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校对)第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046

  让一个社会向着工业化迈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操作起来,比克里斯想的要复杂的多。
  哪怕他有无数的书籍还有知识可以指导具体行动,可大量的工作累计起来,依旧还是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庞大工程。
  现在,原来的塞里斯周边,包括南部的亚兰特还有北面的土堡,还有西面的希格斯王国,都因为爱兰希尔公国违背规律的疯狂发展而受益。他们从爱兰希尔赚来了大量的金币,一度让边境地区变得繁华无比。
  可谁又能想到,已经背负了太多太多不合理矛盾的爱兰希尔,从一开始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用一场战争,来转嫁国内的所有矛盾,打开市场,完成一个华丽的变身!
  只要可以让战败国为自己的发展买单,这种不合逻辑的跳跃式发展就可以成立。爱兰希尔将可以把祸端消弭于无形,再获得短暂的发展机会。
  当然,如果依旧这么发展下去,爱兰希尔还是要对外扩张,攻击下一个邻国——就好像一只饕餮一样,直到它把所有的邻国都吃下肚子之前,它都不会停止下来。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快将兵工厂组建起来!不管是用什么办法!我们都要准备一场战争了!”克里斯看着自己的心腹们,开口说道。
  他双手抱在胸前,对此时此刻的决定深思熟虑:“这样坐吃山空下去,我们只有崩溃一个结局。”
  “是的,刚刚我做了一个统计,如果半年之内我们没有办法搞到一笔30万金币的巨款,我们就资不抵债……可以宣告破产了。”德赛尔对这方面比较敏感,也是他在会议之前,提醒了克里斯要注意资金不足的问题。
  如果哟内部缓慢消化,开发其他的新产业,爱兰希尔公国自己消化掉自己的工业成果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那样就只能减缓自己的发展速度,浪费掉宝贵的时间。
  包括克里斯在内,德赛尔还有狄恩斯等人都清楚,他们似乎有更不负责任的,或者说更好的选择——战争!
  道理实在是很简单:既然战争可以打赢,那为什么不用战争来解决问题呢?站在可以获胜这个角度去看,战争带来的可都是诱人的利好啊!
  只要战争可以获胜,爱兰希尔可以扩大领土面积,可以拥有更多的人口,也可以抵消一部分债务,还能减轻边境方向上的压力……
  如此种种,摆在面前都非常的诱人。克里斯第一次体会到了那些战争狂人们的心情:这种经过缜密计算之后,可以大概判断出输赢的豪赌,实在是太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下注了。
  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是,克里斯的赌注很多,赢面也非常巨大。德赛尔也好,克里斯也好,他们甚至都没有想过输掉战争的问题——其实也不用他们去想,因为输掉战争的结局,他们这些人肯定是无法活着看到了。
第24章
24训练
  “你们是不知道啊……当时我们一群人围在那门大炮旁边,听见轰隆一声巨响,腿都吓软了……”一个老兵得意洋洋的站在一群人中间,炫耀着自己那神奇的经历。
  “等我们看到那山坡被炮弹打得坑坑洼洼,就知道我们家城主……不对,现在应该叫大公陛下,那就不是一般人!”他说的活灵活现,让身边的一群新兵羡慕不已。
  与克里斯参加过东部森林之战还有渡口城攻城战的老兵,或者是跟随着瓦格隆征讨过梅恩的老兵们,现如今半数以上都是军队的骨干了,爱兰希尔公国的军队扩编了两倍,所以这些原来的塞里斯老兵,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基层干部储备。
  瓦格隆也在有意的提拔塞里斯老兵,让他们担任部队里面新设置的各种职务。
  原来的伍长、队长之类的结构已经不适合爱兰希尔部队的编制了,所以爱兰希尔公国的军队编制,沿用的是现代军队的基本构架组成:军师旅团营连排……
  一半儿以上的老兵都被提拔成了中层管理干部,有些人是排长有些人是班长,一下子就把整个爱兰希尔公国的军队框架支撑了起来。
  为了平衡,克里斯也授意瓦格隆提拔了一些梅恩与渡口的老兵,重点提拔的对象都是识文断字,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士兵。
  “能把山坡打得坑坑洼洼的……那就是强大的魔法师了吧?”一个新兵抱着自己的木枪,好奇的开口问道。
  作为凡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魔法师的平民百姓太多太多了,他们只是听说过遥远的西方有魔法帝国的存在,只是听说过那些魔法师们可以操控自然之力,强大而且神秘。
  “你可说错了!”那老兵提起这个来,更加眉飞色舞:“我是看见过那些炮兵的,都是我们一样的凡人,屁的能耐也没有!”
