文书?“
  叶行远轻描淡写道:”只是久闻千铜阁固若金汤,故而好奇一试罢了。没想到徒有其名,王爷放置如此重要东西的所在,还须更加严防死守才是。“
  牟长史无语。大概也天下也只有一个叶行远有资格说千铜阁”徒有其名“,因为他确确实实突破了好几层关卡,连镇守第六层的喀严巴大师都死得不明不白,光从这一点来说,叶行远便是深不可测。
  想到这一点,牟长史心中更是急切,若是此人能为王爷所用,何愁天下不定?他定了定神,诚恳道:”大人有鬼神莫测之能,老夫佩服得五体投地。喀严巴大师功参造化,早有言在先,能破千铜阁之人,必是天下之雄。
  大人有此奇能,在朝中却不能尽展抱负,未免可惜?如今大家既然都已言明,老夫便代王爷求恳,大人若能交还文书。老夫便以性命作保,保大人异日王侯之位!“
  他顿了一顿,又道:”如今王爷尚在蜀中,否则的话,便是三顾茅庐,亲自来请大人,也是寻常之事。“
  蜀王府这边确实有诚意,可惜一来他们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二来世子行事如此残忍恶毒,叶行远不屑与之为伍。他便只淡淡摇头道:”那也不必劳动王爷。“
  叶行远就说了这半句话便住口不言。牟长史愕然,这是什么意思?你这算是答应了呢,还是没答应?只能又问道:”大人之意,是愿意与王爷共参大事喽?“
  叶行远笑道:”那也得看机缘。“
  机缘个屁!牟长史肚子里骂娘,这年轻人怎么和老狐狸似的滑不留手?怪不得能与内阁诸老对抗,不落下风。这小子真是个人物!
  只是如今形势比人强,是他来求人,而非别人来求他。牟长史只能按捺住性子,陪笑道:”大人的禅机,老夫难以理会。兹事体大,还请大人明示,以免有所误会。“
  这老头儿倒是个实诚人。叶行远觉得也不必欺负他过甚,便点头道:”实不相瞒,我与王爷亦有数面之缘,见王爷阔面重颐,确有王者之相。
  只是欲求大事,必得天时地利人和。如今我若想要投效王爷,总得观将来之事,否则心中难安。“
  牟长史一怔,苦笑道:”王爷筹谋数十载,已有万全的把握,只是将来之事,谁又能说得清楚?不知大人欲要如何观之?“
  造反本来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差事,如何能打得了包票?难道你叶行远还能有未卜先知之能不成?
  叶行远摇头道:”长史误解下官之意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怎能轻言胜负?我只是想看看,王爷百年之后,世子能否有继承之能。可惜我在南浔州一月,未能与世子谋面......“
  牟长史恍然大悟,他明白了叶行远的心思。蜀王虽然未必能说是一世雄才,但至少也是枭雄之姿,这牟长史跟了他几十年,自然有信心。
  叶行远在南浔州也见过姬继深好几次,也曾深谈天下大事,有直观的感受。从他言下之意来看,他对蜀王本身只是比较满意的,顾虑的乃是蜀王的继承人问题。
  这确实让牟长史有些挠头,他也不能昧着良心说世子青出于蓝胜于蓝——事实摆在眼前,世子就算不是纨绔子弟,但也有明显的道德瑕疵。对面这位叶大人正在审理的慈圣寺一案,蜀王世子便是主谋,牟长史不相信叶行远不知道。
  他沉吟半晌,方才字斟句酌道:“世子少年顽劣,脾性不佳,但也曾随名师受教,长于谋略。行事虽然急躁,但也能受人规劝,若是大人以理服之,必可君臣相得。王爷春秋正盛,身体健旺,此后二十年不足虑。
  二十年之后,大人必能执掌朝政,世子可为守成之君。”
  牟长史这番话可算推心置腹,他承认世子的本事不行,但又安慰叶行远说蜀王的身体还行,至少还能再活二十年。而二十年之后,如果大事真的能够成功,以叶行远的才能,起点又高,还能掌握不住朝政?
