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1270

  文安之其实已经动了自杀的心了,崇祯也感受到了文安之的绝望。
  文安之可不能真的自杀。
  所谓人尽其才,谋大局者,首先就要学会用人,一切以大局出发。
  朝堂上既要有正直勇于担当的忠良,也要有卑鄙无耻如杨所修、温体仁等人。
  而地方上要有秦良玉那种忠烈支柱,也要有沈棨那种有劣迹的人。
  一句话:人才是没有固定标准的。
  有了崇祯这句话,文安之自杀的念头才打消了。
  “罪臣随时恭候陛下差遣。”
  离开昭狱后,崇祯倒是没急着回宫,而是去了朝阳门外的朝阳新街。
  大臣们都在为现在南京的局势着急,而皇帝却在这里不紧不慢地逛起街来了。
  从前年崇祯就开始规划扩张北京城,目前新城区主要有两块,一是西北郊的大学新城区,二是朝阳门外的朝阳新街。
  之所以在西北规划新的商业区,主要是未来的大学城修建在那里,未来还会在那里修建不少楼阁,扶持的商社也会统一安置在那里进行管理。
  朝阳门外的商业区主要是因为大运河这条漕运体系,大运河北边的终点在通州,而通州在北京城东边。
  扶持朝阳新区,从运输角度来看,明显是更加节省成本,且方便。
  就目前朝阳新街已经有不少商家了,从通州运输过来的货物,统一在一个大库房里堆放。
  那是官方修建的大库房,这种大库房,从朱元璋定都南京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就是为了方便商人的货物囤积。
  崇祯四处溜达了一转,与热闹的东华门灯市,城隍庙市、土地庙市还是有一些差距,朝阳新街目前主要以丝绸、玉器和茶叶为主。
  这些都是从南方运过来的货,尤其是从东南,通过大运河运输过来。
  这些货物在北京城很受欢迎。
  崇祯突然看见一个人躺在路边在晒太阳,手中拿着烟斗,正在优哉游哉地抽着烟。
  明朝是有烟了的。
  烟这个东西原产地在美洲,但现在世界已经是海洋时代了。
  准确的来说,万历年间,民间就有很多人抽烟了,还有私人专门种植烟草。
  在正统历史上,崇祯这个年代,北方边境就有很多士兵抽烟。
  据说建奴的多尔衮就是个大烟鬼。
  倒是历史上的崇祯,颁布了最严禁烟令。
  不过事实证明,烟这东西,禁不了。
  就目前来说,朝中有不少大臣都私下抽烟。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南方还有许多商人种植呢!
  张凡上一世不抽烟,对这一块倒是没有什么爱好,不过突然看到有人在抽烟,着实感觉有些新奇。
  恍惚之间,仿佛又回到21世纪一样。
  他走过去,看着眼前这个抽烟的年轻人,假装问道:“这是何物?”
  那年轻人睁开眼睛,看见崇祯后,连忙坐直了,脸上堆起笑容:“这位小官人,要进小店看点什么?”
  “你手中这是何物?”崇祯又问了一遍。
  年轻人道:“这是旱烟。”
  “你是卖旱烟的?”
  “不不不,咱不是。”
  这东西在明面上,可违法的。
  “那你这小店是卖什么的?”
  “咱这小店是卖檀香的,小官人里边请。”
  崇祯便走了进去,台面上摆放着各种檀香,味道确实好闻。
  崇祯突然看见前面有一小堆枯了的小片小片叶子,他走过去,那小伙子连忙将那些叶子收起来。
  崇祯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官人是来买檀香的吗?”
  “你这檀香,我买十个,但是你得回答我的问题。”说着,一边的王承恩就拿出了一两银子,放在柜台上。
  对方连忙道:“小官人您说。”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姓周,名才,周才。”
  “你在这里开店多久了?”
  “一年了,官府刚在这里设置街道的时候,咱就来了,眼看着从没什么人,到现在人来人往。”
  “你为什么卖檀香?”
  “混口饭吃而已。”
  崇祯也不多问了。
  倒是这时,进来了两个胖子。
  这胖子一个高一个矮,流里流气的。
  “周才,这个月的钱准备好了么?”
  “哟,李爷、王爷,来来来,这边请,请坐。”
  那矮胖子一巴掌抽过去,抽得周才一个趔趄,骂道:“少他娘的跟老子套近乎,这个月的钱准备好,否则老子砸了你这点!”
  “李爷,小店生意难啊,能不能少点儿。”
  “你他娘的还难,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在做烟斗的买卖,10两银子,一个子儿都不能少,不然废了你!”
  一边的崇祯顿时好奇了起来,说道:“他欠你们钱?”
  两个胖子在大量了一眼崇祯,一看他穿着不凡,便知道是有钱人家的公子,也不愿意多惹,只是道:“他在咱们金爷的这条街上开店铺,那就得交钱!”
  崇祯微微错愕,立刻明白过来,这丫的是来收保费来了。
  有意思啊!
  朕的这条朝阳新街,什么时候成了那个什么金爷的了?
第192章
南京粮商的手伸得够长的!
  本来只是出来逛逛便回去的,这没想到,居然发现自己眼皮子底下,居然还有收保护费的?
  “金爷?哪个金爷?”崇祯笑起来,“他是什么官衔?谁让他收的钱?”
  那矮胖子道:“这位公子,金爷的事少管,别怪我没有提醒你。”
  崇祯看了看王承恩,又看了看骆养性,笑道:“你们认不认识他说的金爷?”
  骆养性道:“公子,他说的可能是金鞋儿。”
  “金鞋儿?”
  这名字倒是奇怪。
  那一边的高胖子道:“你敢直呼我们金爷的绰号!”
  骆养性却实理都不理他,继续道:“公子,这金鞋儿本名李三,绰号金鞋儿,原本是金陵人,是南京李家的人,以前是从粮食买卖的,在大运河上跑货,后来不知怎么就到通州扎根,最近一段时间到了朝阳新街这里。”
  那两个胖子见骆养性将自己老大的底细都说出来了,有些惊讶。
  崇祯道:“李家?就是南京四大粮商的李家?”
  “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