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7/1270

  更别说知府了。
  尤其是浙江11州府的知府,洪思诏是他们的上司,平时省里开会,都是洪思诏主持。
  平日里,洪思诏在他们眼中,都是威严的领导。
  现在,在他们面前,被活活打死。
  这种巨大的冲击,让他们骨头都在颤栗。
  “夏定文。”
  应天府府尹夏定文全身发抖地出列:“臣在!”
  “应天府征的茶税1000两,你这是在糊弄朕么?”
  “启禀陛下……”有了刚才洪思诏的前车之鉴,夏定文不敢再随意狡辩了,“是臣的失职,请陛下给臣一段时间,臣将功补过,补齐欠税。”
  “多长时间?”
  “今年一定补齐。”
  “不行!”崇祯斩钉截铁,“朕已经给了你们两年时间!”
  “崇祯元年,你们在奏疏里就跟朕说再宽限一年!”
  “到现在你们还跟朕这么说!”
  “陛下息怒。”
  “朕只给你半年时间,今年六月,将税补齐,否则朕就要你们的脑袋!”
  “别以为朕不知道这税漏在什么地方!”
  崇祯的声音响彻乾清宫:“去告诉他们,不愿意交税就交人头!”
  那茶税,盐税,还有通关税这些,也许在其他省都是少之又少,可是在南直隶和浙江,这些都是大头啊!
  而且目前朝廷对商税的征收其实非常少,即便如此,这些人也不愿意交。
  大明朝对东南的商税政策是什么样的?
  三十抽一。
  才3.3%的税。
  21世纪对大商人的税是什么样的?
  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
  所以,大明朝的商人们是非常幸福的。
  就说茶税、盐税,那南京的魏国公就有大把的种茶和卖盐的产业。
  第十代魏国公徐弘基,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的九世子孙,一直在南京。
  这些勋贵早就将手伸到了矿产、商贸上面,他们不仅身份尊贵,而且还富可敌国。
  你要说应天府的茶税只有1000两,这绝对不可能!
  浙江省和南直隶都是种植茶叶的大省,而且丝绸也多,尤其是苏州、杭州。
  夏定文道:“臣遵旨!臣一定在半年之内补齐亏欠的税。”
  其他人也连忙道:“臣等也一定在半年之内补齐亏欠的税。”
  “半年之内补不齐,朕就将你们的脑袋挂在各自的城楼上!”
  “臣等遵旨!”
  “你们都记好了,现在是全民纳税,那些秀才、举人,还有官员,全部要纳税,国子监的所有人也必须给朕交税,谁不交,国税局就把名字记下来!”
  “还有良田超过100亩的,每亩1石的税,都记下来了么!把这几年所有亏欠的全部补齐,否则别怪朕翻脸不认人!”
第186章
大臣们以为的财政危机
  你要说以前不敢动东南是真的。
  毕竟辽东建奴猖獗,九边废弛已久,朝中官员又个个不老实,行政崩坏。
  而且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解决农税和北方老百姓吃饭的问题。
  但现在局势已经不同了。
  新农政释放出来的土地是空前的,红薯的大面积种植救活了无数人。
  崇祯手里又掌握了军队,不仅如此,还年年打胜仗。
  现在皇帝在军中的威信达到了极点。
  这要是搁在三年前,东南用这种说法搪塞过去,崇祯只能忍着,并且还要安慰几句大家辛苦了。
  可现在朕手中十几万精锐,皇太极被朕打得躲在了辽东,漠南蒙古各部现在都跪在地上唱征服。
  你们这些狗日的还不老实,还以为是三年前呢?
  “都下去吧。”
  “臣等告退。”
  半年时间,最多只给了他们半年时间。
  但是,绝不能真的啥都不准备,然后等着半年后要结果。
  这样会让自己非常被动。
  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开始物色人选,物色随时可以上位顶替的人物。
  “郑爱卿。”
  郑三俊连忙出列:“派国税局的人过去,给朕一个个查,从家里开始查,把所有漏税的名额全部给朕记下来。朕给你半年时间。”
  郑三俊心中叫苦,南直隶和浙江省这么大,这要是下到基层去查,还真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事。
  崇祯补充道:“国税局就是要对基层的每一处都了如指掌,哪些人交了多少税,账目都要清清楚楚。”
  郑三俊硬着头皮道:“是!”
  随即,郑三俊又道:“陛下,崇祯三年所有的税目加在一起,核算的银两一共是1000万两,路上耗费5万两,其余全部入库。”
  毕自严则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这是今年朝廷要用的钱。”
  他呈递上去了。
  崇祯仔仔细细看完。
  一、所有的军费加起来1000万两。
  二、陕西800万两持续赈灾。
  三、兴修5条水渠,100万两。
  四、今年的水泥路要花费500万两。
  五、官员俸禄500万两。
  六、大同镇拨款300万两。
  七、其他费用500万两。
  好家伙!加起来3700万两。
  国库刚收完去年的税1000万两,雅兰堂利润300万两,上缴150万两,现在一共4150万两。
  如果今年皇太极再发动一次战争,国库基本就空了,不仅如此,还要借钱。
  民间看见的是,朝廷打败了蒙古,让漠南蒙古俯首称臣,在辽东也打了胜仗,现在大明威势正盛。
  但真实情况就是,大明的财政出现了重大的危机。
  按理说,现在国库最好是一亿两以上比较合适。
  毕自严道:“陛下,臣以为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再缓一缓的,例如兴修水利,还有新军政、警察的组建。”
  “缓不得,就这样去做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7/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