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2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2/319

  这个问题以前众人都没有想过,如今被叶行远提出来,大家都隐隐觉得确有其事,但又不知该如何应对。
  蜀王皱眉道:“依叶大人所言,此事难以两全,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叶行远叹息道:“这便是王爷名不正言不顺之祸。当初蜀王封地设在南浔州,也并非没有制衡之意。”
  朝廷也不是傻子,安排各地藩王,一是希望宗室互相扶助,二是想让他们抵御外侮,并不是让他们以此为造反的根据地。
  所以蜀王之封,绝对不可能放在蜀中中心的天州府——如果哪一朝这么封王,天下早就大乱了。
  蜀王无语,造反本来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之事,难道还能什么条件都好好的么?
  旁边谋士也听不下去,出言讥刺道:“我道叶大人有什么高见,原来也不过是老调重弹,此事数十年前已成定局,说来又有何用。
  难道大人还能回到时光重演,游说先帝,让王爷得天州府之封不成?”
  刚才叶行远连续挫了两个蜀中名士的锐气,当然有人不服气,如今有机会反驳,当然有人跳出来打脸。
  叶行远连眼皮都不抬,漠然问道:“这位见识浅陋之辈,又是何人?”
  说话者气的七窍生烟,恼道:“在下乃是巴郡谢无忌,贱名不足以污叶大人之耳,但大人可知我巴郡三姓大族否?”
  叶行远这才抬头瞥了他一眼,冷笑道:“原来是巴郡三姓大族,那就怪不得了。你们在巴郡之地只手遮天,对抗朝廷,土皇帝当得舒心。
  投效王爷,只怕也没什么诚意,只想着维护自己的地位,故此才刻意出此无知之言,真是令人不齿!若你还有几分羞耻之心,还不退下!”
  蜀中一地,与中原诸省不同,本来各地土司、宗族便有极大的势力,除了天州府附近。各地州府郡县都有地方豪族势力,与朝廷官府分庭抗礼。
  如果说县城之中尚是朝廷官吏占上风,在广阔乡野之中,却都是豪族说了算。
  巴郡位于蜀西南,这种情况特别严重,谢、李、步三姓宗族势大,地方官员都得给他们面子,几乎有自治之权。
  蜀王想要一统蜀中,不可能不与这些地方豪族还有土司们打交道,但也不过只能勉强统合,并不能完全融为一体。
  如果他拿下蜀中之后,再用二三十年来消化,或许能够消弭内患,只可惜他窝在南浔州太久,岁月不等人,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挥霍了。
  叶行远虽然没有点破,但蜀王也是聪明人,听他斥责谢无忌之言,心下凛然,已然明白刚才叶行远危言耸听的意思。
  他一统蜀中,移驾天州府之后,不但面临两头统治的局面,还有各地貌合神离的豪族,真要将蜀中势力糅合成一块去争霸天下岂是易事。
  相反朝廷大可以利用蜀中的弱点,甚至不需要派大军来攻打,只要扼守蜀道出口,然后再收买各地豪族,造成蜀中内乱,那他姬继深便是不败自败!
  自己数十年谋划,怎么在叶行远的面前,仿佛是一戳就破的肥皂泡?蜀王心中一凉,竟有一种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悲凉。
  牟长史看出蜀王情绪的变化,忙咳嗽一声,劝道:“叶大人,我知你必有良策。何必卖关子?我家王爷都要灰心丧气了。”
  叶行远一笑,他知道火候差不多了,这才抛出今日的重要论点,“王爷,圣人有云,天下事名正而言顺。王爷伺机隐伏,以待天时,这想法是没错,但也蹉跎多年,未能造出大势,殊为可惜。”
  他指点江山道:“王爷身边之人,固然人才济济,文武兼资,奈何眼界还是狭窄了些,故而未曾想到另一个突破口。
  王爷既有南浔州为根据地,欲求蜀中,未免舍本逐末,何不南向。一举取南越诸国,开疆拓土,此乃名正言顺之道!日后立不朽功业,以此为基,反求中原,岂不是水到渠成?”
  一开始我就告诉你南浔州并不是蜀中的中心,它的影响力并不向北辐射,无法以此来统合蜀中。
  但是南浔州向南,南越蛮夷之地,却都为此大城的繁华与文化所笼罩,以南浔州为据点,南向出兵,席卷诸小国,那才是王道啊!
