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319

  叶行远永远都不会认命,只会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算他现在扮演是钟奇,他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父兄死在自己面前,不能眼睁睁的等着悲剧重演。
第485章
  钟奇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但也是一个大悲剧。从他成年开始,家破人亡,近乎亡国,流落异乡数十载。尽管无论多么艰苦,他还是能够创造高光时刻。
  但他内心深处,真的觉得快乐吗?叶行远并不觉得。
  圣人曾经评价他“君子固穷”,也赞他为志士,但也仍然为他的人生遭遇而感慨,多次为此而落泪。
  叶行远化身为钟奇,确实很想体会他内心深处到底在想些什么。但掌控意识和行动的,仍然是他自己,只能按照自己的本心行事。
  吴国的国君伯虞,乃是史上有名的昏君,老年时候倒行逆施,害死忠良。想要在这时候阻止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去劝谏,纯粹是把自己搭进去,太子白白丢了,也没办法救回父兄。想要救人,只有另想办法。
  叶行远沉吟道:“现在百官都在劝谏,大王原本就已经怒不可遏,太子再上殿,那是火上浇油。”
  国君最重视的是尊严,最怕尊严被挑战。他说要杀钟宁,一开始只是一时气话。正是因为有那么多人反对,他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才会一意孤行。
  “那怎么办?”太子手足无措,老令尹是他恩师,钟平是他挚友,他怎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因为自己的事而遭不幸?
  叶行远偷眼看来看殿上的情况,国君正挺着肥硕的肚子,站在高台上骂得声嘶力竭,不时有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父兄垂手跪在阶下,双手被反剪绑在背后,一众文武百官都跪在地上求情。
  “吴国到底还是不是孤说了算?你们再敢如此,还有没有把孤放在眼里?”国君的咆哮声在大殿上回荡,底下的官员扑通磕头,哀求不止,谁也不愿意让步。
  这种时候,其实只要钟宁肯低个头,改弦更张,就不至于惹上杀身之祸。但叶行远也知道这位老令尹同样是一个坚持之人,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都不会妥协。
  就连圣人后来都评价钟氏有节,估计钟奇的“节”之德,也是从父亲那里遗传下来的。
  “而今之计,为国为民,太子当挺身而出......”叶行远鬼使神差般口中说出这句话来。不过才一说他就后悔了。
  太子怔住,他确实是个孝子,但身在此位,哪里会听不出好友的弦外之音。
  他不敢置信的望着叶行远,蹙眉道:“连你......也觉得只有这条路了吗?”
  叶行远默然。他现在顶着钟奇的身份,钟奇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他本质上还是那个肆意妄为的叶行远,在这种绝境时刻,又怎么肯束手待毙?
  早在国君宠信安姬,生下幼子的时候,支持太子的老臣就开始暗中谋划。希望太子能够奋起夺位,架空昏庸无道的国君,带领吴国走上正轨。
  其实这些年国君懒政,太子处理朝政,如果真的有心反抗,至少应该有自保之能。不至于落到现实中最糟糕的结局。
  只可惜太子为人,优柔寡断,顾念父子之情,再加上钟家的强烈反对,所以迟迟都未有动作。
  如今从钟奇口中,听到这话,太子当然惊奇万分。
  他犹豫道:“以子谋父,是为不孝。以臣谋君,是为不忠。我本无用之身,也不避污名,但卿家一门忠烈贤人,为我所拖累,我何忍也?”
  太子真心是个好人,直到现在,他担心的还不是自己,而是钟家的名声。钟家世代忠良,是天下公认的贤者,拥戴太子夺位的话,总会引起非议。
  但是不走这一步,就要家破人亡了。叶行远心中叹息,他无法得知钟奇当年的心理活动,但如果易地而处,他本心绝不会束手待毙。
  便喟叹道:“事急从权,君子亦有权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今为吴国百姓,为了吴国社稷,也顾不得那许多了。”
  太子眼睛一亮,赞叹道:“好一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你从圣人所学,果然如今气象不同!”
