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8/1270

  你想想啊,你啥东西都放一点,进货多麻烦啊,进少了拿货成本高,进多了放不下,卖不出去岂不是亏本?
  所以古代是没有超市的。
  但是,当生产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市场上货品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超市了。
  开超市有个好处,就是盘活了供应商。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以前的模式是,商人甲自己想卖东西,要么自己生产,要么去拿货。
  例如甲卖衣服,自己生产,还得雇佣工人,买设备,开工资,这样启动资金要求非常高。
  如果找供应商那货,供应商那就是大爷,因为货掌握在供应商手里,你甲不要,有的是人要,爱要不要。
  这样前端店铺的拿货价议价权是掌握在供应端的。
  但现在超市就不一样了,超市的多品类经营,吸引了大量的客流,对货物消化非常快。
  超市也不过度依赖同一个商品,例如衣服没有货了,我还有很多香皂,依然会有商人来买。
  不需要看供应商的脸色。
  这算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第1014章
朕有的是钱,拿去花!
  十月初八,乾清宫。
  李岩说道:“统计到八月结束,吐鲁番种植有3万亩棉花,每亩平均产量450斤,今年收成总量在1350万斤。”
  “由于战事的影响,哈密原本10万亩的棉花,今年只有5万亩,不过每亩的产量和吐鲁番一致。”
  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可怕了。
  两个地方都是棉花高产的地方,吐鲁番是还没有彻底开发。
  拿下这个地方的效果立竿见影,棉花直接多出了3600万斤。
  一件棉袄用的棉花大概2斤,也就是说,哈密和吐鲁番的棉花,理论上可以做出1800万件棉袄。
  这些棉花的质量比关内的要好许多。
  更广袤的种植地其实在天山以南,也就是叶尔羌汗国核心领地。
  那里可种植的范围更广。
  而且吐鲁番和哈密远远还没有开发出来,在21世纪,新疆每年产棉花100亿斤左右。
  想想这个数据,如果大明朝的西域哪天能达到这个数字的一半,天下所有老百姓,都会有棉袄穿,有暖和的棉被。
  其实这也是民生问题。
  朝廷打仗不是穷兵黩武,不是为了面子打仗,也不是为了个人的赫赫武功打仗。
  真正打有价值的仗,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该做的。
  李岩继续说道:“顺天府的棉花价格从1.5两每石,降到了1两每石。”
  “长安、开封、洛阳、太原的棉花价格都有所下降。”
  听完这几个数据,崇祯心情顿时舒爽起来。
  这仗打的才有价值。
  他对柳如是说道:“传令各大报纸,对棉花价格下降做全面报道。”
  “是。”
  为何要对棉花价格下降做全面报道?
  当然是要告诉所有人,打西域这一仗,换回来的结果!
  让大家来看看值不值。
  值?
  好,咱就继续打!
  既然民间认为值,那以后打仗,后方的动员不就方便多了么!
  还有,朝廷费尽心思打南洋的时候,也有一帮人站出来阴阳怪气讽刺着皇帝穷兵黩武。
  现在南洋加安南省,每年送近1亿石粮食到大陆来,那些人也闭嘴了。
  如今的沿海,每天都有数千艘商船往来,那些人同样闭嘴了。
  而且随着市场的规模一步步扩大,商船的数量还在对应增加。
  当然,船只的数量肯定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的。
  就先朝廷战船的数量,不可能军委会的人脑瓜子一热:给我造!造几千艘出来!我们有这么大的产能,几千艘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吗!
  如果真造了几千艘,是不是要招募对应的海军士兵?
  是不是要在海上航行?
  这些人没事干,整天干什么?
  干键盘吗?
  什么?去西征?
  西征倒是用不着几千艘战列舰,几百艘绰绰有余。
  军事和民生相互配合,才是真正的兴国之道。
  李岩继续说道:“今年从陕西、甘肃、宁夏,总共移民过去20万人,主要分配了良田、牧场。”
  崇祯的目光又落向孙传庭:“征讨叶尔羌汗国的战略计划如何了?”
  “启禀陛下,目前吐鲁番的诸多事务,还是有军方在协调,要等到明年,军方才能从具体事务中脱身出来。”
  “明年何时?”
  “明年三月,等天气回暖。”
  崇祯思忖了一下,这个时间也可以。
  毕竟刚移民过去,吐鲁番和哈密当地还有诸多问题,当地的官府也刚刚成立、接手,有些问题是必须军方临时做强制决断。
  这就是有一支听指挥的军队的好处。
  他们可以快速维持当地的治安,维稳当地的情绪。
  崇祯忽然又说道:“朝廷是鼓励汉人与当地的人通亲的,朕是鼓励的,你们也要好好做宣导。”
  “是。”
  李岩当然也是赞同的,不过关于开边这种事,朝中官员私下议论的不少。
  就说华夷之辨,又被摆到桌面上来了。
  什么蛮夷是蛮夷,蛮夷绝不能和汉人通婚。
  李岩犹豫了一下,又说道:“陛下,官员私下还是有关于汉人与蛮夷通婚的议论。”
  崇祯说道:“议论很正常,反对也很正常,大明朝嘛,2亿多人,多人了,这些杂声难免会有,我等若是要顾全所有人,岂不是做任何事都畏首畏尾了。”
  只要那些官员不蹦出来捣乱,嚼嚼舌头,倒也没有什么。
  大明朝的几条大方向不变,按照他张凡制定的线路往前走,在这盛世来临之期,跳梁小丑是翻不出浪来的。
  你不可能像周厉王那样的。
  等议论完这些事,孙传庭才说道:“陛下,辽北传来最新的军报,酋首皇太极一路东逃,暂未擒获。”
  卧槽!皇太极这厮还真是个顽强的小强啊!
  他打算逃到俄罗斯?
  逃到白令海峡?
  老实说,如果皇太极铁了心逃跑,明军一时间还真很难追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8/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