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6/1270

  这五千多人也不是以后都不能回去了,他们只是在等铁路修建过来。
  等大明真的打通这一代,经济连接起来,大明朝会有无数商人愿意过来经商,根本不愁人不会过来。
  只要朝廷肯下大力气扶持这一带的商业,什么都不是问题。
  “所以,父皇西征,更多的原因是为了连接大明和这里的商业吗?”
  “是啊,这一带加上莫卧儿国,人口都快到两亿了,我朝的工业产能正在快速提升,不仅仅要有海上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也要打开,要不然西部如何真正开发起来?”
  朱彦霖沉默下来。
  崇祯好奇道:“你有心思?”
  “父皇怎么知道?”
  “你在父皇面前,情绪和心思都写在脸上呢!”崇祯摸了摸她的脑袋,说道,“说吧,什么事,跟父皇说说,父皇给你点建议。”
  “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你跟你爹还有什么该不该说的?你的成长之路上会遇到很多烦恼,你爹我都能给你出谋划策。”
  “是关于太子哥哥的。”
  “哦?”
  “是国内一些反战的言论。”
第1079章
越过葱岭以西,朕要吊打西域各国
  “反战言论?”
  “就是那个叫陈志的人,在上海发表的报纸。”
  “所以呢?”
  “我听说他是太子哥哥的人。”
  崇祯笑了笑,说道:“你听谁说的?”
  朱彦霖明显紧张起来。
  但是崇祯轻松的笑容,又缓解了她的紧张。
  “是三哥跟我说的。”
  她说的三哥就是三皇子朱慈炤。
  崇祯表现得漫不经心,只是随口问道:“三哥怎么会知道呢?”
  “三哥说是太子哥哥亲口跟他说的。”
  “若真的是你太子哥哥的人,为何太子会告诉三哥呢?”
  “这……”朱彦霖一下子堵住了,“我也不知道。”
  “好了,这件事可能是个误会,其中有可能是误传,你不必放在心上。”
  “嗯,儿臣知道了。”
  误传?
  崇祯也不敢肯定是不是误传,但无风不起浪。
  这里面可能存在的几点:
  一、这是误传。
  二、这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还存在几点:
  一、太子的政治主张可能是停止西进。
  有人抓住了太子的政治主张,想要做政治投机分子。
  任何年代,都不缺政治投机分子。
  但至少崇祯没有听安排在太子身边的人说太子反对西进。
  那就有可能是政治投机分子们,临时挑唆,在太子耳边吹风。
  太子的行踪不可能一天24小时暴露在皇帝安插的视线中,那不现实,就算是21世纪用监控也做不到。
  二、太子的政治主张,为什么三皇子朱慈炤会知道?
  他是不是跟太子一起的?
  如果是,他为什么要告诉二公主朱彦霖?
  他在这里面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
  三、可能什么都没有,是朱彦霖在说谎。
  也不排除这个可能。
  但对着那个陈志,崇祯是有安排人跟踪调查的,而且太子确实亲口承认过放了陈志。
  所以,朱彦霖大概率是没有说谎。
  最后总结,国内的确存在着一股反战派,他们反对再开战。
  扩张符合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
  但无法立刻分到战争红利的那一部分人,肯定心里不平衡。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心里不平衡,当然要在权力中心找裂缝。
  崇祯暂时不想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些事上,他要先把局面打开。
  你不可能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赞同,只要绝大多数就够了。
  与其被那些反战派拖着步伐,不如先把局势扩充出去。
  五月底的时候,圣驾抵达突厥斯坦王城外。
  浩浩荡荡的明军,如同从东方涌来的钢铁海洋。
  旌旗避空,甲胄如云。
  站在王城上的杨吉尔汗,看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明军,最庆幸的一件事就是筹备了10万只羊和100万石粮食。
  真要是打起来,自己还不够塞牙缝的。
  等皇帝的御驾到城门的时候,杨吉尔汗屁颠屁颠跑下去,率领自己的大臣,去迎接了大明天子。
  这个地方的历史是比较血腥的。
  当年蒙古人西征,一路屠城,杀得血流成河。
  杨吉尔汗本人就是蒙古人,哈萨克汗国的贵族阶层有不少蒙古人,他们非常清楚反抗的下场。
  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明军屠城。
  那将是灾难。
  “尊敬的大皇帝陛下,我代表汗国所有子民,向您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朕也代表大明,向你们表达谢意,过去的误会,朕可以一笔勾销。”
  听到皇帝这样说,杨家尔汗心头舒缓下来。
  看来10万只羊和100万石粮食是有用的。
  不过,为了进一步促使政治上的和平,杨吉尔汗将自己最漂亮的女儿,送给了崇祯。
  这是一位典型的中亚混血女子。
  棕色的头发,白皙的皮肤,淡蓝色的眼睛,挺翘的鼻梁。
  有高加索人种的基因,也有东方人的基因。
  不过她还不是简单的混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