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319

  是首领的女儿?叶行远心中揣测,跟着唐师偃走到流民首领面前。唐师偃不敢托大,也不以自己秀才身份而自傲,先行见了个礼。别人能够率领七八万人,光这份领导能力,要是加以天命,身份就已经不低。
  流民首领停下了搅动,将汤勺交给了旁边另一人,目光炯炯在唐师偃与叶行远身上扫过,半晌才开口道:“藩台让你们来,想说什么?我们荆楚省八万流民,朝不保夕,风雨飘摇,你们带来了多少粮食?”
  他开口倒是甚为文雅,唐师偃很意外,不由得愣了愣,然后才开口道:“此次我等虽然不曾带来米粮,但是省中已知流民窘况,特派我等前来抚慰,如今潘大人正在想尽办法,尽力安顿......”
  这人说话虽是开门见山,但连名字都未曾通报,幸好唐师偃也早已准备好了套话,总要先行安抚几句。
  但这首领却打断了唐师偃的话,“若是没有粮食,那有什么好谈的?我等贱命不值钱,到时候就地取粮,无非是自己想办法活下去罢了。”
  唐师偃倒吸了一口凉气,对方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什么叫做就地取粮?定湖省的粮食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就地能取出什么东西来,还不是要劫掠大户。
  这批流民果然有了作乱的心思...唐师偃如此猜测道,抬头望那首领的相貌。只见他头发披散,双眉浓黑,脸上的皱纹如刀刻一般深邃,目光虽然淡漠,却有一种不把人命放在眼里的凶悍之气。
  这又是什么人物?地方豪侠还是江洋大盗?像是有人命在手的感觉啊,唐师偃心中震慑,说话就有些不利索了,“首领莫急,敢问尊姓大名?米粮会有的,只是我们需得慢慢商议。”
  首领哼了一声,斜眼瞧着唐师偃道:“我姓朱,单名一个振字,江湖人称托塔天王,祖籍荆楚省沙林府朱家庄。不知这位唐相公可曾听过我的名字?”
  唐师偃腹诽不已,他怎么可能听说过江湖人物的名号,但此时却只能点头道:“朱天王大名,如雷贯耳,久仰!久仰!”
  叶行远在旁边却愣神了,自己这个及时雨在这里竟然碰上了托塔天王?难道要开演水浒传一百零八魔星啊?不过看那朱振手臂粗壮,想来必是孔武有力,力大之人用这个诨号也不奇怪。
  从火堆后面传来银铃似的一声轻笑,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儿探出头来,对着唐师偃嗤笑道:“读书人真爱吹牛皮,却也不知羞?我爹爹这个名号分明是离开故土后,他自己取的,哪有什么外人知道?你从哪里久仰?”
  她声音清脆,面容稚嫩,说话偏刁钻得很。唐师偃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不禁闹了个大红脸。
  朱振瞧了那女孩一眼,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慢条斯理道:“这是小女凝儿,幼时也曾读过几本书。我老朱是个大老粗,跟你们这些读书人的肠子弯弯绕谈不到一块儿去。你们有什么,不妨先跟我女儿说。”
  他对这女儿朱凝儿似乎颇为信任,才十几岁的年纪,又是女子,就让她参与这等正经大事,这让叶行远极为好奇,偷眼认真观察着这个女子。
  刚才通报之人,说是小姐来问他们两个的身份来历,那也就说明朱凝儿在流民之中的身份也不低,至少说话有人肯听。
  大家都说走江湖最怕三种人,女人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这个年纪的女人,更一定有特殊之处,千万不可小觑。
  唐师偃却有些发呆,他实在不习惯与这些人打交道,平时的聪明才智至少丢了一半,想要装逼也无从装起。只能陪笑道:“朱首领之女冰雪聪明,其实今日前来,在下奉了潘大人之命,首领约束流民,就在这孔雀峡中静待,之后必有佳音。”
  唐师偃还是不知道叶行远的后续之策是什么,但他留下三道锦囊,自己又敢冒险来流民营,肯定有什么把握。今日到此,自己的任务就是劝住流民暂停不要再往前。
  朱振冷笑道:“潘大人倒是轻松,一句话过来就想让我们止步?不是不可以,若要止步,先拿三千石白米来,让我们这几万人能过上几日,不必为生计奔波,那我们自然就暂时停下。”
  三千石白米这个要求不算特别高,对于八万人来说,也难以支撑多久。但布政使衙门不想轻易开这个口子。
  所谓救急不救穷,就是这个道理。唐师偃当然也没有这个权限,只能勉力辩解道:“此时省城上下,已经在尽力运筹,赈济安顿流民,只求朱首领驻扎几日,便能准备停当......”
