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70

  在历史上,这哥们儿在崇祯三年任职过左都御史,是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现在是个典型的保守派,和钱龙锡一样,他一直就觉得皇帝的新税法有很大的问题,太过激烈。
  新税法刚推出来的时候,北方各地的官员、地主乡绅已经爆炸,别看皇帝用军队镇压血洗后北方消停了,但其实不过都在蛰伏而已。
  前不久又经历了新学与国子监之争,大明内部看似平静,但底层已经暗流涌动。
  南方更甚,南方离北京太远,南京那些官员一个个太极都打得浑然天成。
  所谓鞭长莫及,便是如此。
  南北如果同时出现混乱,必然会引起朝堂上人心浮动,从而酝酿一场大规模的政治风暴。
  这也是朝堂大臣们担忧的地方。
  但你可千万不要以为闵洪学真的是担心南北同时起争端才说这些话。
  他是兵部的人,都察院和吏部最近都盯着兵部,盯着今年辽东之战中兵部的调粮、军饷。
  而此次张家口都司何忠祥杀良冒功,就是发生在辽东之战折返的路上。
  这其中是有极其微妙而不可言喻的敏感在里面的。
  就因为这件事,最近都察院的人兴奋得简直像打了鸡血一样。
  私下被骂成“朝堂疯狗”的杨所修,已经揣摩上意,盯上了兵部。
第2章
谁敢反抗,杀无赦
  其他大臣都三缄其口,到了这个关键时刻,闵洪学也是硬着头皮站出来的。
  崇祯冷声道:“闵爱卿以为当如何?”
  闵洪学道:“陛下,这私扣犒赏之事并非陛下登基才有,早在天启年间,邪党当政,边事废靡,边军颇有跋扈之举,然此皆为小事,不会影响大局,今年朝廷对辽东大举用兵,虽夺回广宁,但也是元气大伤,更应当休养调整,如今陛下若因为此等小事儿大动干戈,一旦局势恶化,后果难以想象。”
  顿了顿,闵洪学接着道:“新农政在顺天府收获颇多,臣以为眼下朝廷应当将注意力集中到新农政上,为来年开春做好准备。”
  这大明朝的朝堂上,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明明就是想转移注意力,一切都是以政治为目的,可偏偏说得好像是为了皇帝的新政着想,为了天下百姓着想。
  崇祯语气明显加重了,目光中有杀意,怒道:“此皆为小事?在你眼里,边军军官为了私占军功犒赏,杀了100有功的士兵,这是小事!”
  皇帝的声音响彻在这乾清宫里。
  “来!你来告诉朕!什么是真正大事!是不是他们把朕的士兵都逼反了,逼得九边哗变,就成了大事!说!”
  闵洪学吓得双腿一软,直接跪在地上:“陛下息怒,臣不是这个意思!”
  崇祯一脚踹过去,将闵洪学踹了一个狗吃屎,闵洪学连忙爬起来,继续跪在地上,全身冷汗直冒。
  监察御史胡立人出列道:“陛下息怒,臣以为闵大人说得并非没有道理,辽东战事刚刚结束,顺天府的粮价尚有波动,广宁城刚刚拿下来,朝廷需要调更多的军民前往修复广宁周边城寨,这些都是大工程,都是此时要做的,若是张家口此时……”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被皇帝强行打断了:“此时什么?此时造反?粮价波动?修筑广宁?这些是你一个监察御史该管的吗!”
  这大明朝的官员实在不像话,什么事都要插上两嘴,自己又不承担事情的结果,偏偏还喜欢来指手划脚。
  就说监察御史,他的职责是弹劾有问题的官员,至于行政方面的,是不应该监察御史来多说的。
  一件事谁都要说几句,最后听谁说的?出了问题谁负责?
  胡立人硬着头皮继续道:“陛下,臣忠心可鉴,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若是陛下执意如此,臣自愿辞官!”
