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1270

  擒贼先擒王,卢老爷做到了。
  尤世威立刻道:“快!全军出击!全军出击!杀光那些狗娘养的鞑子!”
  马祥麟也忍不住从高台上奔跑下来道:“儿郎们,随本帅一起死战!”
  明军的战鼓声再一次响起来。
  战争持续了两个小时,几乎所有的八旗军都已经崩溃了。
  草原上,一望无际,四处都是溃散的逃兵。
  御林卫、北府兵从不同的方向涌入东原城寨中,开始对攻入东原城内的建奴进行清扫。
  而天雄军已经开始集结了。
  卢象升的甲胄上沾满了鲜血,每一个士兵身上都有鲜血。
  “儿郎们,此战我们胜了!”卢象升大声道,“本帅会按照军功对你们进行犒赏!”
  众人高呼:“大明万岁!大明万岁!”
  “但是,这并不仅仅是陛下想要的胜利,咱们不能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天雄军是天子亲军,是天子御下最强军团,是不是?”
  “是!”在草原的风浪中,满怀壮志的热血少年们再次高呼,“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传令下去,不要贪功,立刻收拾行装,补充半个月的粮草,全军跟本帅再次踏上征程!”
  “万岁!万岁!”
  在尤世威和马祥麟到东原城的时候,天雄军已经离开。
  当真是来时如闪电,去时若狂风。
  按理说,此次北府大会战,天雄军是首功,但卢象升却立刻带着人撤了。
  他们是真的撤了么?
  不不不,整个长城之外都是战场,他们只不过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开始迅速向别的战场转移?
  向哪里转移?
  辽东!
  卢象升的肩头承担的是战略性打击,他根本不在乎一场战争之后的功名。
  崇祯:皇太极敢出十万兵,辽东必然空虚,天雄军就沿着建奴来的路,给朕杀过去。
  这种长途奔袭的大迂回作战,卫青打过,霍去病打过。
  同样能打最苦的仗的天雄军,一样能打。
  昔年有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卢老爷的偶像可是岳武穆。
  岳武穆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直捣黄龙。
  黄龙是哪里?
  辽东!
  天雄军的伤员都留在了东原城。
  直到傍晚的时候,御林卫和北府兵已经陆陆续续追击,消灭了许多敌军逃兵。
  而东原城寨的城头也被夺了回来。
  刘文全是被人从东原城一处屋子里搀扶出来的。
  他身上的铁甲都被砍开了,是被斧头砍开的。
  胸口有一条长长的口子。
  如果一定要认真去数他身上的口子,一共被砍了132刀!
  如果不是有铁甲护身,他早就已经死了。
  周围到处都是战死的明军,是保护他这个军官而战死的。
  他们没有一个是完好的,有的甚至被乱刀砍得面目全非。
  看得出,刘文全和他的兵关系非常铁,这些人都是为了保住他。
第336章
辽东互砍
  马祥麟在亲卫兵的簇拥下进了东原城寨,刘文全被送到马祥麟面前。
  “马帅恕罪,末将未能守住东原城寨!”
  马祥麟翻身下马,一把握住刘文全沾满鲜血的手:“回北府好好养伤吧。”
  前线战报飞快送往北府城,正在给皇帝写信打算告状的杨嗣昌一听捷报,当场就呆住了。
  两天之后,捷报就送到了元上都城,马世龙看完后,一边的手下感慨道:早知道就早点出兵了,还能捞点功劳。
  马世龙瞪了他一眼,呵斥道:“一天天的,尽想着捞功劳!”
  五月二十五日,北京城。
  辽东已经在这半个月传来了五道战报,全部是关于辽河之畔双方冲突的汇报。
  在战报密集的狂轰滥炸之下,北京城的朝堂上涌起了一股空前的主战热情。
  从内阁到部院大臣,到五寺,到翰林院,甚至钦天监都来凑热闹了。
  而顺天府的官员们似乎也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把自己关在家里写奏疏,陈词慷慨激昂,大有傲视天下,俯瞰四夷的气势。
  结果呢?
  结果就是这一天,崇祯的桌上,主战的奏疏堆积如山。
  他们从多个方面陈述了现在大明已经有足够的底气全面进攻辽东了。
  崇祯看了几封奏疏后,就扔到了一边。
  完全是胡说八道!
  这些家伙又跑来刷存在感了。
  对局势一无所知,对财政一无所知。
  觉得这几年大明的粮食丰收,又可以浪了。
  当然,在这种关键时期,也不是所有人都主战。
  例如军委会元帅孙承宗就直言不讳在朝堂上说:“新农政已经到第四年了,江西叛乱未定,四川又传来腐败丑闻,水泥的生产量空前增加,银钞正在紧锣密鼓推行中,若是在此关键时刻发动大战,必然影响到内部诸多新政。”
  有人就跳出来了:放屁!纯粹是放屁!陛下,他放屁!
  本来这件事现在在朝堂上就争论不休了,结果北方的捷报传回来了,这下直接就将朝堂的大臣们送上了高潮。
  要全线出兵!要一句灭掉建奴!
  按理说,如此多人主战,皇帝应该高兴才对。
  如果你也这样想,就有可能又被朝堂上某些老奸巨猾的家伙们给忽悠瘸了。
  有人真心主战不假,但更多的人绝对是想发战争财,想转移注意力。
  而现在战局根本还不明朗。
  为什么?
  北府会战的确胜了。
  但歼敌数才不过四万人,也就是说,还有六万敌军溃散在草原上。
  主帅济尔哈朗下落不明,蒙古各部台吉下落不明,连李永芳这种汉人军官现在也还没有抓到。
  只要他们还在,随时可能在草原上组建起溃散的敌军,卷土重来。
  北府大会战的确应该被称赞,被重赏,可远远还没有到头脑发热的时候。
  北府这一次将战报写得很清晰,全城的主要经过都写进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