  蜀王瞠目结舌,他几十年来心心念念就是想要谋反,剑指京城,哪里想过往更偏僻的南方去?
  下意识道:“南越诸国,蛮夷之邦,穷乡僻壤,就算打了下来,又有何用?何况山高林密,后勤不便,本王虽有精兵,也不敢说能一战而胜......”
  叶行远胸有成竹道:“王爷此言差矣。南越虽然是蛮夷之地,但只是因为当地人未曾受圣人教化,浑浑噩噩,并非是其国土不佳。
  当地气候炎热,雨水充足,稻米可一年三熟。又有各种矿藏,数座银山,足可以养十万雄兵。王爷不心动么?”
  他微笑又道:“至于征南之弊,确乎在后勤之上。但这主要是说中原大军,万里迢迢前往南方,水土不服,粮草不济。
  但王爷之兵,本来就是蜀中募集,对于南方的气候也没有什么不适应。如今又有下官献上的木牛流马,进军路程也不远,何惧后勤粮草?”
  叶行远傲然而立,正色道:“只要王爷登高一呼,率数万精骑入南越,这才是如蛟龙入海,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再不受天命束缚!
  日后若能得势,便可以疾风怒涛般席卷中原;若是天时不济,亦可南面为王,传之子孙,比留在蜀中之地,要好得多了!”
  蜀中只是分封之地,诸多限制,但真成了南越国主,那可就是独立一国,身份有几大的变化!蜀王双目之中现出神采,似已被叶行远说动。
第434章
  原来叶行远献上木牛流马是这个目的!牟长史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这东西对于出蜀道而言固然是神器,但是还不足以说彻底扭转蜀中攻打中原的劣势。
  但是若是用之于征南,那就是一举奠定胜势的宝物了。
  南越虽然野心勃勃,但到底基础不可与中原之地相比,蜀王的数万精兵,确有灭国的可能——南越之所以能够孤悬中原版图之外,大多依仗的便是地利,山林茂密,粮队辎重难行,也就难以调动大军。
  如果有了木牛流马,后勤问题解决,正面战场上蜀王的大军当真有七八分的胜算!
  这人果然是惊世之才,这么多人没想到的盲点,他居然看得清清楚楚,给坐困愁城的蜀王指了一条明路!
  牟长史佩服得五体投地。叶行远要是知道他的心思,必然会赶到惭愧,他其实一路上都在想如何说服蜀王,这一策充其量是祸水东引而已,只是说起来头头是道。
  蜀王得此妙策,兴奋的手舞足蹈,但他到底枭雄心性,不能这么轻易决定大事,便对叶行远说:“容孤细思三日,再向大人答复。”
  叶行远点头道:“兹事体大,王爷自当三思,下官理会得。”
  他告退回到客房,欧阳紫玉听他说了情况,喜道:“果然让他们狗咬狗是最好的,那丁如意甚是可恶,正好借此报复她一次!”
  女剑仙甚为记仇,当初被丁花魁与龙宫逼得狼狈不堪,虽然最后达成谅解,但这可并不意味着欧阳紫玉就原谅了丁花魁。
  欧阳紫玉回转蜀山修行有成,本来就有要报复汉江龙宫与丁如意的想法,叶行远这一策,在她想来就是为了欺负一下丁如意。
  叶行远哭笑不得,也就由得欧阳紫玉怎么想。不过欧阳紫玉到底还是关心叶行远,又问道:“不过你奉皇帝之命传旨,是要蜀王回京城述职,如今这情况他怎么肯?皇帝那边你又如何交待?”
  蜀王谋逆乃是证据确凿的大事,隆平帝再怎么糊涂也不能就这么糊弄过去。他不可能放任姬继深继续在蜀中发展,也不可能因为蜀王说我改变主意不造反,要去打南越就相信了。
  叶行远淡然道:“山人自有妙计。”
  只要蜀王愿意接受他的策略,那之后当然就有一系列的手段,这都是小节。叶行远其实到此时已经松了口气,大致来说,蜀中之事已经到了尾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叶行远在蜀王府安心住下,蜀中官场留下的烂摊子却总得要人收拾。蜀中省上上下下各位要员,差不多都有子侄搅入天府会中。
  巡抚莫大人、布政使刘大人、天州知府童大人、吴同知之类都痛失爱子,但这时候都噤若寒蝉,只顾得上悲伤与惶恐。
  叶行远可是奉皇命而来,连蜀王世子都说杀就杀了,如今人还在南浔州作客,也没听说蜀王拿他怎样,这还了得?
