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1270

  崇祯看着孙承宗,解释道:“登莱是攻击辽东复州(大连)的据点,也是重建东江镇的据点,更重要的是,那里是朝廷第一个海军港。”
  这下大臣们都有些意外了。
  皇帝对建奴的战略大家是知道的。
  与蒙古联盟遏制皇太极西进,夺回广宁,用步步蚕食的战略不断向辽东腹地推进,又在登莱练兵,重新组建东江镇,从辽东半岛进军,最后在朝鲜北境与朝鲜联合建立联军重镇。
  这是多方面对建奴进行攻击,将战线拉长,使建奴疲于应付。
  可是什么时候有一个海军港了?
  崇祯继续道:“无论是嘉靖年间的倭寇入侵,还是最近大沽口和杭州湾的私运粮食,亦或者登莱重建东江镇,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朝廷需要在海上组建军队。”
  “袁可立在登莱,朕想着第一个海军港就直接设置在登莱,刚好可以结合他通过海战夺取复州的战略,也可以用以灵活调度辽东军粮,以及我军在辽东海岸登陆事宜。”
  他扫视一眼,道:“诸位爱卿以为呢?”
  韩爌道:“海军港从多个方面来说,都是有利的,只是老臣觉得倭寇已经不复当年,如果要大规模建立海军港,徒增军饷,登莱可做特例,杭州湾则大可不必,只需严加管制当地官府即可。”
  阎鸣泰道:“臣倒是以为,可以大力推行海军港,福建一带依然有海盗横行,朝廷无法节制,现在朝廷最能掌控的地方是登莱,从登莱开始组建海军,一旦成了气候,可以驱舰南下,扫清福建一带海盗势力,确保海面安宁。”
  “孙阁老呢?”
  孙承宗道:“陛下,老臣以为阎大人说得有道理。”
  韩爌道:“目前朝廷的心腹大患是辽东,福建的海盗不过是小打小闹,犯不着朝廷专门组建海军去剿灭,郑芝龙已经归附朝廷,朝廷只需派出郑芝龙平衡左右,福建一带大可不必担忧。”
  崇祯却不这么想,要不然他今天也不会来北京制造局召开这个秘密会议了。
第116章
这是一场硬仗啊
  崇祯道:“海战意义重大,皇太极一直想要西征蒙古,我们要通过不断增加战线,将建奴的兵力困守在辽东,这样就离不开海军。”
  “至于郑芝龙,朕是相信他的,只不过杭州湾这件事也说明了一点,海防要足够重视,不得有半点马虎。”
  相信郑芝龙?
  这怎么可能!
  崇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郑芝龙现在毕竟是朝廷的武将,心中虽然一百个不信任,但不能在大臣们面前说出来吧。
  皇帝可不能在大臣面前随意表态说不信任谁,这样会被大臣们抓住机会去清扫来做政治投机的。
  如此,岂不是会引发混乱?
  所以,漂亮的话要都说出来。
  但开会要说重点,所以崇祯说的也很简明扼要了。
  要做海军,不仅登莱要做,未来杭州湾也要做,要把海防做好。
  崇祯继续道:“李邦华,你即刻去登莱走一趟,与袁可立商定海军的计划,军委会要尽快提一份奏表上来,一号到六号的福船要建多少艘?需要招募多少人?朕需要清晰的计划。”
  李邦华立刻道:“臣领旨!”
  “汤爱卿。”
  汤若望道:“臣在。”
  “朕听闻弗朗机人(明朝对葡萄牙人的称呼)使用的战船的帆与我大明战船的帆是不同,你可知是哪些地方不一样?”
