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1270

  秦良玉大吃了一惊,皇帝要收复安南?
  不过她也没有再多问为什么要收复安南了,她是一个军人,军人讲究的是什么?是听从指挥!
  皇帝指哪里,就打哪里,这才是合格的军人!
  “所以你的军队里,要招募一些广西当地人,他们对那里的环境更加熟悉。”
  秦良玉道:“陛下,若是要取安南,臣以为,在思明府设立军镇,比在钦州更为合适。”
第120章
大阅兵
  崇祯看着地图道:“说你的理由。”
  秦良玉道:“思明府与安南接壤,随时可以出兵。”
  崇祯道:“你说得没错,可以按照你的计划来,在思明府再设立一个前哨,朕的意思是,将军镇设立在钦州,钦江流过钦州入海,钦州的龙门港是一个很不错的港湾,朕想在这里建造一些海军港口。”
  “届时一路从思明府南下,一路从钦州的龙门港出海,进入最南边的九龙江港,在此登陆,南北合计,安南国必不能首尾相顾。”
  “陛下圣明,臣愚浅。”
  “朕将这里交给你,将整个南方的军政都交给你,你记住一点,安南国本身就是华夏的领土,朕收复它,也是因为那里本身有很多粮食,能够为中原所用。”
  “臣遵旨,陛下放心,臣必当赴汤蹈火!”
  “有你在,朕的确很放心,放手去办,朕全力支持你!”
  再细的事情,崇祯就没有过多去谈了。
  他一个皇帝,要把控的当然是大方向,具体执行的方案,需要军委会和秦良玉来制定,提交给他审核即可。
  秦良玉走之后,王承恩快步进来,他向崇祯呈递了一份南方送过来的最新情报。
  是温体仁写的。
  崇祯看完后,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岂有此理!
  南直隶的读书人关于报纸案闹得非常厉害,一些乡绅地主、富商私下在鼓动一些年少意气用事的读书人,趁机制造混乱。
  那些学生竟然已经在大街上聚集!
  这些人实在不像话,这是在逼朕啊!
  他立刻给南京的六部写了一封手谕,把那些尚书统统臭骂了一顿。
  “敢公然在大街上反抗朝廷,这是要造反?”
  “这群腐儒!真当朕不敢动手!”
  王承恩在一边道:“皇爷息怒,注意圣体。”
  “这群腐儒!朕的《国富论》他们一篇都不看!他们就敢大言不惭说那些祸国之论!他们成天聚集在东林书院,嘴里说着以天下为己任,他们可上阵砍杀过一个敌人?他们可曾向朝廷纳过一粒米的税?他们可曾下田种过一株粮食!”
  崇祯走过去,一把取下墙上的剑,拔出来,锋利的剑刃映照着寒光,将他的双眸映衬得冷光熠熠。
  他的声音锋利如刀:“一张嘴长在身上,平日里私下议论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胆敢公开聚集反抗!是在逼问朕手中剑利否!”
  “皇爷,奴婢倒是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说!”
  “马上南方要秋收了,不宜大动干戈,以免影响粮食收成,民以食为天。而且蒙古一事未平定,若是南方再闹出大乱子,南北吃力,可能被朝中有心人利用钻空子。”
  崇祯看着外面,发了一会儿呆,才收起剑,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咱们的王承恩也懂朝局了,不错,不错。”
  王承恩吓得连忙跪在地上:“皇爷饶命,奴婢也是跟着皇爷久了,耳濡目染,奴婢再也不敢乱说话了。”
  “起来,朕又没有怪你。”
  王承恩这才起身,但他刚才是真的感到害怕。
  “你说得没错,李元起案后,朕一直想动冯英,但现在不是时候,南方马上要秋收了,没有任何事情比粮食的事情更大,吃饭是大于天的事,大明朝的老百姓在这方面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皇爷英明。”
  “但这群南方仕子太不像话,朕已经给东林七君子翻了案,已经让东林书院在那里继续待下去,他们是给脸不要脸!”
  大明朝啊!
  这个家确实不好当。
  别看现在银行正在顺利往前推,也别看边境暂时安宁了。
  但其实每往前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就说安南这个地方,非常排斥大明,视明朝为侵略者。
  但它是必须要被拿下的,安南是巨大的粮仓,也是大明执行南洋战略的前线阵地,是大航海战略很重要的一步。
  安南那是以后的事。
  现在南方的局势并不稳定,看来要加快调一个军过去镇场了。
  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等秋收一过,秋税征收后,就要拿出强硬的态度了。
  要不然,新农政想在东南推行下去?
  想都不用想。
  一旦将东南端了,南方其他省,都不足为虑了。
  无论是银行也好,军政也好,首先都是要保证土地改革的完成,要让农民尽快获得土地,把生产力解放出来。
  八月二十八日,大明日报头条:军队军官介绍
  八月二十九日,大明日报头条:军队军官介绍。
  八月三十日,大明日报头条:军队军官介绍。
  八月三十日,皇帝带领满朝文武大臣前往忠烈祠祭拜。
  九月一日,北京城,皇宫前的长安街,大阅兵开始。
  一大早,街道两边就出现了许多人。
  街道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文武百官早已在大明门(皇宫的正门)前集结,今日文武百官全部身披朝服,按照级别整齐列队在大明门前。
  远处旌旗蔽空,皇帝御驾在所有人正中央。
  皇后周婉言身披凤袍,懿安皇后张嫣,皇贵妃田秀英,田妃,还有红娘,都在左右。
  不多时,身披铠甲的天雄军军帅卢象升带着天雄军,整整齐齐向长安街走来。
  天雄军的步伐整齐到横竖仿佛都有直尺比划过一样,一个个方阵,一排排士兵,动作都是一个模子雕刻的。
  这彰显了天雄军的军纪之严苛。
  军队不同寻常,军队讲究的是军令如山,是指挥统一,这样的军队在上战场后,行动力和战斗力才是最强的。
  最前面走过的是一队队骑兵,他们是天雄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的精锐铁骑,号称天雄铁军。
  按照新军军制,每一个师有5000人,第一师和第二师原本有一万人,可现在走过来的却只有1000人!
  为什么?
  因为在辽河之战中,天雄军第一军第一师和第二师就是主力作战的两个师,伤亡人数达到9000之多,有很多伤员根本没有办法行动。
  即便是走过来的这些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伤,有的甚至只剩下一只胳膊。
  这些人是要退役了的,但崇祯依然让他们参加了这一次的阅兵。
  因为他们就是这次阅兵仪式中最耀眼的英雄。
  崇祯要亲自对他们进行褒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尊敬英雄,才能强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