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1270

  崇祯用手帕擦了擦燧发枪的枪身,道:“哪个总督大人?”
  “是……是杨总督。”
  崇祯嘴角扬起微笑,看着杨清胜:“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臣……”
  “你在诬陷你的伯父,当朝的国税局侍郎官,中都凤阳府总督,辖制江北五府,总督天下漕运,掌朝廷枢机,朕的心腹大臣!”
  杨一鹏在大明朝的地位绝对是举足轻重的。
  仅仅看京杭大运河的地位,就能看出杨一鹏的地位。
  京杭大运河是大明朝的命脉所在,漕运总督掌漕运兵马12万,关乎京师之枢要。
  而且为了以示恩宠,还命杨一鹏为中都凤阳府总督。
  中都凤阳府是哪里?
  是大明朝的龙庭祖脉所在,朱元璋的老家,太祖土生土长的地方。
  皇帝的声音听起来分明是风轻云淡,却蕴含着一股无穷无尽的威压,压得杨清胜肝胆俱裂。
  “陛……陛下……下乃是旷古之圣明君王,御极四海八荒之天下共主,臣怎敢欺瞒陛下。”
  “动机何在?”
  “漕运!陛下,是漕运!”
  “海船关漕运何事?”
  “杨总督担心朝廷重开海运,分权漕运,遂阻止海船督造。”
  崇祯举起燧发枪,突然朝上空开了一枪。
  砰……
  声音吓得杨清胜直接尿裤子了。
  收起燧发枪,崇祯道:“你有证据么?”
  “这……”杨清胜微微一怔,“臣……”
  “他亲口跟你说的?”
  “这……”杨清胜全身冷汗直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崇祯叹了口气道:“朕再问你,朕要50艘这样的战船,清江督造船厂多久能造出来?”
  “这……臣……臣……”
  崇祯心中对杨清胜最后的希望都完全破灭了。
  这是一个完全不懂任何事情,只知道尸位素餐的人。
  这就叫一问三不知。
  这种人没有任何价值。
  “造这艘船的老师傅呢,给朕叫来。”
  “是是是!”
  不多时,一个头发花白的六旬老汉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和两个中年人便急忙赶来。
  他们一来便跪在地上:“草民拜见天子,万岁万万岁。”
  “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草民施藏海,家族历代为朝廷造船。”
  明代的官方工匠主要分两类,一是工部和内务府管辖的工匠;二是军户,军户中有军匠,例如临时建造军防,都是用军匠。
  工匠在明代属于贱籍,贱籍的社会地位很低,一般都是代代相传,不能从事别的行业,基本上都是子承父业。
  例如施这个字就是施工的意思,这个姓则代表祖上是工匠,大概率是盖房子的,可能中途有子孙专业做木匠、船匠。
  官方的工匠还包括江南制造局的绣工、织工,还有景德镇的官窑,印刷厂的工匠等等。
  这些都是大明朝的国企,虽然一辈子不能干别的,不过至少有饭吃,有衣服穿。
  而眼下皇帝已经下令废除贱籍,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后代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可以去从事别的职业了。
  不过古代的产业比较少,工匠们也乐得做官方的受益人。
  显然,这位施藏海便是祖传的官方造船匠。
  而且他的祖上,曾经在太祖和成祖时代,造过海船。
  那个时候大明还没有海禁,漕运包括河运和海运,海运的船只多达5000艘,而且体积非常大,从东南出海,运输粮食,抵达辽东。
  崇祯道:“朕来问你,这海船是你亲手造的?”
  “是草民带着人亲手造的。”
  “如果朕给你加派人手,朕要50艘这样的战舰,多长时间可以造好?”
  “回陛下的话,如果人数充足,八月时间可以造出来。”
  崇祯一听,顿时心中的阴霾尽数散去,却依然表现得风轻云淡:“你此话当真?”
  “草民造了两艘船,其中一艘已经沿河入海,北上登莱,确是没有问题,只要船体模具成型,要大量制造,只需要增加人手即可。”
  崇祯心中大定。
  施藏海这话并非吹牛,清江督造船厂一年造船五百多艘,虽然大多是小船、河船,但最重要的是,整个产业链是完整的。
  工业生产中,什么最重要?
  技术?
  不不不,技术的突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砸,并且不断总结理论再实践。
  技术的突破本身是一个大难题,不是张口说说就能突破的。
  而当一个技术成型后的生产,什么最重要呢?
  产能!
  产能是由产业链的完整度决定的。
  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全世界的工厂是英国,因为英国有全世界最齐全的产能配套设施。
  第二次工业革命,全世界的工厂是德国,这个时候进入钢铁时代,德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产能。
  第三次工业革命,全世界的工厂是美国。
  而21世纪,中国的崛起,也和世界工厂转移到中国有最直接的关系。
  什么叫世界工厂?
  就是制造业完整度最高,配套设施最齐全。
  一旦如此,就会出现规模化生产。
  一旦规模化生产,时间成本会降低,边际成本会降低,总成本也会降低,意味着商品的售价也会降低,整个社会的效率会增加。
  例如现在大明制造局的轻工业产业链已经成熟起来,产能大大增加了,所以香皂、洗发水的价格都开始降低。
  而清江督造船厂产业链也是完善的,只需要修改模具,后端的木材、运输、加工、组装团队全部是齐全的。
  所以,施藏海还有底气说8个月完成50艘。
  崇祯道:“从今天开始,你就专门给朕负责造海船,朕赐你清江督造船厂工部主事官职,干好了朕再给你升官!”
  施藏海一听,顿时激动得跪下来磕头:“多谢陛下天恩,草民……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重托!”
  一边的杨清胜下巴都差点掉下来。
  工部主事是六品官,管理整个造船厂的具体事宜。
  这直接由一个匠人提拔出来,这种事,只有永乐年间出现过一次而已。
  这对明朝人来说,相当于一个木匠突然做了央企的总裁。
  不过放在21世纪,实际上是一位造船工程师做了央企总裁,再正常不过了。
  专业的人在专业的领域做专业的事情,并且给予他充分的环境和资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