  “驻扎几日?你可知道若是没有粮食,我在这里停上几日,要饿死多少人?你们官儿自不会管这些性命,我可不能不管!”朱振愤然大喝,唐师偃心动神摇,不自觉就退了一步。
  气势尽丧!叶行远暗自叹息,他原本以为唐师偃能够多顶一会儿,没想到这个流民首领的本事出乎意料之外,看来还非得自己顶上不可了。
  此人口气这般强硬,更证明了叶行远的猜测,他不可能是就这么误打误撞就闯进了定湖省,一定有所计划,有人在背后撺掇。
  叶行远不动声色上前一步,右手顶住了唐师偃,漫不经心开口道:“朱首领这话就差了!潘大人爱民如子,听闻荆楚流民聚集,就已经心急如焚,这半月来不眠不休。
  朱首领再想一想,若是流民作乱,惹出什么事端,朝廷无法赈济,反会严加镇压。那时候你们的日子才叫水深火热,与此时的暂且忍耐相比,何者为佳?”
  叶行远也不玩虚的,你既然如此强硬,那你自己想想,对于流民来说,哪一种结果更好?如果荆楚流民跨出孔雀峡,这必然是不可收拾的局面,只怕就是朱振自己也无法完全控制。
  饿急了的饥民看见了粮食,就像是红了眼的狼,谁能够给他们安上辔头?那时候再怎么极力约束,各种事端也会不断爆发,最后终将酿成大祸,无论对荆楚流民还是定湖百姓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朱振正要开口,却听朱凝儿又是一笑,“刚才你们说唐相公是正使,你叶公子是副使,但就我来看,叶公子你才是英雄人物!
  早听说定湖省中出了一位为万民请命的豪杰,诨号及时雨,也是姓叶,岁数也不大,不知叶公子可认得否?”
  这小姑娘居然听过“及时雨”的名号?叶行远愕然,自己想方设法要低调,怎么又被识破了?难道自己如此拉风,以至于天生丽质难自弃......
  唐师偃松了口气,默默闪到一边。又默默想道,这次可不是他卖队友了,是对方主动看穿,无论如何叶行远责怪不到自己了。
第152章
父女争执
  荆楚省和定湖省毕竟相邻,人员往来密切,彼此之间消息流通也不奇怪,而且归阳县距离荆楚省也不算远,所以叶行远的大名是能传到荆楚省的。
  权衡利弊,叶行远知道这时候也瞒不过去,抱拳道:“及时雨这个名号,是江湖上朋友随意给在下取的,想不到竟然传到小姐耳中。”
  他说话的语气一变,也多了几分江湖人的口气——这套说辞,在归阳县那么多应酬之中也算是熟了。只是平时用不上,而且也不屑用这样口气说话,读书人与江湖中人泾渭分明。
  但如今在这个局面下,为了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叶行远还是学了出来,正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果然这就是及时雨叶行远?朱凝儿心中微有波澜,早听说定湖省中出了一个豪杰人物,如今看来,真是名不虚传。只说独身到流民营中侃侃而谈,这份胆识就令人钦佩。
  但朱振面色微变,心里猛然抖动了几下,不由得产生了几分戒惧。如果叶行远只是代表官府前来安抚流民的读书人,他倒是无所谓的,如果是招安那更欢迎。但若此人有江湖豪杰的名声,那就要小心防备了。
  朱振又想了想,这个叶行远最近在江湖上名声实在太大。传言他首倡大义反抗苛政,驱逐了地方父母官,说不定就要揭竿而起。四方豪杰蠢蠢欲动,多有不少想去投奔的。
  没过几天又听说叶行远再斗按察使司佥事,最后将这佥事赶走,还得到老天爷赞赏,全县下了一场痛快淋漓的春雨,登时数县民心拥护。
  当初朱振对叶行远的作为还算是有些仰慕的,不过如今朱振坐拥七八万流民,自觉势力庞大,面对叶行远不再是景仰,反而有了戒心。
  单纯只是一个豪杰也就罢了,但一个有布政使支持的豪杰,堪称黑白通吃,那具备的影响力就很大,煽动人心夺去自己首领位置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这等英雄当面,若不热情些,传扬出去又被人说失了气概...思前想后朱振只能强作惊喜之色,“你...你便是及时雨叶大哥?你没有骗我?”