  这几位大人都急的如热锅上蚂蚁一般,聚在一处商量。莫巡抚愁眉苦脸,全无封疆大吏的权威,哀声道:“诸位,如今蜀中官场被叶行远一网打尽,本官已经上了谢罪的折子,只是尚无回音,不知朝廷会如何处置。”
  布政使刘大人也是叹气,他经营多年,溜须拍马也不知花了多少银子,才终于弄到这么个实缺,如今看来一切都要付诸流水。
  “还能怎样,被不孝子连累,吾等前程肯定是保不住了。只希望朝廷给咱们留几分薄面,不要革职查办......”他家里刮来的民脂民膏,要是一查肯定留不住,现在儿子也死了,官位眼看保不住,只能希望回乡做个富家翁。
  童知府神色凄厉,咬牙道:“大人,岂能就这么善罢甘休?叶行远与我等不共戴天,若是咱们就这么认了,他哪里能放的过我们?”
  莫巡抚蹙眉道:“你纵然这么说,如今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又有什么办法?慈圣寺一案已经定成铁案,叶行远手眼通天,咱们在京中的关系也不够硬,保得住性命就算不错了。”
  在蜀中围观,差不多就脱离了朝廷派系,必须得投入蜀王门下。因此虽然他们同样是方面大员,但在京中却没什么根基,与内阁诸位大佬也没什么私交,对方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雪中送炭。
  只要不落井下石,让他们平安而退,似乎已经是最好的结局——现在连蜀王都没有对叶行远怎么样,要他们几个丧家之犬又有什么办法?
  童知府知道这两个上司都是软趴趴的官场老油条,平时惯打官腔,但到关键时刻就顶不住,但他却是狠辣心性,决不可就此认输。
  他厉色道:“诸位大人,如今咱们早已一败涂地,也没什么好忌讳的。蜀中官场,让叶行远这小子捅破了天,咱们都没什么好下场。
  事到如今,只有请咱们身后之人作主,才有翻身的机会。”
  布政使刘大人苦着脸道:“如今王爷对叶行远的态度暧昧,连世子死了都未曾追究,怎会为我们作主?”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确实存着奢望,指望叶行远一到南浔州,蜀王就发雷霆之怒砍了他的脑袋,这样也算是为他们报仇出气。
  奈何叶行远已经去了南浔州大半个月,仍然没有被杀的消息传来,听说蜀王对这个杀子仇人似乎还有器重之意,这怎么不让蜀中这些官员灰心丧气。
  童知府冷笑道:“我只问一句,诸位就真的甘心被一撸到底,乖乖回乡下去做个乡绅?我等寒窗十载,宦海沉浮,历经多少大风大浪,难道就这么算了?”
  当官的必然恋栈权位,他们都已经做到这个位置,怎么肯随随便便放弃?要是回乡,不过只是地方上略有势力,哪里比得上如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莫巡抚咂摸出一点意思,便反问道:“童大人,你素来最有主意,有什么便直说吧。我与刘大人都已经心慌意乱,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童知府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一圈,起身关紧门窗,这才回头,面色狰狞道:“叶行远小贼视我等如无物,朝廷弃我等如敝履,怎可就怎么算了?想要留住咱们的权位,威今只有一计,便是迎王爷入蜀!”
  此言一出,众人静默,都是面色苍白,默默思考。
  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蜀王肯定是要造反的,他若是现在反了,一干蜀中官员只要投诚于他,那么为了世子而送命的衙内们不但不是污点,而成了忠心耿耿的证据。
  蜀王定然会留任他们,该是巡抚的仍然是巡抚,该是知府的还是知府,虽然不再是朝廷的官儿,但权柄未失。
  以这些官僚墙头草的性格,也没什么节操,蜀王起兵,他们肯定就会归附。因此也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
  “世子被杀,皇命叶行远入南浔州找王爷问话,此事必然已经暴露。”童知府侃侃而谈,他这几日深思熟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2/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