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0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8/1270

  一、赔款1000万两,作为对明军的补偿。
  二、允许明军上岸彻查火器和蒸汽机走私。
  三、凡是企图对抗明军的战犯,全部交出来。
  使者提完要求之后就离开了,哦,对了,还给了一个时间期限,一个月。
  明朝使者转身离开后,万丹国王就把东西全部砸了个稀巴烂:明朝欺人太甚!
  宰相孟库布米对万丹国王这样说:“我听苏鸣岗说,红夷人的援军已经在路上,我们现在如果答应了明军,就等于把命给了明军,这是万万不可的。”
  “那现在怎么办?明军如此强大,西夷人都被他们打败了!”
  “明军是依靠他们强大的战舰,如果他们到陆地上来,就未必能打赢了,我们现在应该征召一支陆军,与明军打消耗战,等待红夷人的援军。”
  万丹国王陷入沉思中,很快他就同意了宰相的提议。
  就在爪哇岛局势陡变的时候,亚齐王国正在和柔佛王国开战,柔佛王国的战船在亚齐海域嚣张得乱蹦乱跳。
  柔佛王国的战船在这场战争中看起来相当得强势啊!
  然而,接下来,明军的战列舰到了。
  阿拉乌德丁:啥?明军来了?明军为什么过来,明军为什么多管闲事?
  虽然很不爽,但阿拉乌德丁立刻展现出了他两面派的嘴脸,一边派人去给明军送礼,一边向明军痛斥亚齐王国的罪恶行径,还一边请求明军加入自己,把亚齐王国给灭了。
  明军:你他娘的想屁呢!知不知道人家的公主现在已经睡在皇帝陛下的旁边了!
  阿拉乌德丁做梦也没有想到,亚齐王国的女王早在去年就把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北京。
  所以啊,你看女人在历史进程中多么重要!
  接下来,明军的战列舰过去,直接让阿拉乌德丁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
  配合着火炮和火枪,明军的战船直接贴近了柔佛王国,一个小时内就给他干废了30艘!
  阿拉乌德丁狼狈逃走。
  随后,余大成见到了亚齐王国的女王。
  “尊贵的天子使者,欢迎您来到亚齐王国,请替我对天子敬以最真诚的问候。”
  女王召集了王国里所有的大臣,对余大成予以最隆重的款待。
  余大成说道:“国主,本使这一次代表皇帝陛下前来向国主提亲,卡蒂加公主在北京一切都好,天子圣德恩泽四海,愿两国友谊永存。”
  女王表面神色淡定,但实际上差点兴奋得手舞足蹈了。
  女王:老娘派她去就是为了让她去勾引大明皇帝,看来大明皇帝果然是个老色鬼啊!
  “皇帝陛下垂怜,敝国感激不尽,愿为陛下效劳。”
  余大成偷偷瞄了一眼周围大臣的神色,没有人反对,看来亚齐王国内部已经提前达成了一致。
  接下来,余大成便将皇帝的要求,提出来了。
  提到关于在亚齐海港建立一个明军军港的时候,一些大臣当场就炸毛了。
  他们立刻毫不留情面地反对了这个提议,并且态度极度的坚决,甚至差点要对余大成破口大骂了!
  很显然,驻军这件事触碰到了亚齐王国某些大臣的底线。
  为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亚齐王国内部吵了起来,吵得非常激烈。
  两派人遇到一起就开喷,口水横飞,唾沫乱飙,甚至吵激动了就直接动手开打。
  你敢揪我的头发!
  我抽你!
  你敢挠我!
  看我猴子偷桃!