  崇祯指的是西方的盖伦船,这种船是西方在大航海时代一种非常常见的远洋战舰。
  崇祯当然知道,它利用的是软帆,而大明的福船利用的是硬帆。
  其实都是风帆战舰,但软帆更加灵活,且速度更快,硬帆在接受风力助推的时候,按照力学原理,接触面没有软帆大,受力自然就小,速度当然就会相应慢。
  不仅如此,盖伦船还将船舷也做了调整,降低了艏艉楼,尤其是艏楼的高度。
  这样改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收缩船身的宽度,在行驶的时候受阻力变小,更加轻快。
  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适配火炮的配置。
  崇祯之所以问汤若望,其实就是想提醒汤若望,朕要改造战舰了,你得把你知道的都展示出来。
  汤若望道:“回禀陛下,弗朗机人的战船与大明的战船的确有所不同。”
  他便将盖伦船的构造简单说了一遍,军委会的大臣们自然是不太懂的,可科学院的人都知道其中的原理。
  崇祯听得非常满意。
  以目前福船的形态,做商船其实是最合适不过的,体积够大,行驶非常稳,但是一旦在海上作战,行动比较迟缓。
  现在已经不是接弦后双方登船对砍的时代了,随着42年前(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海洋战争就进入热武器时代。
  这就是崇祯要提前布局战船的原因,因为要改良,要适应时代,要有在大海中作战的能力,甚至以后还要有远洋作战的能力。
  崇祯言简意赅道:“汤爱卿,朕需要一艘这样的船,你能造出来么?”
  汤若望顿了顿,道:“臣可以造出来,但若陛下急需,臣可以找弗朗机人购买一张图纸过来,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就这么办,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崇祯脸上露出笑容,“今年,今年能不能开始造?”
  “弗朗机人在妈港(澳门),从京师抵达澳门,臣算一下,年底可以交到清江督造船厂。”
  “就这么办。”他又对着孙承宗道,“袁可立的福船继续造。”
  “是!”
  等从北京制造局出来的时候,崇祯让孙承宗上了他的车。
  “孙阁老,你上次呈递上来的军区总督和都督人选,朕现在可以给你定一个,南方军区先由护国夫人秦良玉担任总督兼军区都督,朕想让她去广西钦州驻扎。”
  “陛下这是何意?”
  崇祯道:“朕想要收回安南,只有收回安南,才能大大缓解粮食危机。”
  孙承宗更是诧异,没想到皇帝已经在打安南的主意了。
  “陛下,安南离京师甚远,即便拿下了,也不好管控。”
  “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将秦良玉调派到钦州,扩充南方军区。”崇祯语气坚定,“另外,朕之所以要组建海军,也是为收复安南做准备,在安南的最南端九龙江平原,有肥沃的土地,一年四季都有占城水稻,拿下那个地方,在那里建立一个港口,就可以将那里的粮食通过海运运回大明了。”
  “所以,朕需要你全力支持海军的建设,本朝素来禁海,海军组建在执行的时候,势必会受到诸多阻隔,朕就靠你!”
  皇帝的语气真诚而坚定,让孙承宗心中颇为动容,他说道:“陛下放心,老臣就算豁出去这条老命,也为陛下完成这件事。”
  “辛苦你了。”崇祯话锋一转,“袁崇焕接任北方军区总督一职,祖大寿为都督,这个提议朕觉得可行,就这样去任命吧,军委会出一个任命函。”
  “是!”
  “陛下,毛文龙那边……”
  “毛文龙快回京师了,去年他就跟朕递了请辞奏疏,东江镇就交还给袁可立去辖制吧。”
  “陛下圣明,如此也是好的。”
  “倒是南京的户部尚书,朕不打算再设置了,南直隶的税收已经并入到北京国税局来收,收入与支出全部交给毕自严做核算,你以为如何?”
  “臣是担心恐怕朝中人心难服,南京是太祖定的京师。”
  “朕知道,但大明朝总要有些改变才是,朕知道他们想要权力,但改制,朝廷得先把权力收回来,把局面改过来,朕绝不是不愿意放权。”
  一个南京放在东南,一些个尚书闲在东南,人闲了就喜欢搞事情,只有一个个摘掉,南直隶的行政才能完全掌握在北京朝廷手中。
  等回了宫,已经是中午。
  商定完战船的时候,崇祯倒是没有闲着,转身就让人把陈子龙和毕自严宣进了宫。
  什么事?
  当然是银行扩建的事。
  现在许多农民买不起田,急需银行在各省建立分部了。
  陈子龙的做事效率极高,他已经准备好了方案呈递给崇祯。
  目前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湖广五个省设置银行的分部。
  每一个省大约有10个州府左右,所以,要开出至少五十个分行出来。
  每一个分行至少要陪伴20人,所以,仅仅是第一个阶段的人员就要配置1000个。
  这个难度可不小,要知道,分行里也是存了钱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