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1270

  这些三年来,总费用也有1000万两了。
  尤其是水利,现在北方各省,各州府都在挖水利。
  而王徵被从陕西召回北京,现在已经升为大明水利局御司使了,统管全国水利工程。
  四、官员的俸禄。
  穿越者崇祯,已经给官员涨了两次俸禄。
  现在每年全国官员的俸禄在500万两的开支。
  五、基建的投入,也是大头!
  几条主干道的水泥路预算是2000万两(至少130亿元),截止到现在,水泥路又已经花费了500万两了!
  这笔总财务报表崇祯看完后,他只想干一件事了:赚钱!
第168章
司法总署
  就如此大的开销,还有人在国难当头,想方设法赚朝廷的钱。
  大同镇死了那么多人,又有不少禁卫军战死。
  当陕西的老百姓都推着粮食去大同镇支持灾情的时候,有些人却无耻地吸着国家的血!
  崇祯将这份财务报表放到一边,毕自严道:“陛下,依老臣看,有些费用该减的可以适当减一些。”
  “不必减。”崇祯豪言道,“依朕看,这些都是该花费的,不要再不该减的地方减了,看似省了钱,其实是惹了更大的麻烦,后面花更多的钱。”
  “是!”
  “年前曹化淳会回京,到时候将北京制造局拉出来好好捋一捋。”
  “是!”
  崇祯压力大不大?
  当然大!
  卧槽了!
  现在管的是一个国家,而且是这颗星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财政收入关乎朝廷生死存亡,财政一定要健康发展,不然财政崩溃,必亡国。
  实际上,无论是古代还是后世,所有朝代灭亡和国家崩溃,都是从财政开始的。
  有人说,天下都是皇帝的,皇帝怎么会财政出问题?
  财政出问题指的是国库不能按照规矩稳定的有收入了。
  当然,你要加税,甚至发动军队去抢,你也是有收入的,但这是在饮鸩止渴而已。
  要兴国,要发展,还是要探索出一条朝廷有收入,还能让老百姓增加收入的办法。
  现在,崇祯几乎将抄家亲王和大臣的启动资金全部用完了。
  接下来,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告诉你,还有很多!
  只是现在时机未到而已。
  而张凡心中早已有了战略规划。
  接下来,李邦华提报了今年全国军费开支,其实已经在刚才毕自严的财务总费用里面了。
  “陛下,若是将新军政全部推行下去,精兵简政,九边每年能省下来100万两。”
  “嗯,省钱固然是好事,不过咱们推行新军政的目的不是为了省钱,五大军区建立后,军费肯定还会增加。”
  众人心头都有些沉重。
  朝廷这几年的确有大作为,边境捷报连连,北方新政推行如火如荼。
  可是花费太大,大明朝开国以来,就没有花费如此大的。
  崇祯道:“诸位不必担心花钱的事,将自己手中的事情办好便是了。”
  众人道:“陛下圣明。”
  “这一次大同镇的事,给了咱们一个警醒,军政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而且是必须得加快速度!”
  皇帝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厉起来:“监察院的人都派下去了吗?”
  李邦华道:“回禀陛下,全部都已经派下去。”
  “要严查!要加快进度!要仔仔细细巡视边境,绝不能再出现大同镇那种情况!”
  “是!”
  “张宗衡的人头,朕已经下令传首九边,以儆效尤。”
  “方正化,你给朕拟旨,传到九边总督。”
  方正化连忙拿起笔墨。
  崇祯声音洪亮:“以前的老弱病残,领空额的,朕和他们一笔勾销,现在必须按照朝廷的新军政来,谁若是在明年三月份之前还不能将军队的编制、人员全部整顿过来,就去刑部大牢里报道!”
  “是!”
  “钱爱卿。”
  钱龙锡出列道:“臣在。”
  “朕回来的时候,在真定城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不知你知不知道?”
  钱龙锡当然已经知道了,真定府发生的王圭案,可不是小事,此事会牵扯到现在炙手可热的曹程。
  皇帝前脚离开,后脚就有官员将消息传到了北京城。
  钱龙锡面色平静道:“回禀陛下,臣暂未听说。”
  “好。”崇祯也不追问,而是对骆养性道,“将王圭的供书给钱阁老看看。”
  骆养性将供书递给了钱龙锡,后者看完,故作惊讶之色,随后愤怒道:“陛下,此乃祸国殃民之恶人,当严惩!”
  崇祯面带微笑,道:“大伙都看看这份供书。”
  钱龙锡又将供书传给其他人。
  崇祯道:“这个王圭,是曹程的女婿,王圭并未说曹程参与进来,朕就当曹程不知此事。”
  “可是,发生了这件事,朕心中就是有些不痛快,它总有发生的原因,真定府赈灾的粮食,原本就是给大同府的,被扣押在真定府,朕也去看了,的确有灾情。”
  “可是这些人,利用这个机会大发国难财,你们来跟朕说说,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众人不说话,崇祯点名道:“钱阁老,你来说说。”
  钱龙锡道:“陛下,臣以为,这事还是属于张万高吏治疏忽,应该惩罚张万高,以示警戒。”
  “阎鸣泰,你呢?怎么想的,跟朕说说。”
  阎鸣泰出列道:“陛下,臣倒是觉得此事,并非张万高之过,而是朝廷制度的问题。”
  阎鸣泰这话是有大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古代哪个大臣敢随便说朝廷制度有大问题?
  这不是作死么?
  但是阎鸣泰这话,明显就是为了迎合崇祯说的。
  众所周知,皇帝是属于变法图强的人,现在大明朝已经不存在祖制不可变这种说法了。
  越是批判传统,越可能得到皇帝的赏识。
  崇祯道:“你详细一些说清楚。”
  “臣以为,地方民政,应当如同现在官场和军政的司法一样,将司法剥离出来,朝廷专门设置一个衙署去管理,这样责任和权力清晰,平时归谁来管,出了问题找谁,都一目了然。”
  崇祯笑道:“还是阎大人说得对,依朕看,就是这里出了大问题,行政就应该与司法分开,你们认为呢?”
  这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