  ……
  在双方“礼貌且真诚”的交流之后,反对派的势力在亚齐王国迅速扩大。
  支持派大臣认为,既然已经奉明朝为宗主国,就应该全力配合,再说了,明军在亚齐王国,也能保护亚齐的贸易。
  而反对派大臣则认为,这样以后亚齐就完全失去了自主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八月。
  眼看着亚齐王国要拒绝皇帝的要求,在亚齐王国建立明军海港的计划可能要搁浅。
  历史告诉我们,所有的争论,都是吃太饱日子太安全导致的。
  要想尽快平息争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诉诸于武力。
  八月,马打兰海军、万丹国海军全军覆灭的消息,被许多商人传到了南洋诸国。
  亚齐王国在八月上旬也得知了消息。
  随后,亚齐王国内部的那些天天说话嗓门比鸭子叫的还大的反对派,立刻仿佛失忆了一样,将之前的反对主张忘记得一干二净,坚决支持明军在亚齐立刻马上建立军港。
  反对派:我告诉你!你不要乱说哦!我要告你毁谤啊!你告你毁谤!你毁谤我呀!我是绝对支持大明朝在我们亚齐美丽的海岸线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来保护我们的,这是大明皇帝陛下对我们的恩赐!
  你看,一下子就畅通了吧。
  很多事,并不负责,甚至简单到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崇祯十四年八月,亚齐王国一致同意明朝在亚齐王国建立军港,并且开始实施明朝提出的一系列政策。
  而那些之前完全不把崇祯的问罪书当一回事的南洋小国国王,在八月也突然之间睡不着觉了。
  那一封薄薄的问罪书,在南洋诸国之间,仿佛一座巨大的山岳压下来,引起了南洋诸国的震动。
  包括渤泥岛上的马辰国、三发国、苏卡达那国、兰达克国以及吕宋岛南边的诸多土著。
第968章
太好了,欧洲联军来了,一起干掉!
  八月十三日,北京,紫禁城,乾清宫。
  朱慈烺站在一边,他看着地图若有所思。
  崇祯喝完一杯茶,说道:“你觉得朝廷控制南洋后,下一步该如何走?”
  朱慈烺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在这里和这里,驻扎两支明军,再将西夷人限制于此,将货物卖到此为止,我朝不必进入西方。”
  他指的两个地方,一个是马六甲,一个是巽他海峡。
  “为何不必进入西方?”
  “海途实在遥远,而且西方诸国林立,我朝商人抵达西方,怕是如同羊入狼窝。”
  “西方人的诉求是什么?”
  “东方的商品。”
  崇祯说道:“既然他们的诉求是我们的商品,他们为何要杀我们的人?”
  “但那里也有许多海盗。”
  “慈烺,你记住一点,在这场远洋买卖中,我们是占据优势的一方,我们手中有他们想要的东西,即便是我们的人抵达那里,他们也不会动我们的人。”
  “儿臣记住了。”
  崇祯走过去,一只手搭在朱慈烺的肩膀上,说道:“现在北京织造局、南京织造局、苏州织造局、上海织造局、广州布行的生产产线全部在大力的加快生产,我们有非常多的商品,可以源源不断卖到海外。”
  “父皇,我们把海外的买卖做到这么大,但是内地的却依然还是很贫穷。”
  “难得你想到这一点上去,从现在开始,我会让你参与到户部中去,你要多向毕自严请教。”
  “治理国家的一个基本点:一、了解民间真实的情况,不要轻易相信下面的人给上来的汇报,即便你将来做了皇帝,也得亲自下去考察。”
  “二、大明幅员辽阔,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地理位置决定了当地的风俗文化,要将各地的情况分类出来,决定发展的几个因素,交通便利、人口、教育和本地的自然资源。用这些标准,将不同的省分类,不同类别,制定不同的政策,万事不可一刀切。”
  “三、过去的时代,是维稳的时代,但是未来的时代不一样了,我们必须发展,不断地发展,一旦停止发展,民间就会出问题,资产阶级就会制造内部矛盾,所以,在梳理社会结构健康的同时,要保证经济发展,这是第一位的。”
  “四、这个世界上不止我们一个国家,我们必须用拳头,定下属于我们的规则,如果我们不定规则,定规则的就是我们的对手,那时候我们就会被他们压制,所以,朝廷必须不留余力向西发展,海路和陆路两条路。”
  “五、你开始参与户部的一些事情后,要清楚一点,国家的战略制定的时候,必须将户部的财政情况考虑进去,很多时候,最好的战略不是最优的战略,只有结合财政情况,才能做出最优的战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8/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