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1270

  他为什么要亲自出关入草原?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斩尽杀绝,对方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这就和当初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一样。
  古代冷兵器时代,人口是底层基础。
  白起一口气杀四十万,其实就是一战动摇了赵国的底层基础,使赵国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人口增长变得非常缓慢。
  对这次皇太极发动的战争,如何能让皇太极感受到锥心之痛?
  当然是让八旗十万人全军覆没!
  “曹文诏!”
  “末将在!”
  “朕给你5000天雄军,你去追击建奴。”
  “末将领命!”
  崇祯看着远方,冷冷道:“记住,一个也别放过。”
  “遵命!”
  嘿,你别说,屠人这事,曹文诏最擅长了。
  前年在归化城前,屠了几万蒙古鞑子,一战杀得草原各部胆寒,到现在孩子一哭,母亲就说曹文诏来了,孩子就不哭了。
  曹文诏立刻兴奋地领了5000天雄军,提着刀子就往前冲,开始去尽情杀人。
  于是,在建奴大溃败的情况下,又增加了一路明军。
  这支明军是绕道迂回到建奴逃跑的方向,开始反杀。
  接下来,不仅仅是曹文诏在一路狂杀,马世龙、阎应元、张煌言也开始追击。
  马世龙是最积极的,因为他自认为自己的军功是最少的。
  现在是绝佳时机,他甚至带着人亲自出马,提着刀子一路狂砍。
  许多明军的斩马刀都砍出了缺口,沾满鲜血,缺口处还粘着骨渣子。
  有的人的斩马刀直接砍断了,然后拿出铁骨朵开始抽人的脑袋。
  直到傍晚的时候,济尔哈朗总算彻底逃出来了。
  他惊魂未定,依然在飞奔。
  他的十万大军,先是被打得只剩下四万,现在只剩下400人了。
  傍晚的风一吹,只剩下400人的济尔哈朗颇有些悲凉。
  不过他依然不放弃。
  为什么呢?
  因为他知道张家口被破了,宣化城被破只是时间的问题。
  明朝的重要边镇被破,就算元上都城这里取得了大胜又能如何?
  眼下济尔哈朗准备悄悄的南下,去张家口与自己的人汇合。
  既然是南下,那肯定是要小心翼翼的,不能被元上都城的明军发现。
  济尔哈朗立刻带着人,绕道而行。
  而此时,元上都城外已经有军民正打扫战场。
  元上都城的战况比宣化城外还要惨烈。
  这一次明军是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杀的。
  到了天黑,都还在追杀中。
  尤其是曹文诏,那真的是提着刀子,跟在后面狂砍,任你怎么逃,他都不放弃。
  马世龙积极性也很高,但突然有人狂奔而来:“马帅!天子御驾亲至,天子御驾亲至!”
  马世龙这才从兴奋中回过神来,停下来,惊道:“陛下来了?”
  “陛下来了,您看那边,是曹文诏曹帅的人,还有那边,虎贲卫和天雄军!”
  马世龙用望远镜一看,夕阳下飘扬的军旗,还真是!
  他立刻调转马头往回奔。
  此时崇祯还在原地,马世龙在人的引导下,一路到了天子御驾前。
  “末将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未能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崇祯一看马世龙的铠甲上都是鲜血,就知道他亲自提刀子上战场了,连忙道:“免礼平身!”
  “谢陛下。”
  “如何,朕给你的火炮用了么?”
第351章
汉奸李永芳
  马世龙连忙道:“那威武大将军炮威力所向披靡,敌军的空心方阵便是被威武大将军炮轰开的,当时敌军的空心方阵前尚有数千步兵,却是被一起给轰开了。”
  听马世龙这么一说,崇祯心中有谱了。
  果然是,开花弹的确不一样。
  若是换做红夷大炮,正面有轰击步兵和弓箭手尚且能有威慑的作用,但绝不可能压制,更别说空心方阵了。
  红夷大炮更适合轰城和海战。
  而开花弹,则是陆战的王者。
  崇祯也不着急,这东西既然在战场上被他们亲自验证效果甚好,日后再加紧制造便是。
  眼下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扫清建奴。
  第二日中午的时候,城外燃烧起了熊熊烈焰。
  为了防止瘟疫,所有战场的尸体都会焚烧。
  军政院的人在统计战死的明军的名单,死者都要送回北京的忠烈祠,留下姓名,并且还要按照标准发抚恤金的。
  新的抚恤金制度已经逐渐成熟。
  倒是阎应元、张煌言等人到现在才回来。
  而急着刷军功的御林卫,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来,还在追击敌人。
  看来御林卫在元上都城的确憋坏了,济尔哈朗带着4万人送上门来,大家没有丝毫矜持,都表现得狼吞虎咽状。
  到第三天的时候,众人才回来。
  回来的时候,甲胄上厚厚的鲜血都已经凝固了。
  第四天的时候,完整的军报才统计上来。
  不过这已经够快了,毕竟死了这么多人。
  具体这一次歼灭建奴多少人呢?
  这一次就歼灭了3万7863人,其中有一万多蒙古人,一万多汉军八旗,还有一万多建州八旗。
  这个战果,比宣化城的还要好。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抓住了一个大汉奸。
  “陛下!”张煌言道,“臣抓住了一个人。”
  “谁?”
  “李永芳。”
  崇祯微微一怔,连忙道:“快带进来!”
  这货在历史上,是大明朝第一个投降建奴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