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19

  叶行远穿越到这个世界,最初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归属感,他无非有个姐姐,顶多想着升官发财解决家庭困境而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在这世界上有了朋友,也有了羁绊,有了前进的目标,也就有了发奋的动力。
  当他看到泪流满面的老者跪于面前,就仿佛触动了一根心弦,头脑中陡然一片光明。
  天机本身无情无欲,关于天机各人有各的解读,还是前文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叶行远自己,一直没有真切探寻过自己的内心。
  那么此时此刻,叶行远望着山间荒芜的梯田,陡然顿悟乐。自己在这世上,必须要做一些事。
  “叔伯乡亲们放心,小子身为读圣贤书之人,断不会坐视不理。听说本县士绅都聚集在山头村,我这就去倡议士绅联合,共劝知县改弦更张,为潜山村争来雨水!”
  不问得失,不求名利,只是因为必须去做,方才能够称得上一个人,才能不负生平所学。
  叶行远想明白后,不打算进家门了,转身直奔山头村而去。
  “那就多些叶相公了!”村民们感激涕零,又要磕头,再度被叶行远拦下。
  叶翠芝晓得这里头的利害,但看着神采奕奕的小弟,热泪盈眶,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只通过这短短的几句话,她就看见了小弟的成长,他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他已经可以顶天立地,撑起家中的门户,甚至可以庇佑父老。这是男人要做的事,即使前景莫测,她又怎么能去拦住?
  叶行远自己也是心潮澎湃,在他拨开杂念,不去考虑利弊的时候,却陡然发现本心明澈,天机若隐若现,竟是比他平日有意去勾动天机的时候,更加明显。
  还有这般好处?叶行远大喜,灵力运转全身,只觉得飘飘欲仙,直欲乘风飞去,不知不觉灵力的累积和对天机的感悟,竟然又深了一层。
  如此一来,明年省试倒是更有机会了...叶行远原本灵力就远超常人,肚里的名篇拿出来就能惊世骇俗,在科举一途上差的只是天机感悟与真正的学问根基。
  今日一念之间,竟然就突破了所谓“知见障”,得其本心,修为居然因此而再进一层,倒是出乎意料之外。
  这大约就相当于是选择前进道路了,叶行远也隐隐有所悟。圣人虽然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这只是一种天机的表述方式。
  以民为本,当然是天机;但以国为重,同样是天机;至于君为臣纲,纲举目张,也一样是天机。
  站在不同的立场之上,就会对天机有不同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出乎本心,不可更改。地方士绅想要保护本乡本村的利益,这是他们的本心,也是他们的天机,他们若能够安定乡里,自得其功德,也会像叶行远这样,对天机的揣摩更深一层。
  而周知县不管出于目的,要提高本县的纳粮数目,提升生产效率,这也是他的本心他的天机。若他能够为国多纳一石粮,他便是多了一份政绩,也就多了一分于天机的感悟。
  撇除私心,不能说是谁对谁错,只是你所选择的立场而已。叶行远,在看到哭泣的本乡老人,看到被欺负的姐姐,看到那些面黄肌瘦的孩童之后,已经不可能选择别的立场。
  却说叶行远匆匆赶往山头村,而此时的山头村中,也正是一片混乱。
  王举人去世,死因不明。山头村人不肯罢休,抬棺将县里的胥吏团团围住,吵闹不休。欧阳举人等一干士绅从各地赶来,都在好心劝说,想要平息事端。
  “欧阳兄,这可如何是好?如此大闹,那些胥吏下场无足轻重,但是误了王老先生入土为安,却是吾辈之过啊!”县中另一名丁举人忧心忡忡,在与欧阳举人商量。
  欧阳举人眉头微蹙,沉声道:“王老入土固然是大事,不过此事不查清楚,却也不能急着让他安葬。村人虽然粗鲁不文,但要县里给个交代,也是理所应当。”
  王举人年高,论起资格来比其他几个举人都老得多,平日遇上了,欧阳举人丁举人都得恭恭敬敬叫一声老先生。他原本已经在村中准备颐养天年,谁知道竟然会出这种意外。
  当初王举人鲁莽求雨,欧阳举人等人来不及劝阻,但想着王老先生这么大年纪,周知县都不至于太过分。却不料才一两日功夫,就传来了噩耗,怎能叫人不惊心?