  叶行远这才想起来钟奇生活的年代尚无孟子,自然还没有这句民贵君轻的名言,便笑道:“只是一时感悟罢了。”
  他心中隐有所动,钟奇不破大节,当然是了不起。但是以叶行远对圣贤道理的理解,“节”的意义却并非就是死板固执这么简单。若不能引导天下、国家与百姓进入更好的渠道,一味迂直的“节”又有什么意义?
  这时候朝堂上的争执也告一段落,在众臣苦劝之下,吴王伯虞只能强忍怒火,先将钟氏父子打入天牢,愤愤宣布退朝,拂袖而去。
  这当然只是开始,如果一切都没什么变化,三日之后,吴王会再召令尹钟宁上殿,问他有没有改变主意。钟宁老而弥辣,性子坚定,犯颜力谏,最后被盛怒的吴王活活在殿上打死。
  留个叶行远与太子的时间,只剩下三天。
  “今夜亥时,请太子召集人手,就在钟府集合,共商大事。”话已说出口,叶行远也就咬牙打定主意,不管如何先这么走一遍。至于是不是合钟奇的心意,能不能通过考验,那是后话,欲求圣人之道,至少不能违背自己的本心。
  太子喏喏而去,神情中还是有几分茫然,大概还没转过弯来。叶行远也不去管他,施施然离了朝堂,回到府中书房,细细思量。
  决定了要豁出去,其他纠结便不去多想,琢磨的是该怎样一击必中,提高夺位的成功率。
  吴国是个奴隶贵族联合体的国家,钟家便蓄有数百兵甲,上千私奴。算是国中豪族世家,太子手上也有些兵,再加上零零散散的支持者,能凑出三千兵马。
  直属于吴王的禁卫军有万人,他们都是天生勇士,战力强大。又有强弓硬甲,正面想要攻打宫城几乎不可能成功。
  禁卫军统领乃是安姬的亲生弟弟仲求,也就是后来继承吴王之位,安姬之子佐迟的舅舅。这是铁杆反太子派,更无办法拉拢。
  事实上伯虞与安姬就是靠着禁卫军的悍勇,倒行逆施多年,败坏国家,导致民不聊生。这才让越国进攻,吞并大半吴国国土,钟奇求救周天子,最后方能犁庭扫穴,拨乱反正。
  “只能行专诸、要离、聂政、荆轲事了......”叶行远叹息,想起来这些人应该都还没留名青史,自己才要当上刺客之祖。
  宇宙锋在他腰间闪过一道寒光,剑锋在剑鞘中嗡嗡作响,直欲飞腾。
  亥时,太子带着一群铁杆,偷偷摸摸从后院角门进了钟府。他们也算熟门熟路,以往众人也是集中在令尹府商量,只是平日主持商议的是老大人,现在换成了叶行远。
  因为白日朝堂上的变故,众人都是神色紧张,有几个都是愤懑难平,还有人泫然欲泣。
  有人恼道:“如今王上倒行逆施,坑害忠良。连钟老大人都被押入天牢,明日我们上朝,还当百官叩阙,请他释放老大人。”
  有人安慰钟奇道:“公子无需担心,大王虽然如今有些糊涂,但也绝不敢当真伤害老大人,老大人执政二十年,众望所归,德高望重。”
  有人附和道:“正是,只要我们再拼死力谏,定能全大王收回成命。”
  这些人还活在梦里,怎么这么单纯!太年轻,太天真了!叶行远叹气,不得不承认,三千年过去,人心都变得狡猾了。他所经历的朝堂斗争,可比这复杂得多。
  如今吴国情势发展到这地步,只怕安姬、仲求等人都看得明白,这是你死我活,所以才会撺掇着吴王除去钟家父子。而太子一党,到现在还心存幻想,也难怪后面风流云散,彻底完蛋。
  当然也有人提出逼宫夺位,但一来势单力孤,二来也没什么好办法,被众人一问,便哑口无言。
  叶行远静静听着,一直都不发一言,直到太子问道:“叶卿,你召集大伙儿前来,到底有个什么章程,不如说出来议一议......”
