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2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1270

  当天,孔闻謤还进了东林书院。
  没错,那些儒生给他让了一条道,仿佛在恭迎圣人一样虔诚。
  在东林书院里,他见到了东林现任的精神领袖叶茂才。
  东林七君子,当初被魏忠贤弄死。
  但其实东林有八君子,包括了叶茂才,但因为叶茂才活下来,人们对逝者的尊称,习惯了七君子英勇就义。
  叶茂才在正统历史上,崇祯二年应该是死了的。
  可能是因为穿越者的蝴蝶效应。
  叶茂才本身是一个很正直的官员,不过是曾经。
  现在他已经退休在家了,经常回到东林书院讲学论道。
  他主张“天下事非一家私议”的理念。
  这个理念本身没有错,天下事不应该一家说得算,不然会出大问题。
  但是,显然这个观点在东南玩得有点失控了。
  他见到了孔闻謤,与孔闻謤商谈了许久,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但是,那位打死无锡县主簿、已经一个月没有路面的东林书院学生,很快就出现了。
  这个学生叫张惠。
  很显然,孔闻謤也见了这个张惠。
  随着孔闻謤的到来,无锡的儒生们明显底气足了,当天晚上到处都在传,衍圣公已经向皇帝比较提出异议,希望能平息此事,严惩朝中贪官。
  不过这事在无锡一传,就传变形了,越传越离谱。
  第二天就变成了衍圣公以圣人之后的名义,开始召集天下儒生,卫道讨贼,天下正道之士已经响应了。
  结果就是原本已经被压制的儒生,又奔放了起来。
  七月初六的这一天,竟然开始攻击驻守在无锡的锦衣卫,要求温体仁赶紧滚出无锡。
  到处都是热血澎湃的“卫道士”,他们喊着口号,将无锡彻底变成了第二个南京。
  不仅如此,衍圣公联合天下仕人,卫道讨贼一事迅速在南直隶传播。
  眼看有反扑的架势。
  而在七月七日这一天,洪承畴的拱圣军突然抵达无锡,让原本就风浪再起的无锡,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几天之后,孔闻謤到无锡的消息,快马加鞭送到了北京。
  七月初九,孔府。
  孔衍植怒道:“几个户部的官员来测量田地,就敢说我孔家占了良田!你们去把那几个户部官员好好教训一顿,让他们滚回去!”
  七月初十,接到了自己儿子被打断腿的消息,孔衍植终于坐立不住了,他起身入京。
第248章
他们想多了!
  “启奏陛下,现在北直隶有50台蒸汽机,顺天府有10台,其余各州府有5台,顺天府有3台用于挖煤的时候抽水,还有7台用于大兴、昌平、蓟州等地的农田灌溉。”
  农务院御司使宋应星仔细汇报着。
  “今年顺天府的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多一倍,目前粮食价格已经回到0.7两每石。”
  “另外,山东省的农政指挥所已经全部建设完毕,共计有600名农政指挥使到下到甲里,这600名成员全部都是前年北京大学招募的学生。”
  崇祯一边听着,一边仔仔细细看宋应星呈报的汇报。
  “各地的学校建设进度如何?”
  礼部侍郎刘宗周出列道:“启奏陛下,太原、济南、开封、西安、武昌,五座大学在今年五月已经建设完毕,六月初六,分别推行了小规模的招生。”
  “太原、济南大学目前分别有学生300人,分别是农学和工学的学生,开封大学有500学生,多以农学为主,西安少一些,有200学生,也是以农学为主。武汉大学最多,有800名学生,其设立的学科包括农学、工学、商学、纺织技术学、军事学院。”
  这是崇祯现在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年初北方五省新政开始全面施行。
  这新政当中,新学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所有的新政人才,都必须从新学中补充。
  新学就是源源不断的泉水。
  各地的种植业、纺织业,还有制造业,未来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刘宗周继续道:“北京军事学院已经落成,军事学院将从北京大学独立出来。”
  “嗯,李邦华不在,此事全权由你操办便是。”
  “是。”
  “各地的水泥厂怎么样了?”
  徐光启道:“回禀陛下,五省水泥厂全部完成竣工,只是……”
  “只是什么?”
  一边的毕自严道:“陛下,现在各省并无多余的钱来组建人手,扩大水泥生产。”
  “不是有银行么?各地的银行已经建立起来了,所有地方国营商社,都必须找银行贷款。”
  毕自严道:“银行印的钱目前无法跟上各地的需求,各地都奏疏上来要求朝廷先拨款,否则无法开工。”
  “陈爱卿。”
  陈子龙立刻出列:“臣在。”
  “目前五省的银行一共印出多少银钞?”
  “回禀陛下,截止到上个月,五省各自已有20万两。”
  “20万两全部用完了?”
  “陛下,各地需要建设大学、开凿水渠、购买良田,还需要与民间商社合作,开采矿产,冶炼钢铁,再加上修建水泥厂,可能已经用完了。”
  崇祯敏锐地意识到了什么。
  他没有再多问,只是道:“皇家银行要加快印钱的速度,增加运输人手。”
  陈子龙道:“是!”
  倒也没有再多问,众人告退后,留下了孙承宗。
  崇祯问道:“孙爱卿,各省缺钱一事,你怎么看?”
  “老臣斗胆直言,各省并不缺钱。”
  “你此话怎讲?”
  “各省有徭役,皇家银行又已经借款20万两,这半年的时间,是足够用的,毕竟目前来说,要做的事情还并不多。”
  “那为何会缺钱?”
  其实皇帝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了,只不过想问问孙承宗。
  “陛下,各省可能都希望自己能印钱。”
  “他们倒是会想。”崇祯沉声道,“你去跟各省说,让他们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好好把路铺起来,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朕可是要找他们算账的。”
  “是!”
  这水泥路是属于新军政里统一调度管理的,当然是由孙承宗来传达。
  果然,孙承宗刚离开,崇祯就收到了紧急奏疏。
  是山西布政使赵建极写的,赵建极在信中表示山西布政司现在已经无钱可用,希望朝廷能允许山西银行自行印刷,以提升效率,节省成本。
  崇祯大笔一挥,就俩字:不准!
  他有一万个理由怀疑,民间一定有票号和钱庄商人找到过赵建极,并且向赵建极提过相关建议。
  这段时间,东南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东南时间爆发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东南的大商人们不接受朝廷的银钞新政。
  例如南直隶首富薛义这种是打死都不接受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