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270

  大家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张维兴最后说道:“最后是去年的税,北京那边传来消息,天子对咱们上缴上去的税很不满意,现在已经派户部、户科的人,准备抵达湖广省,武昌府那边昨晚也传来了消息,各位最好是把事情办好一些,到时候丢了官,就不要怪本府了。”
  这番话说下来,这个张维兴怎么看都是个正直的清官呀,是不是?
  不是!
  开会连场面话都不说,那还当什么知府?
  每一句话里都各种暗示。
  可是王老爷急了,他说道:“大人,这税咱们可是按照规矩上缴了的。”
  一边的谢老爷也道:“大人,以我看,这偷税漏税的,都是下面那些贱民,要好好整顿整顿他们。我这里,去年有一大堆的人欠租不交,他们手里明明有钱,却不给,这种风气要好好杀一杀!”
  他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到底谁偷税漏税了,无非就是找个借口。
  王老爷又道:“谢老爷说得对,陕西那边又要买30万石的粮食,那些贱民连佃租都不交,咱们哪里拿得出粮食去卖给陕西啊!”
  他想了想,补充道:“卖给陕西的粮食,赚的钱,可都有在场各位大人的!”
  荆州左卫千户沈云沛站起来说道:“知府大人,这事得尽快解决,我听闻,河南有几个知府就是因为欠税,已经被罢官,押送北京了,恐怕是人头不保了!”
  张维兴问同知李昌贵道:“荆州府还欠多少税?”
  李昌贵道:“按照新的税法,还有80万石。”
  他这么一说,在场的众人都神色紧张起来。
  大家都清楚,这80万石的空缺,都是地主老爷们的,当然也包括在场所有人的。
  以前大明朝谁官员不用交税,现在新税法规定,所有人都要交税,而且按照田的拥有数量增加。
  如果真的要按照朝廷的来,在场所有人都要补税。
  从他们身上拿,他们自然是不乐意的。
  既然他们不乐意,大家都达成了一致,从老百姓身上压榨。
  张维兴道:“各位有什么好主意?”
  公安县知县李哲文毫不掩饰道:“加派!从那些贱民身上加派!就说朝廷要准备边事,要打仗,所以加派!”
  其他知县也跟着响应起来:“对!加派!”
  所谓的加派,就是增加以朝廷有事为由,增加税收。
  这是大明朝的惯例,一般加派的量是正常税的好几倍。
  王老爷道:“可以加派,那些贱民家里一定还有粮食,他们不肯拿出来!”
  张维兴对一边的同知李昌贵说道:“李大人,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去办。”
  说完,他又补充道:“新农政是陛下非常器重的,诸位一定要放在心上,不要出什么乱子,还有,郑大人是刚调过来的通判,主要负责新农政,以后大家要配合他,把咱们荆州府的新农政做好。”
  诸位知县站起来,行礼道:“郑大人。”
  郑谷昌站起来道:“各位有礼了。”
  张维兴站起来道:“你们先聊,本府还有些事要去处理。”
  说完,张维兴便起身离去。
  “恭送知府大人。”
  等张维兴走了,气氛就彻底放开了。
  荆州府通知李昌贵道:“郑大人是自己人,大家有什么话都可以直说。”
  郑谷昌喝一杯茶润了润嗓子道:“各位,本官在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北边过来的有钱人,他想在咱们荆州府购置田产1万亩,这只是初次购买,后面还有大头,谁手中还有惠泽田?”
  他这话已经说得非常赤裸了,毫不掩饰。
  “他可以出5000两的安心费,本官不想要这银子,这银子都可以给诸位。”
  他跟崇祯说的是8000两,跟在场各位知县报5000两,还有3000两自然是放到自己口袋了。
  这是赚了钱,又赚了名声。
  下面的知县立刻就炸锅了,随手就是5000两(约325万元)!
  大家都兴奋起来。
  便在此时,知府衙门外的人进来,急忙道:“王老爷,大事不好了,您管家说家里的家丁去收佃租,被一伙人给杀了!”
第41章
暴怒的皇帝
  所有人神色一变,王老爷更是面色铁青。
  王老爷怒道:“一群刁民!一群刁民!还有没有王法了!”
  荆州府左卫千户沈云沛立刻道:“王老爷,走,出去看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的,敢光天化日之下杀人!”
  这沈云沛本身就是王老爷的干儿子,每年都能从王家捞到不少钱,自然是王老爷的一条忠犬。
  一听说王家家丁收租被人杀了,立刻就自告奋勇。
  王老爷对郑谷昌作揖道:“郑大人,失陪了,草民去处理点家事。”
  “王老爷请。”
  王老爷和沈千户立刻出了门,沈千户又随即去掉卫所军。
  此时,崇祯带着那个田老三,一路朝江陵城(荆州城在明朝的称呼)而去。
  这一路上,看见不少乞丐,饿得是皮包骨头了,面相麻木,神色低落。
  崇祯心头震撼,这真的是大明朝最富有的粮仓江汉平原的老百姓吗?
  不是说这里是鱼米之乡的吗!
  不是说“湖广熟天下足”的吗!
  这里湖泊横纵,良田如梭,为何会有这么多人没有饭吃?
  前面不远处已经快要到江陵城了。
  江陵城就是后世的荆州城,明朝的城墙,一直保存到21世纪都非常完好。
  张凡前世小时候还经常去城头玩耍。
  越靠近江陵城,乞丐就越多,他们当中最小的看起来差不多才几岁,满脸泥垢。
  在21世纪,这样的年龄本来应该去幼儿园读书,在家里有吃不完的零食,还有各种玩具,家人把他们当宝贝一样捧在手心。
  可是在大明朝,在最粮食最充足的鱼米之乡,他们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还有小孩正在哭着说:“娘,我饿……”
  崇祯问田老三道:“荆州府那么多湖泊河流,大家为什么不去抓鱼吃?”
  田老三道:“这位公子,这荆州府的湖泊、河流,可都是官老爷们的,咱们哪敢随便去,半个月前,我邻家的张阿四,饿得实在不行,去湖里逮了一条鱼回去,被人告发给谢老爷,谢老爷家的人过去找他索要5两银子,拿不出来被活活打死了!”
  崇祯心头震撼,他的拳头捏得紧紧的,这些地主老爷就不拿老百姓当人看的。
  难怪明末农民造反那么频繁,难怪历史上李自成一呼百应!
  崇祯看向远处的桃花林,那桃花确实美,可再美的景色又有何用,底层的老百姓全部在饿肚子。
  李自成是被朕招安了,可再这样下去,招安了一个李自成,还有千千万万个李自成。
  这些人是要吸大明的血,剐百姓的肉,为自己的贪婪,使生灵涂炭。
  如此再这样下去,即便辽东打了胜仗又如何?
  历史上的大明不就是内部崩塌,建奴趁机入关么?
  到了距离江陵城外五里之地,崇祯看见一排排茅草房,密密麻麻,用泥土糊成,上面盖着干草,还有一些茅草屋已经倒塌,老百姓正在用泥土继续往上垒。
  他们一个个都饿得皮包骨头,三月春天虽然来了,但寒意还是有的,但他们只穿了很薄的一件布衣。
  布衣很脏,有的布衣尺码已经很小,大概从十几岁穿到二三十岁,都没有换过。
  来之前,崇祯对江陵充满了想象,对自己家乡的几百年前充满了想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