  你看看,这位监察御史,是不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若是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在这里,说不定就真的被他骗了,然后妥协了。
  但你要清楚一点,这大明朝的朝堂上的官员,那一个个都是演技精湛的演员,放在后世,都是可以成为影帝的。
  每当他们被怼了,或者出了问题,就会说“陛下,臣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啊”这样的套话,表现出自己很忠心。
  就是因为他们这样,搞得朝廷权责不清。
  大明朝后期的朝堂特色是什么?
  打嘴炮的一大堆,真正做事的没几个,做了事,错了之后,又有一大堆的打嘴炮的出来指责。
  就说这个胡立人,就是个典型。
  崇祯大袖一甩道:“来人!将胡御史拖出去杖毙!”
  他此话一出,胡立人吓得全身都软下来了。
  其他大臣一听,这还了得,仅仅说了几句话就要杀大臣,一个个都要站出来。
  那胡立人喊道:“陛下!陛下……臣不知哪里说错话了,陛下要杀臣,让臣死个明白!”
  皇帝发怒道:“都察院一个个现在知道说话了!朕的新农政今年推出去的时候,地方官没有一个配合的,怎么没见你们说话?该你们履行职责的时候,你们在何处!眼下边事已经收归军委会统一管理,非相关大臣借此乱嚼舌头,是何用意!”
  “来人!拖出去杖毙!”
  门口立刻走进来两名大汉将军(锦衣卫),将胡立人拖了下去,乾清宫外传来胡立人的惨叫声,不多时就没有了声音。
  大殿内恢复了死静。
  不多时,天雄军统帅卢象升和宪兵司御司使黄得功便进来了。
  卢象升和黄得功在历史上都是悲剧人物,不过他们的命运已经被穿越者改变了。
  经历了今年草原之战、辽东之战,卢象升的天雄军和神武卫,都已经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火炮洗礼。
  中央京卫军的崛起,也让皇帝现在有了底气开始对腐败不堪的边军动刀子。
  “臣参见陛下!”
  “都起来说话!”
  广宁保卫战结束,辽东战局出现新平衡,尚有两万御林卫在孙传庭的统帅下驻守锦州,威慑桀骜不驯的关宁军,以及虎视眈眈的建奴。
  今年年初颁布的新政初见成效,近日朝堂风起云涌,吏部四大郎中全部被撤换,一场更大规模的改制显然在悄悄酝酿,伴随而来的是一场空前的政治风暴。
  被清洗后的吏部立刻以年终考评为理由,对今年兵部涉及到辽东军政的所有事开始查阅。
  但没想到,兵部的问题尚未核查,张家口的边军却传来如此骇人听闻的杀良冒功丑闻!
  崇祯将那份李顺才所说的记录给了黄得功。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虽然语气已经平静,但依然隐含着怒气:“这个李顺才是宣府张家口的千总,今年广宁守卫战,随同军队一同前往支援辽东,他手下有800人,战死600,重伤100,还有100人在回宣府的途中,被张家口都司何忠祥秘密杀害,其目的就是为了贪手下的功劳犒赏和抚恤金!”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李顺才重伤逃出来,那群人还不放过他,一路追杀到京师!”崇祯紧紧握着天子剑,手背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朕要你带领宪兵立刻去将这个何忠祥押解到京师来,谁敢反抗,杀无赦!”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军,专门刺探、监视百官。
  而新成立的宪兵司呢?
  监管军队的衙署,同样是皇帝的亲军,宪兵司的宪兵很多都是从锦衣卫里分派过去的。
  什么叫锦衣卫?什么叫皇帝亲军?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黄得功铿锵有力道:“臣领旨!”
  崇祯又将兵符给到卢象升,沉声道:“立刻调两万天雄军北上张家口,要配置20门红衣大炮!全力配合宪兵司拿人,若谁敢反抗,杀无赦!”
  “李邦华!”
  “臣在!”
  “即刻安排张家口所有士兵的军饷发放!”
  “臣遵旨!”
第3章
北上拿人
  为什么要立刻安排去发放张家口的军饷呢?
  这是为了安抚好下面一线的士兵。
  张家口是一个巨大利益场,那里的局面错综复杂,军官和地方官相互勾结,欺压一线士兵和普通老百姓,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