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4/1270

  而绝大多数汉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只能是奴隶。
  什么是奴隶?
  就是物品!
  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杀。
  而皇太极现在将这些都废掉了。
  这一点,还真不是受到了崇祯的启发,正统历史上,皇太极继位后,对外作战,年年胜利,巩固了自己的权威,干掉八王议政制度后,便大规模改制,缓解民族矛盾,其中就包括废除这种奴隶制。
  历史上的满清,入关的时候虽然是顺治,是多尔衮辅政,但真正的奠定人是皇太极。
  没有皇太极,是不可能有后面的清朝的。
  皇太极的一系列改革,才让辽东政权,从一个落后的奴隶制,转变成了帝制国家。
  其中重用汉人,就是皇太极施行的最成功的一个策略,简直将大明朝的人才全部掏空了。
  当然,历史已经被张凡改变了。
  即便皇太极依然在改制,可张凡的改革却更彻底。
  东方大陆的格局已经完全不同了,一个古老、腐朽的国家,正在脱去她身上的枷锁。
  那个曾经热血沸腾的时代,正在以一种古朴的方式,重新降临这片土地。
第310章
援朝之策
  皇帝坐在上面,扫视一圈,道:“都说说看,接下来,如何做。”
  李邦华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尚有转机。”
  “如何转机?”
  “朝鲜虽败,但要筹集20万石粮草,并非易事,这20万石粮草,自然是分批给出,没有个半年时间,恐怕难以交付出来,这半年时间,我们正好可以组建一支军队,将建奴从朝鲜驱逐出去。”
  崇祯并未立刻表态,他看着其他人。
  阎鸣泰道:“臣以为李大人说的有道理。”
  “臣认为,出兵援朝原因有三:一、朝鲜是我朝属国,作为宗主国,在属国遇到困难的时候,理应帮一把,如此才能向四海彰显我天朝之威;二、朝鲜地处东北疆域,若是被建奴占领,必成为建奴的粮仓,于我朝不利;三、朝鲜国主与大臣皆侍奉我大明为正宗。”
  英国公张维贤道:“老臣也认为李大人所言极是,朝鲜投降也是迫不得已,可能是缓兵之计,朝鲜使臣来我朝陛见天子,便是来求援的。”
  黄得功道:“陛下,朝鲜若是有失,臣担心一来建奴能源源不断从那里要粮食,二来日本人贼心不死,很可能再借道朝鲜,一旦日本人来了,辽东局势更加复杂,朝鲜是东北屏障,不能丢失。”
  黄得功说的这一点,也是万历年间,大明为何要大军援朝的原因。
  如果大明朝当年不出兵,试想想,日本人占领朝鲜后,便与大明在陆地上接壤。
  到时候,鸭绿江那里必然要设立独立的军镇,甚至陈兵十万,才能保障辽东。
  同样,
  那么回到明末的朝鲜。
  这个世界还没有美帝那样的强大对手,是不是朝鲜的地位就不重要了?
  也不是,正如万历派兵援朝一样。
  这一点,眼下,大明朝朝堂上必然有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要援朝的。
  可是,问题来了。
  明朝是如何衰落的?
  就是抗日援朝之后,明显开始走下坡路。
  那一仗的确打出了大明的威风,打得日本人再也不敢来了。
  但是那一仗,也耗资巨大。
  入朝的基本上是辽东兵,此战之后,辽东兵额锐减60%,大明朝在辽东军事衰落下来,这才有努尔哈赤崛起的机会。
  若是没有发生这一战,努尔哈赤想要崛起,恐怕难度更大。
  而现在,眼下,支援朝鲜,战略上肯定是正确的。
  战术呢?
  如何支援?
  这才是崇祯最担心的。
  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是万历朝的时候了,那时候辽东是大明的,只需要从辽东派兵过去就可以了。
  现在,辽东被建奴占据着,想要派兵过去,得坐船。
  坐船就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
  粮草补给点的问题。
  陆地接壤,粮草的补给点可以分出好几个来,前线的粮草随时可以调度过去。
  但如果是现在的局面,就必须得先放在皮岛。
  加入卢象升率领3万天雄军支援朝鲜,上岸之后,深入朝鲜境内打仗,过一段时间要补给粮草,就得从皮岛补给。
  这个时候也得用到船,用船运输到岸边,有人来接应。
  这里就是关键点了,如果我是皇太极,我就在皮岛附近安排许多探子,专门打击明军的粮草补给。
  要知道,明军的补给方在船上,接货放在岸上,一旦卸货的时候,是很难战斗的。
  这也是为什么义州沦陷后,陈新甲迅速将5000明军撤到皮岛的原因,因为粮食无法补给。
  那么谈到海运补给粮食,为何上海就能向辽东补给粮食呢?
  因为辽西走廊在大明手中啊,有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在大明手里,在那里在补给点就可以了,十分安全。
  而朝鲜的局面则不然。
  这才是崇祯顾虑的地方。
  孙承宗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朝鲜的确该救,但是具体如此来救,才是重点,眼下的辽东局面与万历年间依然不同,海线补给粮食,登陆点并无大明疆域,风险很大。”
  还是孙承宗看问题毒辣,他一句话就说到了皇帝所想的上面来了。
  眼下张凡其实已经有了可执行的战术,他倒是还想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老臣倒是认为,并非一定要立刻将建奴驱逐出朝鲜,而是采取虚实结合的战术,使建奴军队疲劳,一旦如此,朝鲜境内只会有人组织反抗,届时建奴被双线夹击,一旦战时拉长,建奴军心疲惫,必然主动退兵。”
  李邦华道:“若是皇太极增兵呢?”
  “皇太极不可能增兵。”皇帝接过话来了,孙承宗的每一个字都说到他的心坎儿上了,“皇太极不可能在朝鲜战场投入更多的军队。”
  “一、一旦投入更多军队,主战场进入朝鲜,于建奴不利,因为朝鲜人很痛恨建奴;二、一旦投入更多军队,沈阳空虚,辽东军不是吃干饭的。三、即便夺不下沈阳,攻占辽阳,辽阳是一个粮仓,失去辽阳,建奴将陷入缺粮的境地。”
  崇祯看着那张地图:“所以,朕倒是觉得孙胡子说得对!皇太极攻打朝鲜,本身不想吞并朝鲜,他吞不下,只是想要要粮食而已。”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连声道:“陛下圣明。”
  崇祯又道:“孙爱卿,你方才所说使建奴疲惫,具体如何执行?”
  “以皮岛为据点,在岸边附近驻扎一支军队,确保粮食能随时安全运输上岸,一旦建奴知晓我军已经上岸,必然会率军前来,我军只需打防守战即可。”
  这就是心理战了。
  一是让建奴有所忌惮,你不是要运粮食么?现在有一支明军在朝鲜境内,而且在北边边境,你确定你敢放心的运粮食?
  二是增强朝鲜军民的信心。
  如此,又解决了明军粮草补给的风险。
第311章
新一轮的军事动员
  皇帝道:“任命谁为援朝主帅?”
  “眼下东江镇主帅为刘兴祚,皮岛便在朝鲜之侧,臣以为以刘兴祚为主帅合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4/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