  说到这里,他还带着一丝遗憾:“当年啊,我就是倒霉调到边防部队去了,要不然啊,我跟你们说,我也能混个炮兵当当!你们还别不信!我老约翰那也是识字的学问人!”
  “集合!集合!”一名穿着黑色盔甲的军官走了过来,按着自己腰间的长剑:“一排集合!继续开始操练!”
  所有人都从草地上爬起身子来,紧张的拍打了两下屁股上的杂草还有尘土,瞬间按照大小个头站成了一个方队。
  “稍息!……立正!!”那一身盔甲的排长痛不欲生的扯着嗓子大声的喊着口令,觉得自己和一个傻子差不多。
  这是新的训练条令里面的规定,每一个排长也好,连长也好,都要这样训练自己手下的士兵——这可是个大工程,为了适应这样的改变,整个爱兰希尔的军队还真是闹出了不少笑话来。
  更有意思的是,因为新式军服还没发下来,军衔制度也没有完全拟定好,所以士兵是穿订制的普通军服来训练的,不过没有肩章和领章,指挥官们就有意思了,为了一眼就区分出来,他们竟然穿盔甲。
  一天下来,普通士兵训练的强度,反而不如给自己负了重的指挥官们。大汗淋漓的他们每一个人体能都提升了不少。
  “齐步……走!”另一边,已经集合起来的另一个方阵已经开始了训练,所有的士兵都在喊声中迈开了自己的步子:“一二一!一二一!”
  更远的地方,一群士兵正在拿着木头制作成的步枪模型在拼了命的练习武器的正确使用办法。
  “退弹!装弹!”随着瓦格隆手下的军官们一声挨着一声的命令,这些新兵们用木头做成的步枪模型,一遍一遍的训练着如何给手里的步枪装填子弹。
  这些人在来这里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步枪这种武器,他们疑惑的重复训练着乏味的技术动作,看上去就好像一个一个难民在把玩木棍。
  受到文化水平的制约,这些士兵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去训练。他们不需要记住这些技术动作究竟有什么原理,只需要记住这样使用武器就可以了。
  可即便是这样,训练速度依旧很缓慢,训练大纲在瓦格隆手里改了又改,甚至连克里斯自己,都已经看不出训练大纲的原貌来了。
  缺少人才这种事情,可不只是发生在工业扩张的过程中,军队方面也同样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
  炮兵的指挥官迟迟选不出来,瓦格隆也只能简单的组织炮兵在攻城战中发挥一些作用。实际上克里斯也没有什么指挥天赋,虽然他有完整的指挥学教科书,但并不是看了这些教科书就能成为出色的指挥官的。
  他能够在东部森林大获全胜,实际上靠的也不是出色的指挥。打垮梅恩并不能证明他有多么高的指挥天赋,只能证明武器碾压带来的震撼效果。军事人才奇缺,甚至连瓦格隆的副官科里亚都被派出去镇守梅恩了,这对于克里斯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因为经过梅恩与渡口两场战争,刚刚成立的爱兰希尔公国堵住了自己的一面缺口,成功的把四面临敌的局面,缩小到了三面对敌,背靠大海。
  这种情况让他拥有了一个纵深腹地,也可以节省下大量的防御兵力,用来加强自己的其他方向。现在他的手中有4500名士兵还有劳恩斯的海军,总兵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大的多。
  克里斯把他的部队分成三个团,每一个团1500人,其中第一团是精锐老兵最多的主力团,二团是瓦格隆指挥的机动骑兵团,3团是梅恩与渡口城士兵居多的防御团。
  换句话说,3团1500人是防御用的,大多数都是驻屯军。2团是机动能力最好的,类似于占地灭火队,克里斯手里最精锐的1团,就是决战用的终极部队了。
  校场上的另一边,负责工业生产的斯密斯看着远方的操练部队,向克里斯汇报着这些天来的武器生产工作:“这些天,我们积累下来的家底其实也不少了。”
  因为古尔洛的发展规划很不错,这两个月的时间塞里斯城附近的兵工厂已经开始正常运转起来了。不过这个工厂和克里斯心目中的正规兵工厂,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的。
  克里斯也不敢强求,至少这里生产武器装备已经算是批量生产了,比起之前克里斯自己搞的纯手工作坊,这里已经强了无数倍了。
  “因为有了新的钻床,我们生产枪管的速度提升了一些……不过因为工人太少,我们还是无法加快您说的毛瑟98K步枪的生产速度。”斯密斯把一份报告在风中摊开,用手压着递给了克里斯说道:“一个团……这是我们能装备的极限了。”
  克里斯知道,这个所谓的装备一个团,可不是给一个团装备整整1500支栓式步枪。实际装备的数量,可能连900支都不一定有。
  其实这个数量计算很简单:克里斯现在手里的三个团,其实都是所谓的教官团,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要参与作战的。
  拿他的主力1团举例子,实际上这个团还有20门火炮配置给炮兵,这些炮兵理论上是不装备步枪的。同时,为了培养火炮部队的骨干力量,200名炮兵之外,还有200名见习炮兵占用了编制,这些见习炮兵也不需要装备昂贵的步枪。
