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1270

  “回陛下,今年山西产了不少红薯,老百姓都勉强可以过冬的。”
  这个耿如杞说话倒是老实,换做别的官员,怕是又要大肆吹嘘一遍了。
  “如果再从南边抽调一部分粮食上来,够不够?”
  “粮价会涨。”
  “你现在立刻传朕的圣谕回太原,山西所有的官员捐粮食,把粮食往雁门关运,朕要在雁门关囤积100万石粮食!捐过粮食的人名单全部记录下来!朕不会亏待他们的!”
  “是!臣这就去办!”
  “好好办,办好了这件事朕记你大功一件。”
  “多谢陛下栽培,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耿如杞立刻就离开了,然后快马加鞭就往太原赶。
  为什么现在要在雁门关囤积这么多粮食呢?
  因为整个大同府现在都被冲击得乱七八糟,大同府必然有更多难民。
  少说有几十万吧?
  大胜仗是赶走侵略者,但赶走了就完了么?
  如何妥善的安置好难民,才是最重要的。
  绝对不能一刀切让难民全部涌往关内,这是一种看似好,但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
  难民进城,会破坏城内原本的秩序。
  例如21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难民涌入,就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治安风险和内部矛盾。
  正统的明朝末年,东江镇的孔有德等人被安排到山东,就是因为辽东军民和山东当地的军民有矛盾,才直接导致孔有德叛变。
  所以,内部矛盾这种事,从来不是小事,作为上位者,在处理这种事的时候,绝对不能乱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万丹伟征摁在地上来回摩擦,摩擦完后,立刻给大同府释放大量的粮食,让那些的难民能过完这个冬天。
  只要局势安稳下来,朝廷就有更多的时间,调动更多的资源来解山西之围。
  崇祯立刻给孙承宗写了一封信,让他开始从南方筹备粮食。
  又给阎鸣泰写了一封信,让他在北直隶筹备粮食。
  还没有完,立刻给河南布政使李岩写了信,又给湖广布政使邱禾嘉写信。
  皇帝用的话非常动人心:卿等皆为朕之股肱之臣,大明栋梁,如今大同危如累卵,望诸君一起共度国难。
  南方的暂时叫不动,但至少北方几个省,崇祯现在一句话,那都是前赴后继的。
  写完信后,崇祯便接到一个消息。
  代县振武卫指挥使王怀仁已经被抓住了,正在押送过来的路上。
  王怀仁带走了1000石粮食(12万斤)!
  “去把陈贤安叫来见朕。”
  不多时,京卫军的一些高级将领都来了,准备与皇帝商讨接下来出关迎击敌人的战术。
  过了会儿,陈贤安也来了。
  “参见陛下!”
  “陈贤安,振武卫指挥使王怀仁已经被抓到了,你觉得该如何处置他?”
  陈贤安说道:“军有军法,臣听说陛下的新军政有监察院,军事法庭,臣以为这些交给宪兵来处理,是最合适不过的。”
  崇祯笑道:“好!你这个回答让朕很满意,朕就把他交给你来处理,你去代县,按照军法处置他!”
  陈贤安微微一怔,连忙道:“陛下,臣只是个游击将军,无权处置。”
  “朕现在就任命你为监察院督办,领雁门关宪兵司衙署,替朕执行军法!”
  陈贤安猛地抬起头:“陛下……臣拜谢圣恩!”
  “把粮食都查办了屯在代县,最好是将老百姓都招募回来。”
  “是!”
  “去吧。”
  “臣告退!”
  等陈贤安走了,崇祯才开始与诸将讨论接下来进军的事情。
  崇祯只说了一句话:“朕希望在一个月之内见到万丹伟征的脑袋。”
第136章
皇帝的布局,三路挺进!
  崇祯要快点结束战争的原因不是因为粮草不够。
  而是因为现在已经是初冬,大同镇的冬天不比南方,这里冬天最低温度可能会有零下二十几度。
  再加上最近这些年的气候非常反常,历史上俗称小冰河时期,达到零下三十度都不是没有可能。
  在古代没有暖气设备的北方,冬天冻死人是常事,一旦缺少粮食,死的人会更多。
  这是崇祯绝对不允许的。
  所以,这一次的行动一定要快。
  一张战略地图摆在面前,包括草原、大同镇、山西。
  崇祯道:“都说说看,如何能在一个月之内结束这场战争?”
  御林卫第二军军长尤世威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若是要尽快结束战争,则全军全速推进大同城,收复大同城,只要收复了大同城,以天子名义号令四方,那些溃败的将士就会感受到振奋,他们都会奔往大同城,加入我们,届时大同镇士气大振。”
  崇祯不作表态,看来尤世威在整体做战术计划这一块是短板。
  他是陕西榆林镇人,那里的人有一个特点:彪悍!
  但如果真的按照尤世威这种打法,怕是在自杀。
  为何?
  以京卫军的实力,要打万丹伟征,还真不是难事。
  但是打仗从来都不是双方站好了提着刀子互砍这么简单。
  例如按照尤世威的策略先去打大同城,把大同城夺回了,向整个大同镇发消息说天子御驾亲征而来。
  那些在溃败的明军有一部分可能真的会去大同城。
  但是更多去大同城的是难民,因为他们需要粮食,他们要去找崇祯要粮食。
  一旦几十万难民聚集到了大同城,你是放他们进来呢,还是不放他们进来?
  按说,作为圣明君主的皇帝,肯定是要放难民进来的。
  可几十万难民进来了,你用什么养活他们?
  好,你不放他们进来,你说战争嘛,就是残酷的,为大局总要舍弃一部分人。
  那你猜万丹伟征知道一大群难民聚集到了大同城附近他会做什么?
  没错,他会去那里杀人。
  杀了做什么?
  肯定是吃啊!
  现在粮食这么宝贵!
  所以,先攻打大同城,就是把自己往死胡同里推。
  手里拿的王炸,却硬生生打出了屎。
  但崇祯也不好当着面质问尤世威,毕竟尤世威这种将领也有他的长处。
  尤世威在历史上以悍勇、治军严明出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