  到时候,世子到底如何,也不足虑了。反正只需要他老老实实的当守成之君,多诞下几个子嗣,也就足够了。
  叶行远不禁暗叹,当世的文人果然真的心态不同。虽然仍然以忠君为上,但是也毫不在乎伊尹霍光之事,对他们来说,圣天子垂拱而治,将政务实务全都交给内阁大臣,大概是最好的选择。
  保皇派们的内阁诸位学士是这般想法,造反派中这位首席心腹,也毫不避讳这个意图。
  如果叶行远是传统的文人,那么听了这一番话,选择蜀王一面也未必不是好事。一旦成功,他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执天下,随心所欲。
  尤其是蜀王殁后,后继无人,世子无能,叶行远更是能够独揽朝政,至少做得三朝元老屹立不摇——这对于文官而言,几乎已经是最高殊荣,日后想要飞升仙官,也不是没有机会。
  可惜叶行远本来的想法就不同。如果他要走这条官僚主义的道路,一开始就不必与朝中大臣的关系闹得这么僵。既然他踩进了天命陷阱,也无法放弃自己为民作主的心愿,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必然与传统官僚得走不同的道路。
  今日与牟长史一番对谈,也不过是互相试探和设计罢了。听牟长史这番话之后,叶行远沉吟一阵,这才开口,“话虽如此,下官还是希望能够面见世子一次。刚好下官手中的文书,便是交给长史也不便,不如就请世子拨冗来天州府一趟,取回这些文书,顺便也让下官相上一相,不知可否?”
  叶行远这话说得也合情合理,牟长史自己都不愿意碰叶行远手上那些文书——王爷信任他是一回事,但是这种绝顶机密,自己能不知道最好就不知道。
  至于世子要不要来,牟长史却有些犹豫,如今正是审理慈圣寺案的时候,叶行远要世子来天州府,不会是请君入瓮吧?他犹豫道:“这个...老夫做不了主,还需回禀王爷决定。”
  叶行远闭目道:“那就请长史立刻飞书,请王爷定夺!”
第426章
  牟长史辞别叶行远,回到宿处,不敢怠慢,果然是立刻传书南浔州,向蜀王姬继深汇报。蜀王得了牟长史的报告,迟疑不定。
  叶行远敢孤身潜入王府,盗取效忠血书,说他目的是为了投靠自己,蜀王怎么都有点不大相信。
  但是除此之外,又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如今他要见世子,总不至于真的是要诱捕定罪吧?蜀王更不相信任何一个官员有这种胆子——叶行远就算有了蜀王谋逆的证据,想要扳倒他,也得上报朝廷,请皇帝作主,断然不会在世子身上做文章。
  蜀王想了想,把世子传来,将事情原原本本告知,问他的意思,“飞儿,这个叶行远惊才绝艳,为父确有招揽之意,你可愿往天州府一行,将其说服?”
  世子一听,把脑袋摇得如拨浪鼓一般,大叫道:“父王,莫要上了这狗贼的当!他坑了咱们一次,还想再坑我不成?我听说他已经将莫、刘两家公子逮了起来,若是将我也抓起来,那可如何是好?”
  关键是后半句,听说叶行远在天州府不计后果的抓人,参与了慈圣寺一案的姬静飞早就吓破了胆。他哪里管叶行远到底是不是真心归附,只是不想冒险。
  蜀王看到唯一的儿子这般胆小无赖,心中失望,呵斥道:“糊涂!叶行远有多大的胆子,敢在太岁爷上动土?正是因为他抓了莫、刘一干纨绔子弟,得罪了整个蜀中官场,他难道还敢得罪王府不成?”
  世子嘀咕道:“那倒也未必,人家都敢闯千铜阁杀人放火,哪里在乎你一个王爷的面子?我早听京师中人说这个叶行远是个疯子,诸位大学士的面子都不给,难道咱们就更金贵些?”
  他只是因为害怕,所以更夸大了叶行远的表现,却不料误打误撞,竟然猜对了叶行远的意图。只是蜀王哪里肯信,只怒骂道:“你去便是!就算是叶行远胆大包天,敢对你动手,在这蜀中地界,我还救不了你么?”
  世子一想也是,这才放下心来,咬牙道:“既然是为了父王的大事,那孩儿便去看那叶行远到底是什么三头六臂的怪物!总要让他晓得父王威严才是!”
  这两句话说得颇有气势,可惜晚了些,成了马后炮。蜀王暗自叹息,只不耐烦的摇手让他自去。
  听牟长史说蜀王世子不日来到,叶行远心中大定,便在公堂之上又宣布得到了突破性证据,要稍待几日,才会升堂判决慈圣寺一案,令民众稍安勿躁。
  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趁机造谣道:“当日王老大人也是如此,原本审得好好的,忽然说有了变故,等到重新升堂审理,突然罪魁祸首便都成了那些和尚,幕后之人再无人问起。只怕是官官相护,这次便是叶大人也撑不住!”
  有人反驳道:“叶青天怎么会如此虎头蛇尾?当日在公堂之上,他已经让那些衙内们当堂认罪,这在场旁听的百姓都听得明明白白,难道这些口供还能吃回去不成?我看大人定是又有了突破,还要打大老虎!”
  之前那人嗤之以鼻道:“哪里有那许多大老虎!我只怕便是这几个苍蝇都拍不死,最后还是咱们小民倒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