  再算上团部的管理人员,通信人员,连长以上的指挥官,全都加起来,大概又有200多人是不需要装备枪支的。按照克里斯的想法,这些指挥人员就只能先装备长剑防身了。
  一方面他很信任自己这个主力团的战斗力,他觉得在数百支步枪的火力面前,古老的军队迅速就会土崩瓦解,就和东部森林之战的时候一样。
  因此他就不需要给指挥官们配备远程武器了,只要佩戴长剑防身就可以了——理由也很简单:完全没有必要。
  另一方面,这些高级指挥官还有后勤部队炮兵部队,在克里斯的规划下面,将来可都是要配手枪或者冲锋枪的,现在装备步枪也完全没有必要。
  到时候再训练这些人学习自动武器的用法就可以了,现在让他们专心致志的带兵就好,还可以强化他们对近现代战争的理解。
  所以斯密斯现在说的装备一个团,其实是提供大概900支步枪的意思。克里斯也明白,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依靠眼前的这个步兵团,赢得下一场战争的胜利。
  “子弹方面怎么样了?”想到了战争迫在眉睫,克里斯继续开口问自己的工业部长道。
  斯密斯脸色有些不好看,低声对克里斯汇报道:“陛下……子弹的生产非常困难,我们现在……才生产了7000多发。”
  因为克里斯的加入,这个世界的工业发展本身就是畸形的,所以现在越是精密细小的东西,生产起来反而越费时费力。子弹一直是困扰克里斯扩军备战的老大难问题,到现在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第25章
25再燃烽火
  眼前的这7000发子弹,全部分发下去,基本上一支步枪也就只能配备8发子弹。这个子弹数量,克里斯觉得别说是打一场进攻作战了,连平时训练都不够。
  捉襟见肘的子弹数量,让克里斯想起了那段被称作抗战的艰苦岁月。在那个年代里,贫苦的中国军队每个士兵就只有个位数的子弹可以使用。
  “这个子弹数量肯定是不够的。至少要有10万发子弹,我才有把握打赢一场战争。”克里斯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对斯密斯说道:“你有什么技术问题我都可以给你解决……但是子弹的产能……你一定要给我堆上去!”
  一边说,他一边在斯密斯的面前捏紧了自己的拳头:“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明白了吗?”
  “明,明白了……”斯密斯知道,现在对于爱兰希尔来说,扩张已经迫在眉睫。作为扩张原动力的工业,必须要为这场战争提供一切需求物资,包括武器军火,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
  这就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有趣之处:为了工业化不惜代价的向外扩张,而为了扩张又必须疯狂的扩大自己的工业规模。看上去是个悖论,却在悖论中存留着一条通往辉煌的血腥道路。
  “手榴弹的生产……”克里斯又问起了另外一个大杀器的生产状况。既然子弹太精密不太好量产,那搞手榴弹就成了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不二法门了。
  即便是在最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即便是在敌后最昏暗的手工作坊内,手榴弹都可以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东西生产工艺确实并不复杂。
  在抗战历史上,手榴弹的生产速度甚至在某些地区超过了子弹的生产速度,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木柄手榴弹的生产工艺非常简单。
  结构最精密的引信也可以用纯手工的办法量产出来,缺点就是这种手工引信的引爆率实在不高。不过这也是可以忍受的事情,毕竟只要有一半的手榴弹可以正常引爆,也足够对敌人形成压制了。
  克里斯为自己的部队选择的手榴弹也是最经典的木柄手榴弹,大名鼎鼎的德国M24手雷。之所以选这种手榴弹,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克里斯估计自己的部队在未来两年甚至三年的时间里,都是在打进攻作战。如果魔法帝国不参战的话,他的部队应该在凡人地区如入无人之境才对。
  既然是主打进攻作战,那自然要使用进攻型手榴弹,工艺更复杂投掷距离还短的卵型手雷就被克里斯给否决了。因为部队火力现在还严重不足,所以拿手榴弹来充当近战利器也是一种填补火力空白的办法,因此M24手榴弹就成了比较好的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0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