  这两日,除了在外游学赶考的,县中有功名的读书人差不多全都聚集在山头村,比任何文会都要齐全。
  除了县城的欧阳举人、丁举人两人之外,正坡乡高举人、西山乡张举人都陆续赶到,包括死去的王举人在内,归阳县未曾出外的举人全都聚齐。至于四里八乡的秀才们,更是络绎不绝而来,纵然不敢说一个不缺,至少也有七八成。
  因为王举人的去世,县中士林震动,本县士绅已经形成了反对周知县的共识。按道理说,全县读书人聚集起来,众志成城何事不可为?
  但纷纷扰扰两天,还是一筹莫展,欧阳举人对此也颇为无奈。其实欧阳举人的态度很明确:第一,周知县必须为王举人之死给一个交待;第二,这两年来执行的雨水制度必须停止,恢复以前的各乡绅自理互助制度。
  以前各乡各村雨水大体上是平均分配,纵然是旱灾也可勉强共度荒年,起码不会不平均。
  但周知县上任以来,揽权日盛,将原本的善法一笔抹倒。
  尤其是这几年天地元气变动,雨水更有限的情况之下,知县大人分配雨水更倾向平原几个产粮大乡,而对山区乡村生计基本忽视,终于激起今日之事,也可以说是自食恶果。
  就这两个诉求,欧阳举人却发现居然不太容易推动。
  众人对第一个要求没什么异议,毕竟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王举人之死,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总是让归阳县这一群高高在上的读书相公人人自危。
  生怕周知县真仗着衙门权势,对读书人下手狠辣,那结盟自保是必须的。但针对第二点诉求,就有些众说纷纭了。
  欧阳举人顾全大局,知道县中现在这种局面,就如坐在火山口上,山上乡村活不下去,难免要生乱,王举人的意外顶多只是前奏而已。
  又比如高举人的正坡乡处于山顶,三月前还被周知县否了一寸三分雨水,苦不堪言,所以高举人也赞同欧阳举人的意见。
  但丁举人和张举人两人都是出生于县区东部平原鱼米之乡,现行雨水分配对他们乡村是有好处的。这时候虽然因为王举人的死而有义愤,但对于抗议县衙雨水分配,就默不做声了。
  他们不说话,秀才们的争论就更激烈了。有人说,“王举人都舍身而行,吾辈还犹豫什么?我等自当振臂高呼,与酷吏斗到底!”
  但也有人委婉的说,“王举人之事自然要讨回公道,但一码归一码,雨水之事,还当从长计议。”
  就在这喧嚣之中,叶行远终于赶到了山头村。
第103章
挺身而出
  在山头村,叶行远不用打听,只望着最“热闹”之处走过去,自然就是王举人家。映入他眼帘的只是闹哄哄的场面。
  叶行远站在外围,默默看着这一幕,脑中不断闪现村中荒芜场景,以及乡亲饥饿无力的面容,与眼前这闹哄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听消息说,王举人都死了两三天了,矛盾也已经彻底激化,一县之精华人物聚集在这里足足两天,还跟没头苍蝇一样全无主意?
  平常乡村中遇到事了,读书人往往就是乡民的主心骨。此时此地读书人很多,入目所及都是衣冠人物,但似乎毫无用处。
  真是令人失望!叶行远心里评价道。大事情已经摆在这里,却不能齐心协力,还能是什么缘故?
  欧阳举人抬头时,突然看见叶行远,不由得又惊又喜。他连忙过去招呼,又意识到什么,开口便问道:“这一次恩科你就中了?不愧是罕有的大才!”