  钟奇虽然年轻,但自小就有神童之名,朝野皆知。便是令尹钟宁,也常常要征询这个小儿子的意见,故而众人也颇为服膺。
  一见太子请叶行远发言,众人便停下议论,洗耳恭听。叶行远咳嗽一声,淡然笑道:“如今我要说的,不过只有八字‘虞父不死,吴难未已’!”
  这八字一出,众人傻眼。钟奇一向是云淡风轻,翩翩君子,什么时候说过这么杀气重重的话?诸位老大人都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沉默了。
  太子低头,他这时候没法接口,无论是反驳还是支持,都不合适。总算有人乖觉,打破了这尴尬问道:“公子的意思,是赞同逼宫夺位?这是老大人的意思,还是公子自己的意思?”
  钟宁生性耿直,身为令尹执政二十年,可说大权在握,但从来都没有权臣。也不营私结党,为人极为严谨。大家都知道他是忠义孤臣,要说他会支持这以下犯上的行径,谁都不敢相信。
  叶行远微微一笑,漫不经心道:“这正是我自己的意思。”
第486章
  父兄被下天牢,随时都有性命之危。作为十六岁的年轻人,有些冲动的想法在所难免。众人松了口气,有老成的便劝道:“公子,如今局势也不止于此,大王虽然被奸妃蒙蔽,但总有幡然悔悟之时......”
  又有人道:“如今奸妃一党,把持军权,咱们就算想要拨乱反正,也难免以卵击石,公子还须三思。”
  叶行远摇头道:“不必兴师动众,只一死士足矣。”
  他轻轻解下腰间佩剑,拍在案上,铿然有声,众人面色发白,明白了他的意思。
  时值乱世,礼崩乐坏,刺杀之事屡见不鲜。吴国上几代的君主,亦有被人刺杀的,只是不曾留下刺客的名号。
  太子看叶行远神色,惊呼道:“钟卿,难道你想要自己去......”
  叶行远坦然笑道:“伯虞为人多疑,又是这特殊时期,若是陌生人想要近身不易。我父兄被困,要是低下头去求他,或有面见君王的机会,便可趁此机会下手。”
  今天的钟奇像是变了个人一般,他平日孤傲耿介,怎肯轻易低头。众人面面相觑,都是为之咋舌。
  不过想到今日钟家遭逢大变,为了父兄,钟奇态度有所变化,也是理所当然。众人也就没有怀疑,有人便开始思索其可行性。
  “未央宫中守御森严,寻常刺客确实无隙可乘。若是二公子出手,倒说不定真有一线机会。”有人琢磨道:“只是就算是二公子去求恳大王,在宫中觐见,却也不便携带凶器,这仍然不好下手。”
  何况求见也距离有三五丈远,伯虞武勇,身边又有猛士护卫,想要他的性命并不容易。
  叶行远淡然道:“我自有对策。”
  他今天算是看出来了,这群家伙全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人,嘴上喊得震天响,做起来却一无所成。所谓书生造反,十年不成,正是这个道理。
  今夜商议,无非就是知会他们一声,等到行刺成功,他们可以迅速拥立太子来稳定局势,不至于张皇失措。具体怎么行动,叶行远可没打算告诉他们,以免增大泄密的概率。
  众人见他心意已决,劝了几句也就不了了之,及至夜深,纷纷散去。只有太子勾留,苦口婆心劝阻道:“此事有生死之险,就算是能够刺杀成功,你也难逃一死。我怎能坐视好友去送死,此事断不可行!”
  太子仁德,与钟奇又是莫逆之交,怎能让他去死?
  叶行远笑道:“若不刺杀昏君,家父家兄,必死无疑,太子你也难保。日后吴国大乱,不日可期,也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太子既然有仁心,又怎能不管?”
  太子语塞,跺脚道:“我不如你口利,但此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你去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