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4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3/1270

  他瞪了孙承宗一眼,军委会的开支越来越大,已经毫无节制,这还是皇帝精兵简政之后花的钱。
  到处都在要钱,今天洪承畴说东部军区要扩编,明日孙传庭说南部军区要加钱,后天袁崇焕说北部军区要增加预算。
  这他娘西部军区还没有开始建立,钱已经花成这样了。
  “驿站返修建设投入100万两。”
  毕自严涨红着脸,愤慨道:“去年一年,花了9000万两!财政税收才1500万两!”
  他说到这里,大家都沉默下来。
  刚才都只顾着嗨了,财政支出一算下来,顿时就有一种迎面一盆凉水泼来的感觉。
  李邦华小声支吾道:“前年在南直隶,不是抄了1.5亿两么?”
  “路上损耗100万两!”毕自严吹胡子瞪眼睛,“就算加在一起,加上之前国库的钱,花出去了9000万两,现在国库里只有1亿两银子了!”
  李邦华不做声了,大家也都不做声了。
  当然,去年孔有德、耿仲明等人被杀,也是抄了一笔钱,但满打满算也就百万两银子,连塞牙缝都不够。
  现在国库里的1亿两银子,按照目前这种花法,根本不够!
  现场一度沉默下来,崇祯笑了笑道:“毕爱卿,不必多虑,你还没将北京制造局那部分收入算上。”
  “陛下,若是这般花钱,即便算上,也不够。”
  “朕另有它法,你只管放宽心。”
  搞钱的办法还是很多的。
  以大明朝目前的投入,仅仅靠抄家肯定是不够的,抄家上来的都是塞牙缝的钱。
  得加快全面改革商税了。
  而眼下,海军衙门是必须得建立起来的,咬着牙也得建立起来。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毕自严也不好再说下去。
  总之,现在钱是不够的。
  大臣们心中也忧虑起来,现在局面是不是铺太大了一点?
  现在多项投入,短时间内都是没有回报的。
  唯一有回报的就是制造局。
  水泥路、军费、新衙门等等,全部都是长远投资。
  如果短时间内不从别处找到收入,朝廷的财政支撑不了几年。
  那是不是铺太快了?
  其实不然,这已经是极度节制了。
  毕竟现在不是普通的改革,而是改天换地。
  张凡自然也是留了后手的。
  等这个会议结束后,大臣们各自离去。
  皇帝独自一人在乾清宫,盯着地图。
  随着辽东半岛的战争进入到僵持状态,登州的战略重心将会南移一部分。
  大航海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拿回朝廷对海洋的控制权。
  只有拿回了对海洋的控制权,接下来的福建沿海、广东沿海、广西沿海,才能推行朝廷对外的贸易战略。
  也只有拿回了海洋控制权,安南的粮食才能源源不断运回大明朝,抵消通货膨胀对民生的影响。
  不仅如此,安南的粮食运回来,也是可以大赚一笔的。
  粮食可不是免费提供啊,是要卖到民间的。
  所以,拿下安南的时间不能拖得太长。
  上海港口作为安南粮食进入内地的重要港口,也要在这两年快速搭建起来。
  张凡深吸了一口气,大明朝的确在蒸蒸日上,可是看过财务报表的才知道,支撑起这蒸蒸日上的局面,是非常困难的。
  他的目光转移到了地图上,转移到东南海域,那里似乎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明末的海上,是一个大争之世。
  它的精彩程度,并不亚于大陆争霸。
  若是明朝本身没有海禁,且支持海洋贸易,恐怕历史将是另一番景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末的海上,到了崇祯六年,公认的东南海域霸主是郑芝龙。
  这个时代,福建商人活跃在大明、日本、台湾、南洋诸国这些航线上。
  这些航线来往船只繁密,有丝绸、茶叶、陶瓷、手工艺品,甚至粮食等等。
  商品的流动,带来的是巨额的财富。
  所以福建一带的许多人都在从事海洋贸易,又因为海上风险大,这些商人即是商人,也同时是有自己武装力量的海盗。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年代,东南海域到底有多少海盗呢?
  告诉你,无数海盗!
  如果你穿越到那个时代,进入那个领域,你就会感觉自己来到了大航海时代,甚至可能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加勒比海盗》的世界里。
  因为你的船一旦出海,就可能遇到海盗。
  又因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方海域大搞殖民,还想着打开大明的通商口岸,所以这里面即有海盗之间的地盘厮杀,也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角逐。
  另外,日本人也搅和在这里面,让整个局面变得非常精彩。
  简单来说,这一场大纷争中,大明有几个关键人物:
  一、李旦。
  二、颜思齐
  三、许心素。
  四、郑芝龙。
  五、刘香。
  为什么说这几个人是关键人物呢?
  因为明末的海洋纷争,基本上是这几个人在主导。
第385章
朕的!朕的!都是朕的!
  李旦,福建泉州人,最早在菲律宾经商,后来和当时菲律宾的殖民者西班牙不合,遂迁居日本。
  从那以后,李旦认识到,还有自己强大的武装力量。
  在日本海盗的支持下,李旦成为日本海域最强大的海盗头子。
  当时在日本混饭吃的郑芝龙成了他的义子,帮助他开拓事业。
  这家伙到底有多牛呢?
  当时的德川幕府统一日本,就受到了他的资助。
  第二个人物是颜思齐,这个人是李旦的小弟,也就是李旦海盗集团的二把手。
  不过后来因为理念不合,颜思齐想在日本造反,失败,带着一群人离开日本,到了台湾。
  其中和颜思齐一起走的就有郑芝龙,还有后来著名的“十八芝”(郑芝龙的十八位大海盗)。
  颜思齐这个人是历史上对台湾开发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其人豪爽大义,仗义疏财,可惜到台湾两年,英年早逝。
  死前,众人推举郑芝龙为领袖,继承颜思齐的位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3/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