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1270

  这一次的功劳最大的应当属于耿如杞了。
  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一次山西军民参与度异常高涨。
  许多人踊跃地响应耿如杞的号召,加入了运粮队伍,人多力量大。
  不仅如此,许多人还非常配合管理。
  用耿如杞的一句话来说:老百姓都热切地希望恢复如初。
  而正在代县任职宪兵司督办的陈贤安则看到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天子尚且亲征大同镇,吾等平头百姓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大批大批的粮食在往代县送,不少从代县逃亡的老百姓又开始重新返回代县,这也为运输出了一大份力。
  等粮食到了雁门关,山西军民又开始配合,将粮食一份份送到大同镇各个城堡。
  目前整个大同镇都还是军队在接管,行动效率是极高的。
  王永光也来了信,所有的官员都已经出发,预计会在十二月初十抵达大同镇。
  一旦新任的官员来了,恢复起来就会更快了。
  毕竟文官搞治理,比武将还是要擅长一些的。
  朝中大臣多次写奏疏送来,希望皇帝陛下能早日回京师,但崇祯就待在大同。
  他现在哪里也不去。
  因为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现在战事是彻底停了,蒙古人也彻底怕了,知道自己和大明的差距了。
  那么,接下来就该好好算账了。
  一个都别想逃。
  好好的大同镇,朝廷投了那么多钱在这里,竟然搞成现在这个样子。
  不杀一批人,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锦衣卫已经南下亲自去捉拿张宗衡。
  还有大同镇其他官员。
  截止到十二月一日,已经抓到了78名大同镇南逃的官员。
  十二月二日,大同总督张宗衡被押入了大同城内,当天,街头无数人前来围观。
  大家捡起雪,捏成球砸他。
  对他痛恨不已。
  下午的时候,张宗衡被带入代王府,见崇祯最后一面。
  这个在九月一日,还参加了阅兵仪式的封疆大吏,此时已经是万人唾骂。
  “罪臣叩见陛下。”张宗衡将头贴在地上。
  崇祯俯视着他,冷冷盯着他,不说话。
  过了很久,才说道:“知不知道这一次死了多少人?”
  “臣有罪。”
  “这一点不需要你再强调了,知不知道这一次死了多少人!”
  张宗衡连忙道:“臣……陛下,所有人都贪!并非臣一人!这天下做官的没有不贪的!陛下杀了那么多贪官,他们依然还在贪,陛下应该清楚,贪官杀不完!”
  崇祯将一边的桌子掀翻了,上面的东西摔了一地,他怒道:“所以你为了贪钱,连城墙都捶了重新偷工减料!无耻!无耻!”
  “陛下,不是老臣所为,是下面的人,这事不关老臣的事。”
  “钱你拿了吧?”
  “这……”
  “你是总督,朕将大同镇交给你,现在出了这种事,你还敢说不关你的事!”
  “陛下,若是换做其他人来了,也一定会这样,陛下,臣对陛下是绝对忠心的,陛下让臣去做什么,臣立刻就去做,求陛下饶了臣一命!”
  张宗衡痛哭出来。
  “饶了你,朕如何向那些在战火中死去的老百姓交代,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崇祯一脚踹过去,将张宗衡踹得在地上翻了两转:“说,万丹伟征为什么偏偏就攻打了你大同城,宣府和蓟镇更近,为何就是你大同城?”
  “陛下,臣也不知道……”
  “不说么,当朕是傻子么?”
  崇祯挥了挥手,锦衣卫便将张宗衡架起来了。
  一个人用力抓住张宗衡的手腕,另一个人用锋利的匕首,慢慢刺进他的指甲里面。
  张宗衡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
  锦衣卫刺得非常慢,越慢就越痛,痛得张宗衡全身发抖,鲜血从指甲缝里流出来。
  “陛下,臣真的不知道!”
  崇祯对一旁的马士英道:“马爱卿,这件事你怎么看?”
  “陛下,臣以为,大同城偷工减料这种事,万丹伟征是知道了,所以才会选择大同镇。至于是如何知道的,就得问问张总督了。据臣所知,张总督的儿子张顺兴,在边贸上多有涉猎,至于其他的,臣就不得而知了。”
  “张顺兴此时在大同城么?”
  马士英道:“张顺兴是大同府同知,按理说是一起被抓来大同城了。”
  “同知?”崇祯有些惊讶,“老子是总督,儿子是同知。来人,去将张顺兴抓来见朕。”
  不多时,张顺兴便被拿了过来。
  “罪臣参见陛下。”
  崇祯开门见山道:“万丹伟征为何偏偏攻打大同镇?”
  “陛下,臣不知……”
  他话音刚落,崇祯就招了招手,锦衣卫过来,将他的手摁在桌上,一锤子下去,小拇指成了一团碎肉。
  张顺兴叫得撕心裂肺。
  “陛下,臣说……是蒙古人在与咱们互市的时候得知的……”
  崇祯看着锦衣卫,淡淡道:“继续。”
  锦衣卫立刻把张顺兴第二根手指头也捶扁了,张顺兴叫得更惨。
  “臣说,臣说……是互市中,有建奴参与进来了!”
第160章
全砍了!
  现在大明朝九边军饷每年消耗最大的是辽东,因为袁崇焕要在那里铸城。
  按照标准的费用,辽东每年的军费是480万两(约32亿元)。
  其他八边加起来未必有这个数值。
  而且在崇祯元年,张凡给辽东军加了俸禄,现在辽东每年的军费标准是800万两。
  而大同镇呢?
  大同镇不过才120万两。
  但实际上,在大明朝开国之初,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就说朱棣时代,辽东还没有建奴。
  那时候大明朝的边防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蓟镇、宣府、大同。
  不是说其他地方没有边防,而是大明最强大的敌人主要在宣府和大同以北。
  大明后期,蒙古诸部相继没落,辽东建奴崛起,大明的军事战略中心逐渐东移。
  但是,皇太极一直想将战火烧到草原上,拉长对大明的战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