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4/1270

  “为了代表敝国的诚意,敝国还愿意向大明赔偿1000万两白银。”
  “同时,敝国答应,在海上遇到大明的船,不会攻击,且予以保护。”
  大殿内一片安静,安娜·维娅不紧不慢地说着。
  很难想象,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子,能在这种场合,淡定自若地说着这些话。
  李岩问道:“使者,我冒昧地问一句。”
  “请。”
  李岩说道:“我朝与贵国在第一次签订协议的时候,贵国使者说得也很动听,但后来撕毁了协议,并且打压我们的商船,甚至发动了联军在我朝南洋联合军演,请问我朝如何再信任贵国呢?”
  “我代表敝国就此事,向大明,也向皇帝陛下道歉,那件事是科恩擅作主张,公司已经停止了他一切职务,并且法院也判他违法,扣押他的所有财产。”
  “使者,您还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请问,我朝如何再信任贵国?”
  安娜说道:“我们可以派遣留学生到贵国来,并且保证一定的人数,这些人都是来自敝国贵族阶层,他们的父母要么是政府要员,要么是公司高层。”
  这相当于在大明放一批人质。
第1049章
朕是那么肤浅的人吗!
  这下就背信弃义这件事,连李岩也无法再质问了。
  实际上,崇祯早就想启动留学生计划。
  渗透欧洲,最好的方式就是开放国门,让欧洲一批留学生来到大明。
  然后培养亲大明的学派,让他们回到欧洲,活跃在欧洲的政坛上。
  通过这些人,来影响欧洲,割裂欧洲,制衡欧洲。
  加速完善银钞香料贸易体系。
  崇祯说道:“使者,你远道而来,也辛苦了,今天就到此为止,你先回去休息。”
  安娜·维娅以为皇帝不答应她,有些着急了:“陛下,请问您哪里还有疑惑和不满吗,可以提出来,我会想办法满足您。”
  其实安娜·维娅并不笨,她在来的时候,也想过不少关于谈判的技巧,打算和大明讨价还价。
  可是来北京之后,被晾了一段时间,就着急了。
  这人一着急,就很容易被破防。
  崇祯笑起来:“使者,回去休息吧,好好体会体会大明的风土人情。”
  说完,皇帝便站起来,离开了皇极殿。
  众大臣道:“恭送陛下。”
  中午的时候,陈子龙给崇祯算了一笔账出来。
  如果与荷兰人达成合作,大明朝每年的贸易流水还可以增加1亿两。
  利润高达3000万两。
  荷兰人如果在西方推行银钞,大明朝一年流出去的银钞可以达到千万两。
  荷兰的贸易遍布印度洋、非洲、美洲。
  一旦银钞进入这些地方,这些地方的人使用了银钞之后,大明朝如果想要到这些地方买东西,只需要启动印钞机就可以了!
  例如银钞传到美洲,朝廷的蒸汽机船上装满刚刚从皇家银行里印出来的还是热乎的银钞,开到美洲去购买大量的黄金和粮食。
  回来之后,将黄金储存起来,将粮食低价售卖到民间。
  反正成本只有银钞成本和船只消耗的成本。
  这样既可以低价获得黄金,还可以低价获得粮食,以及其他商品。
  只要国内物价稍微有涨动,稍微有经济危机,就可以开启印钞机,在全世界买买买,来平衡国内供需关系。
  这不是老美那一套吗?
  不是!
  张凡还想着要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的,老美可没有完善的福利制度啊!
  等以后朝廷财政更加充裕,社会福利制度必然也要全面完善。
  例如医疗、养老等等。
  “你的意思是,我们与红夷人合作,一定是赚钱的?”
  “这是肯定的,陛下。”
  “李岩呢,你认为能合作吗?”
  “回禀陛下,若是红夷人愿意派一批人质到我朝来,合作倒是可以。”
  陈子龙不无担心地说道:“如此这般,红夷人会不会将我朝的科学知识全部学过去?”
  李岩说道:“核心知识可以封锁。”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子龙你这个担心有些多余。”李岩又说道,“陛下的《国富论》中明确写明过,一个国家的崛起,至关因素有教育、科学、开明的政治,但也需要更加庞大体量的消费市场。”
  “可是……”
  崇祯说道:“红夷人在各地贸易,但整个西方加起来,还没有我大明的消费潜力大,再加上南洋、新大陆。以及正要往西扩充的新航线。”
  “红夷人想要通过大明来增加贸易量,大明希望借助红夷人来扩宽贸易面,重点就看谁的商品生产量更大了。”
  皇帝一言直击本质。
  世界在发展,任何一个大国崛起之后,只能对其他的国家进行遏制,绝对不可能捂死的。
  在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中,不是靠堵死对方获胜,除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
  堵死对方,自己也会受损。
  所以,核心竞争力,还是工业化程度,俗称产能。
  荷兰只是资本主义国家,但绝对不是工业化国家。
  欧洲的工业革命还没有正式开始。
  即便蒸汽机被偷穿过去了,但是也需要几年时间去发展。
  再说了,欧洲也没有那么大的体量来支撑荷兰或者英国的蒸汽产能。
  倒是大明,可以利用财大气粗和大规模的产能,将更加低廉的商品,往欧洲进行倾销,从商业上,完全击垮欧洲的产业。
  荷兰这个时候进来,到底是大明对荷兰的帮助大,还是荷兰对大明的帮助大,谁说得清了。
  反正崇祯的目光,是盯在欧洲的,甚至要前往美洲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崇祯倒是消停了,他派柳如是去和安娜做详细的谈判。
  柳如是将大明所有要求的条款全部仔仔细细列了出来,然后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让安娜来礼部会面。
  她将一份厚厚的协议放到安娜面前,说道:“安娜小姐,请过目。”
  “这是?”
  “这是陛下提的要求,双方的协定,如果没有问题,就签字。”
  安娜脸上立刻浮现出欣喜的笑容:“陛下答应了?”
  “您最好还是先看完。”
  安娜立刻将所有人召来,然后开始研究这份汇报。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没问题!
  她代表尼德兰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签下了这份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协定。
  这份签订的签署,最蛋疼的恐怕就是英国佬了。
  英国佬一直沉醉在东西方贸易的财富中不可自拔,现在荷兰横插一刀进来,无疑是要分出一笔蛋糕的。
  当然,这是后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4/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