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6/1270

  刘柄迁所说的他名下的兴义商社不久和皇家银行的投资部门一样嘛。
  皇家银行的投资部门的钱,是银行的钱,那些钱是老百姓存放在银行里的,然后银行投资出去,赚回报,将利息给存钱的百姓。
  而刘柄迁是往王家村的人把钱存在他这里,他对大家承诺说用这笔钱去投资或者做生意,可以赚大钱,一年后每人100两!
  一个刘柄迁能想到,大明朝如此之大,肯定还有像刘柄迁这样的人正在做同样的事。
  每人10两,五万户,五十万两,牵扯到30万人的身家性命啊!
  民生民生,新政以来,提了那么多年的报民生,现在海路开通了,粮食逐年累月增多,民生吃饭终于不至于饿死。
  可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畸形的怪物,开始张开血盆大嘴,对民间下手。
  “王家村有些没钱的人,借了高利贷,例如这个王老四,就找孙正清借了10两银子,到现在还不上,已经滚到了50两,继续滚下去,一辈子都还不清,他将一辈子出卖自己的劳力,什么也不用做了,只需要给孙正清换钱。”
  “朕没说错吧,孙正清?”
  “陛下没有说错。”
  这一套又一套,震得大臣们目瞪口呆。
  崇祯又说道:“孙正清,你凭什么在那么多地方放贷?”
  “回陛下,草民去跟保定城的有钱人说,让他们把钱存到草民这里,每年可以得到3倍的回报,他们都愿意把钱存过来。”
  顾炎武已经原地爆炸了:“这这这……此乃祸国殃民之举,荼毒天下!荼毒天下!这是在吸血!这是在吸血!”
  没错啊,这就是资本家吸血的手段啊。
  只不过这是金融资本家吸血的手段而已。
  到逻辑大同小异啊。
  第一、告诉你一件美好的事情,你花钱就可以得到它。
  第二、你没钱?没关系,我借给你,你去花。
  第三、借了我的钱,你就会花钱上瘾,一辈子套在这个借钱和花钱的圈子里。
  正常的资本家不会用刘柄迁这种收了钱跑路,也不会放高利贷,仅此而已。
  这比过去贪官,贪钱还要可怕一万倍!
  贪官贪的钱,是民众合法交了上的税款,没收后充公,不会对民间百姓财产造成损害。
  但这种游戏,就是把百姓的血吸干,把骨髓也吸干!
  无数人家破人亡。
  崇祯的脸色保持着冰冷:“都有哪些人把钱存到你那里了?”
  孙正清开始一个个念,并且附带上身份。
  保定城内,非富即贵!
  听完后,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孙正清又补充道:“还有陈公子,以及陈大人,他们也存了一部分钱在草民这里。”
  说完了,整个过程,在朝堂上,将衮衮诸公的脑回路给重新洗刷了一遍。
  他们对金钱的游戏,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陈义昌说道:“陛下,草民认罪,草民收到了刘柄迁的钱,钱全部都给了我爹!”
  在刚才陈述整个过程的时候,一直在听的陈严,也在这种赤裸裸的揭露下,意志力崩溃了。
  他瘫软在那里,说道:“陛下,臣认罪!”
  “好!诸位都听到了,堂堂刑部侍郎!朕的三品大员!竟然想出如此下三滥的手段!”
  “朕和诸位花了十几年时间,让民间稍微储存了一些财富,老百姓终于能吃上一口饭了!”
  “他都给朕干了什么!”
  “你们之前也听到他在朕面前说什么了!”
  “他披着衣冠、人皮,在朝堂上,在朕面前,说着为苍生请命的话,干着吸食百姓骨血的龌龊事!”
  他突然提高了音量:“这就是朕睡不着的原因!”
  诸位大臣立刻道:“陛下息怒,陛下保重圣体!”
  皇帝又说道:“说吧,还有谁参与了?说出来,朕留你陈家其他人的性命。”
  施凤来立刻出列说道:“陛下,陈严此人无耻之极,简直是豪无人性,当立刻推出去斩首示众!”
  陈严则跳了起来:“施阁老,你无耻啊你!这件事明明你也参与进来了!”
  “陈严!你好大的胆子,你敢把脏水往内阁大臣身上泼!”施凤来立刻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全身汗毛都炸起来,“你没有任何证据,敢在陛下面前胡说八道!”
  “施凤来!你不要以为我没有证据,我在送给你的不少银钞上都做了暗号!”陈严残忍地笑起来。
  他此话一出,施凤来顿时面色苍白如纸一般。
  崇祯冷冷看着施凤来,施凤来顿时大汗如瀑,他有些语无伦次了:“陛下,陈严他胡说,他是在挑拨君臣关系……他……他在胡说!”
  “陛下,只需要去施大人家中搜查,一验便知,臣在送他的银钞上面都写了一个很小很模糊的字,利!”
  “施爱卿,不要怕,朕派人去看一看。”
  施凤来却已经承受不住压力了,他直接跪了:“陛下!臣知罪!”
第1032章
金融改革新政
  施凤来承认了。
  施凤来一承认,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住。
  施凤来可是改革的忠臣啊!
  他在陕西待了好些年,陕西重灾的时候,就是他在这里顶的大梁。
  当然,施凤来本人能力其实很一般。
  崇祯元年,他之所以去陕西,是因为张凡刚穿越过来内阁实在无人可用。
  而天启七年,崇祯刚继位的时候,正是朝堂各个党派人士蠢蠢欲动的时候。
  施凤来被一群监生弹劾,被当时的读书人骂得狗血淋头。
  施凤来一大堆的把柄,当时陕西年年灾害,造反不断,没有人愿意去,于是张凡就威胁施凤来去了陕西。
  施凤来也是硬着头皮过去的,前几年那日子过的是真惨,天天殚精竭虑,深怕暴民冲进衙门把他剁了。
  但随着朝廷对陕西省的支援越来越大,新政也步入正轨,陕西也迎来了大发展。
  这个过程中,施凤来自然就成了当地执政者的代表。
  于是他坐上了新政的顺风车,政绩竟然年年上涨。
  这可能是大明朝最幸运的一个内阁大臣了。
  相反,像李岩那种最初在河南左布政使的,就没有像施凤来这么好的运气,朝廷给河南的支援,远远比不上陕西。
  李岩那种就是新政的顶梁柱人才。
  到了崇祯十六年年底了,新政重臣,竟然暴出如此不堪的行为。
  这无疑将是一场政治大震荡。
  大殿内再次变得死静。
  崇祯说道:“这件事在一年前就开始了,而且就在北直隶,在保定府,离京师如此之近,为何没有人发现?”
  没有人说话,没有人敢说话。
  “你们不说,朕来说。”
  “一、也许有基层官员上报过这件事,但知县、知府没有当一回事,他们整天太忙了,忙着花天酒地,忙着人情世故,忙着耍他们的官威!”
  “二、在场的诸位,你们离老百姓太远了!除了少数几个人以外,你们谁经常去民间考察?不要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平时在干什么!”
  “三、大多数人都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深怕说错话,做错事,给自己惹祸,所以干脆不去想,不去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