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3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6/1270

  为什么皇帝没有在大殿上直接点出来?
  因为还有三个人是亲王!
  崇祯二年,张凡以各地亲王横行霸道、鱼肉百姓的罪名,对亲王进行了全国大规模清查。
  废除郡王及以下所有的宗室爵位,贬为庶人。
  全国亲王全部回京,一辈子不允许出京。
  现在亲王们就住在王府街一带。
  是不是亲王犯案就饶过?
  当然不是!
  那五位大臣刚刚在皇极殿被杖毙的当天晚上,锦衣卫就登了亲王的门。
  分别是周王、鲁王和蜀王。
  当天夜里,三份招供书全部送到了皇宫,等待圣裁。
  崇祯看完后,下的命令也很简单:“赐自缢。”
  十月初一深夜,周王、鲁王和蜀王要求进宫面圣,被阻止。
  十月初二凌晨,抄家已经开始了。
  没有人知道三位亲王是怎么死的,据说没有人看到,但下人们隐约听见有挣扎、哭喊的声音。
  王府里其他人全部贬为庶人,佣人们也全部解散。
  第二天,三位亲王被赐死的消息就轰动了整个北京城的官场。
  消息迅速开始向全国各地传播。
  很多人终于坐不住了。
  朝廷中有些人的记忆力一下子变得非常好,突然想起自己在老家还有一座铁矿,连忙上奏朝廷,要求归还国家。
  仅仅是十月初三的这一天,大明国土管理部排了一长条队伍。
  皇帝杖毙三位大臣,两名勋贵,又连夜赐死三位亲王。
  到这个时候,谁还敢在把东西捂在手里,那真的就是蠢了。
  就在朝廷掀起大风波的时候,辽东最新的战报也传来了。
第378章
朝鲜变局,大明将星归来
  如果说草原之战,建奴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让皇太极平躺吐血,那么卢象升的纵深突击,则几乎直接打穿了建奴内部的半个防御体系,这让皇太极内心出现了大面积的心理阴影。
  以至于在接下来的辽东半岛军事行动上,建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保守举措。
  什么样的保守举措呢?
  在八月底的时候,辽阳采取了大规模的调兵行动,先后陆陆续续有2万大军调到了耀州。
  这个消息一度让登州军镇的袁可立认为建奴要在辽东半岛打一次大规模的会战,以至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整个登莱都在往辽东半岛调兵和布防。
  连崇祯都给袁可立写信让他时刻注意。
  因为草原之战基本已经结束了,朝鲜危机也已经解除。
  皇太极现在唯一的两线:一是辽河,二便是辽东半岛。
  以正常的战略眼光,都要先解决辽东半岛的问题。
  为什么?
  假设你是皇太极,你先打辽河?
  打了辽河,意味着要大规模跟关宁军开战,还不一定能收回广宁,要不然何必绕过广宁去打北府呢?
  而打辽东半岛,则是相当于将明军从辽东腹地南部清除出去,胜率也大很多。
  所以,在整个战局的战线收紧之后,皇太极最有可能的就是调集优势兵力攻打辽东半岛。
  但是,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却并未有任何大规模的进攻。
  天武军的探子在耀州一带打听到消息,建奴正在建设防御军备。
  天武军曾经小规模突击过几次后立刻撤回,建奴也没有大规模追击。
  也就是说,调到耀州的2万大军,不是配合鳌拜攻打盖州的,而是在耀州一带做好了防御工程,这足以说明皇太极心里的变化。
  也许是战败带来的一系列的政治危机,让皇太极分身乏术,目前只能自保而稳住局面了。
  总体来说,辽东半岛算是暂时站稳了脚步。
  在十月份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件大事。
  朝鲜上表要进贡一位翁主(诸侯的女儿)到大明,以献给皇帝做嫔妃。
  据说是朝鲜国第一美女,也是朝鲜王室子女。
  这事是金尚宪一手在朝鲜内部推动的。
  而这里面还有一些小插曲。
  这一次朝鲜受到建奴的冲击,金尚宪私自组建军队,这是大忌,属于叛乱。
  现在朝鲜国内的局面暂时稳定下来后,朝鲜国主李倧就开始对金尚宪做清算。
  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不少大臣和贵族联合起来反对。
  不仅反对,而且在金尚宪的主导下,朝鲜内部的权力出现了大裂缝。
  金尚宪是朝鲜内部最亲明的一个大臣,处于这一点,九月的时候,崇祯就写信给了陈新甲,让他出使朝鲜,保住金尚宪。
  有了大明皇帝陛下的态度,就算给李倧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动金尚宪了。
  为此,金尚宪感动得痛哭流涕,誓死要效忠大明皇帝陛下。
  进献美女的奏表到了北京,放到了崇祯的御案上。
  过了一段时间,金尚宪再次见到陈新甲。
  陈新甲告诉他,进献美女的事暂时放到一边,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什么事?
  迎回“光海君”李珲。
  光海君是谁?
  李倧的叔叔,上一任朝鲜国主。
  为什么要让金尚宪迎回光海君?
  难道这个光海君也亲明?
  的确亲明,但也只是勉强合格而已。
  要说亲明,李倧也亲明。
  当年努尔哈赤在辽东发起叛乱,光海君出兵一万,助明朝平乱,结果全军覆没。
  之后就周旋于大明和建奴之间。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谈不上为大明而死。
  那为什么还要让金尚宪迎回他?
  很简单,扰乱朝鲜内政,为后面在朝鲜设立大明直接管辖的地方官府做铺垫。
  朝鲜越乱,大明越好一步步将其吞掉。
  不要小看朝鲜的潜力,明末的朝鲜有近2000万人,农业发达,而且矿产资源还很丰富。
  朝鲜内部的权力既然出现了大裂缝,权力斗争自然就不会轻而易举停下来。
  这是暂时埋的一步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