  大哥?叶行远无语,这“大哥”二字从何说起?无论如何这位托塔天王至少也有四十来岁,而他叶行远不过是十七岁未满的少年,哪里当得起这声称呼?旁边那位女儿叫一声大哥,或许还说得过去。
  不过叶行远察言观色,感到此人语气言不由衷,惊大于喜,表面虽然热情,内心想法却不得而知。
  唐师偃看出便宜,赶紧侧身一让,肃然道:“我这兄弟素来言必信行必果,怎么会来骗你?他斗知县,除妖怪,救一县子民于水火,上天赐予甘霖嘉许!这方圆千里之内,有几个人能得到天意感应?‘及时雨’之名又岂是虚妄?”
  天道天命天机天意这些东西,对百姓的震撼力度还是很大的,所以一场神乎其神的及时雨,就让叶行远在江湖中的名气暴涨了。
  朱振一拍脑袋,勉勉强强作势便拜,“是在下糊涂,竟然胡言乱语,冒犯了哥哥虎威,还请恕罪!及时雨何等人物,哪里有人敢冒充他?哥哥在上,请受小弟朱振一拜!”
  这大哥还是叫定了?叶行远啼笑皆非,他知道江湖人物排座次,主要看得是名声本事地位,换句话说,谁牛气谁就是哥哥,年齿倒在其次。
  江湖虚名,居然在这种时候派上了用场,这倒是出乎叶行远意料之外。当初他在归阳县的时候,可是拼命抗拒这些名号,不想此时却有点特殊的功效。
  但不管如何,被这么个一脸胡子的大叔恭敬的叫哥哥,实在是有些违和。而且要拜就痛快的拜,摆出个半拜不拜的姿势又算是什么?这不就是等着让人伸手阻拦么?
  叶行远便赶紧伸手将朱振扶起,“朱首领哪里话来?我这般年纪,怎担得起首领大礼?这些不过是江湖虚名,莫要放在心上。”
  旁人或许看不出来,但朱凝儿却是最明白的。她看父亲终于还是没拜下去,忍不住叹了口气,走到跟前,认认真真的向叶行远道了个福,“原来真是叶叔叔驾到,小女子参见叔叔。”
  这又升了一辈了,叶行远苦笑连连。不过朱凝儿的态度却要比她爹诚恳得多,两相比较,叫叶行远多想了几下。
  首先这个朱凝儿显然不简单,尽管小小年纪,却有了与她爹分庭抗礼的态势。这流民营中虽然是朱振为首,但朱凝儿的意见也不容忽视。
  其次这父女俩的态度似乎有差,同样是对他叶行远这位“及时雨”,一个是虚与委蛇,一个却诚意满满,这种差别值得玩味。
  想要妥善的劝住流民营,就必须摸清他们几个当家作主的人到底想要什么,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于是叶行远又试探道:“贤侄女虽然年幼,却是大方得体,我瞧这流民营中人心,倒是一半在小姐身上呢!”
