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1270

  崇祯道:“既然诸位没有异议,就请孙阁老和李爱卿,按照朕的这一套,去细化出新军的架构,张维贤也参与进来,如何?”
  “臣等遵旨!”
  “军队的招募,依然留在兵部,按照目前全国的情况,拟定实际需要的招募人数,做成统一的规划,由孙爱卿提报给朕。”
  “是!”
  “户部要配合军委会做各地军粮粮仓的筹备。”
  毕自严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好好配合孙阁老。”
  韩爌突然问道:“陛下,若是成立新军,臣以为地方上的卫所可以全部撤销了。”
  “这个不急,等新军建起来了,再撤销,在建立新军的过程中,卫所未必没有作用。”
  其实要撤销卫所,也是有很大的阻力的,全国那么多卫所,岂是一句话就能完成的?
  “陛下圣明。”
  “诸位可以回去想想五位总督的人选,再想想五位都督的人选。”
  “臣等遵旨。”
  “今天到此为止吧。”
  “臣等告退。”
  大臣们离开后,崇祯独自站在地图前。
  皇帝是帝国最高元首,元首给的是大方向,大框架,细节肯定是下面的人去完善。
  例如一个军区中,军队的分布,每一个省需要多少军队,这些都是孙承宗和李邦华去做的事情。
  军队数量肯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包括军备也是。
  养军队是非常花钱的,一旦大量毫无节制扩充军队,很可能会导致财政崩溃,因为投资军队无法立刻变现,除非立刻去抢,并且能抢到大量的资源和金钱。
  全国军政,从军队构架到道路系统,到粮食的储备,初步的框架已经成型。
  军事学院是时候从北京大学里剥离出来,独立运行了。
  这一套成型后,至少要好几年才有成效吧,所需要的军费……
  想了一会儿,崇祯也懒得想了,让军委会先去做吧。
  既然大方向已经清楚,就不要有太多的担忧了。
  现在该将重心放回农政上面了。
  不过现在才二月底,北方至少要三月下旬才开始春耕,南方也是三月初开始春耕。
  不急不急,还有一件事要办妥。
  什么事?
  物理学理论体系和度量衡的标准。
  商业时代需要的是科技的力量,既然科技树已经点出来,度量衡和一些理论知识也应该做出梳理了。
  明朝的度量衡尺度分为多种,营造尺,一尺合今32厘米;
  量地尺,一尺合今32.7厘米;
  裁衣尺,一尺合今34厘米。
  容量一斗合今1022毫升。
  衡量一斤约合今593克。
  不是说这些度量衡不好,而是不够小。
  为什么这么说呢?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需要1克重的东西,那是多少斤呢?
  这种重量在古代是无法表达的,阻碍物理实验进展的。
  所以,度量衡无论是长度还是重量,都要有非常小的单位,这样才足够精准。
  例如后世的毫米、厘米、克等等,都是非常小的计量单位,还有温度的计量单位也是如此。
  其实温度计在这个时候已经发明了,它的发明者是伽利略,问世的时间大概是38年前,汤若望应该见过。
  而且温度计的原理也不难。
  崇祯坐回去,将物理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写完。
  例如牛顿的各种定律,例如摩擦力的原理,例如热力学的概述,以及时间的度量衡。
  度量衡还好说,各种定律,虽然写得比较详细了,但也够徐光启他们研究很久了吧。
  毕竟刚接受一种全新的知识,他们得理解,就必须去不断思考,不断去认证。
  等最后收尾,已经是傍晚时分。
  “王承恩。”
  “皇爷有何吩咐?”
  “派人去将这些都印刷了,然后送到科学院去。”
  王承恩接过皇帝手里的东西,他早已习以为常,皇帝总喜欢写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朕要换一身衣服,出宫去把红娘接进宫来。”
  “皇爷,马车已经安排好了。”
  崇祯迅速换了一身普通的衣服,便带着人一路出了宫。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
  北京城沐浴在黄昏的夕阳下,一路出了宫,崇祯拉开车窗帘看见一些老百姓正在往皇家银行的方向走。
  应该是去兑换银钞的。
  最近已经明确规定了,想要继续买雅兰堂的东西,就必须去兑换银钞。
  路过雅兰堂的时候,崇祯瞅了一眼,还是有不少人在买东西。
  只要人们慢慢开始接受用银钞交易,一旦交易稳定,不贬值,人们就会接受兑换更多的银钞,将银钞存到银行。
  银行的钱多了,就可以去做投资生钱了。
  所以啊,作为皇帝,手里那么多资源,怎么玩不能把这盘棋玩活?
  等全面普及银钞的那一天,大明制造局的规模应该已经发展得非常庞大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应该也已经完成了。
  想到这里,崇祯内心还是有些小激动的。
  他正准备收回目光,却看见雅兰堂门口突然躁动起来。
  有一个人在里面大声嘶吼道:“银子不是钱吗,怎么就不能买了,把你们掌柜的叫来!”
  一个女接待温柔礼貌地说道:“这位公子,朝廷已经出了规定,北京城所有雅兰堂的东西,都必须用银钞购买,还请见谅。”
  “本公子今天就非要用银子买,你们今天不卖也得卖!也不看看本公子是谁!”
  这是一个大概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一身的貂皮,看起来非常的张扬。
  他身边还跟着另外一个年轻人,看来是一起的。
  “就是,这位可是当朝新任通政司使李若星李大人家的公子!”
  他这么一说,周围的人都露出了惊讶和畏惧的表情。
  民怕官,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
  那个女接待依然很礼貌:“对不住了,李公子,这是朝廷的规矩。”
  李启贤一巴掌抽过去,抽在那个女接待脸上,把对方抽得摔倒在地上。
  这时掌柜的立刻从后面被人叫出来了。
  雅兰堂的掌柜的可不是一般人,他叫方岳贡,天期二年进士,本来在做户部主事,前年雅兰堂开业的时候,被崇祯拉来做了雅兰堂的总掌柜。
  雅兰堂的总掌柜可是朝廷编制。
  毕竟雅兰堂是属于国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