  欧阳举人还是比较了解叶行远的,所以他根本没有怀疑叶行远有没有中秀才。以这个少年人的性格,如果没有中秀才的话,就绝对不会回到归阳县。叶行远既然回来了,那就意味着刚刚结束的恩科里,必定榜上有名。
  更让欧阳举人惊讶的是,叶行远整个人的气质似乎都不相同了,多了一点舍我其谁的凌厉感,甚至还隐隐然有了独特的威压。
  叶行远自豪的笑了笑,对着欧阳凛行礼道:“前辈谬赞了!在下侥幸中了今科府试案首而已,些许成就不值一提。”
  又是案首?在场之人认识叶行远的不多,但听过他名字的不少,毕竟都是士林中人,各种消息多多少少总会听到点。
  府城恩科的消息还没传回来,但之前叶行远九诗震府学,破花魁三关等事迹却早被归阳县人津津乐道了。毕竟叶行远为本县长了脸,以后归阳县人进府城,可以骄傲的说一句“与叶行远是同乡”。
  但即使如此,也有很多人不敢相信叶行远在这次的恩科就能中秀才。这世界科举录取率可是奇低的,十个人里也中不了一个,所以每前进一步都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各种影响因素太多了。
  再说即使文学才华高,不见得灵力积累、天机感悟同样强,少年得志却最后皓首穷经者比比皆是,大都要经历挫折才能成就考场上的功名。
  所以在诸君印象里,能从少年时期便一帆风顺的,真是少数中的少数,一辈子也遇不到几个例子。
  没想到叶行远从县试案首,到府试案首,从社学生考中童生,再考中秀才,居然只用了区区半年,很可能破了本县纪录。虽然也有加恩科导致府试提前的缘故,但破纪录就是破纪录。
  只凭这一点,叶行远的功名就足以超越在场绝大多数人了。甚至还有人想的更多,叶行远已经是县试、府试案首,如果明年八月省试再中解元回来,那可就是十分难得的小三元,足以名传天下!
  叶行远猜不到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不过他其实也是有些遗憾。轩辕世界的科举程序,比之他所知的明清历史要简化了不少。
  否则的话,只考一个秀才,就有机会拿三个案首连成“小三元”,之后再考举人进士,更有机会赢回“大三元”。
  达成前无古人的“六元魁首”成就后,才能算是穿越者大军里面的合格成绩了......可惜这世界科举只有四级考试,运气逆天也只能凑个“大四喜”而已。
  闲话不提,却说欧阳举人听叶行远中了府试案首,大喜过望,似乎像是找到了主心骨,把叶行远叫到身边,询问道:“如今非常时期,实在无暇与你庆贺。你素来足智多谋,想必已经听说了本县情势,你觉得现如今该如何是好?”
  欧阳举人也算是病急乱投医,叶行远或者有妙笔生花的赞誉,但“足智多谋”的名气其实还没那么大。有些人听到欧阳举人如此明着抬举叶行远,面上就有点不自然了。
  叶行远没有着急回答,慢慢的打量众人,气机感应之下,种种心思如同镜照烛鉴。
  他不由得再次暗暗感叹,看来今日情况确实如同自己所猜测的,大家心思各异。事情都发生两天了,一干人还只在这里没完没了的吵吵,想想就让叶行远腹诽不已。
  如今叶行远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了,这次赶过来,原本也是为了有所作为。既然别人不给力,欧阳举人又抬举他,他就打算当仁不让了。
  于是叶行远故意道:“前辈不要着急,在下刚刚回到县中,许多内情却是全然不知。若有用得到晚辈之处,自当为诸君分忧!”
  自当为诸君分忧!在场都是读书人,谁听不出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意思?一时间人人瞩目叶行远,各种神色皆有。
  叶行远沉稳不动,对别人那怀疑和鄙夷的目光视若无睹。不是他着急表现自己,也不是为了故意出风头。
  此时他的内心有股强烈的责任感驱动着自己,并让自己的精神境界崇高起来——我叶行远应该与凡夫俗子不同的!
  心态从出世转向入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不只是嘴上喊口号而已!再伟大的崇高,没有行动支撑,那就是虚伪。
  欧阳举人倒是挺欣赏叶行远的作风,便对叶行远简单介绍了几句。传闻基本没错,就是王举人私自降雨,在被缉拿的时候突然口吐白沫而死。
  衙役们吓坏了,只说是中风,但死状又不是很像。就算是中风,村民自然也不会轻易罢休,更何况还不能确定。
  这倒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叶行远悄悄压低了声音问道:“可曾请了仵作?”
  按理说既然怀疑王举人的死因,那当务之急就该验尸,找出疑点。但王举人身为举人老爷也是有其尊严的,就算是死后也不可亵渎,一般情况下,他的门人弟子亲朋好友不会同意验尸。
  欧阳举人叹气摇头,“本县仵作已经来过,但王举人的亲眷不肯信任,只说本县仵作一定会扭曲事实,不肯让他们检验。还说要派人到府城去请仵作,今日早上已经出发.......”
  这些极端的反应也让欧阳举人很难做,府城距离此地有三日路程,一来一回就是六日。冬日气温低,尸体虽然还算能够保存,但有许多关键证据只怕也会消失。
  叶行远点了点头,只此一步,验尸已经没戏了,不过其实在叶行远看来,王举人死亡原因已经不算是关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