  朱凝儿闻言笑了笑,朱振却是面皮一紧,似是有些不乐意。他辛辛苦苦谋划串联,弄出好大声势,但是在指挥调度之上却有许多要仰赖女儿的地方,一开始流民将他奉若神明,但在月余的行进之后,女儿的威望却渐渐有后来居上之势。
  他本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女儿有所成就,他也不甚欢喜。再撞上今日来了个江湖上名声更大的“及时雨”,这不免就疑神疑鬼起来。
  朱凝儿知道爹爹犯了老毛病,却也顾不上管他,只对叶行远笑道:“早就听闻叶叔叔大名,传言叔叔你胸中有百万甲兵,又有治国平天下之能。今日得见叔叔,真是三生有幸,若不嫌侄女儿冒昧,正要请教眼下形势该当如何?”
  朱凝儿没少参与具体流民营的工作,深知要安顿这些流民的难度,也知道自家老爹的鼠目寸光。
  但她虽然敏锐的发现了问题所在,却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更没办法撂挑子不管,只能艰难的走到了现在。既然及时雨叶行远到此,无论如何也要听听他的想法。
  听到女儿要请教叶行远,朱振立刻喝道:“不要无礼!我们七八万人无非是想要口饭吃,今日你叶叔叔来此,是代表官府而来暂时安抚,你莫要为难他!”
  渡过了最初的惊惶期,朱振渐渐也镇静下来。不管怎么说自己才是流民的首领。叶行远名望虽高,但一来他与荆楚流民不是同乡,也没有交过投名状,自己暂时还算安稳。
  其次,叶行远这次摆明是代表官府代表朝廷而来,他已经天然站在流民的对立面,怕他作甚?朱振一定要强调这点,免得手下有人胡思乱想。
  叶行远冷眼旁观,这朱振是根本不想让自己讲话,也不想让自己有所表现。莫非他对这群流民的前途,已经有了定计?
  如此叶行远便若有所悟,看来与自己猜测的不差,这七八万流民并不是漫无目的,而是也同样有具体的目标和动机。
  表现在这位朱首领身上,就是极度抗拒自己,也就是说,朱首领心中有属于他自己的小算盘!
  难道要走女儿路线?叶行远刚把目光转到朱凝儿身上,就听她不服气的开口,“爹爹,眼下是生死存亡的关头,你可不要犯了糊涂!
  当初我们离开荆楚的时候,我就劝过你要三思,如今叶叔叔来了,你居然都不让他开口说话?爹爹,你这是被猪油蒙了心,忘了我们背井离乡的初衷了!”
  朱凝儿珠泪盈眶,反口争执。她已经忍了太久,今天好不容易看到一线希望,岂能眼睁睁这样放过。
  “放肆!你这女娃儿翅膀长硬了是不是?在外人面前,怎敢如此说话!”朱振有些下不了台,高声叱喝两句。但同时又怕彻底撕破脸,声音越来越低。
  朱凝儿杏目圆睁,反驳道:“叶叔叔也是有名的英雄豪杰,为为万民请命的事例在前,爹爹你就是听他几句又能如何?”
  这对父女竟然当着自己面撕逼了!叶行远目瞪口呆,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应该尴尬,没想到自己稍微挑动了一下,这对父女就吵了起来,自己原本目的只是想探听虚实,没想着看内讧大戏啊。
  唐师偃凑了过来,轻轻碰了碰叶行远,意思是应该帮哪边?叶行远的选择自然毫无疑问,朱振这边已经摆明了拒绝好意,而朱凝儿却主动伸出了橄榄枝,如果要选择一方,那就肯定是帮朱凝儿。
  只是现在还不是他们出手的时候,大概要等这父女俩争出高下,才是他叶行远开口的时机。这流民营的两位首领意见不合,不过终究是父女,应该不会演出一场火并大戏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