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1270

第420章
控局
  这朝堂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
  而作为皇帝,就是要将大家的利益,往国家的利益上疏导。
  整体来说,经过张凡一轮又一轮的整顿,朝臣们的方向算是扭过来了。
  至少不会再出现天启年间那种为了党争,毫无节操。
  至少,大家都往在新法的方向往前走。
  但撕逼这种事呢?
  还真的无法杜绝。
  就说成基命,吏部侍郎,相当于公司的人事副总。
  这个职位,还真的可以在大会上就部门某些人的不作为提出建议来。
  毕竟人事部门就是专门负责考核的。
  而黄道周这厮呢?
  翰林院学士,妥妥的高级副总裁(内阁)的预备干部,相当于大明朝智囊团的一员,他也是有资格说的。
  而黄道周这货现在说这番话,显然在翰林院待腻了,想趁机学杨所修,跪舔皇帝,在新政衙门里谋个一官半职的。
  但是,黄道周却不知道,自己跪舔错了时候。
  崇祯道:“黄爱卿你刚才说你赞同赵海彦?”
  “是的,陛下,臣赞同赵大人弹劾郑芝龙,凡是触犯新法者,皆当严惩不贷,否则新法威信何存?”
  崇祯道:“成大人,你难道也赞同赵海彦?”
  “回禀陛下,为君者,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臣只是认为,王在晋蛊惑陛下,其心可诛!”
  王在晋心里也是一团火,马德,这大明朝的官不好当啊!
  他现在算是体会到孙承宗之前的压力了。
  位置越是重要,攻击你的人就越多。
  因为那个重要的位置,必然权力很大,权力大意味着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
  这样一来,当然谁都想要。
  现在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政治投机分子们,都盯着他这个位置,都想他下台,然后安插自己的人。
  而偏偏王在晋和新政派的孙承宗还有矛盾,新政派也没几个人帮他。
  王在晋愤慨道:“成大人!你血口喷人!”
  他气得脸都黑了:“陛下,老臣忠心可鉴!”
  崇祯扫视一转,道:“看来诸位都知道朕派人将赵海彦的府邸给围了。”
  这下众人才安静下来,竖起了耳朵,专心听皇帝说话。
  “还有张凤翔的府邸,朕也派人围了。”
  皇帝的语气漫不经心,又有几分冷意。
  “郑芝龙这事,依朕看,到此为止。”
  黄道周道:“陛下……”
  “你们不是想知道为何朕派人将赵海彦的府邸给围了吗?”
  皇帝的语气突然有几分加重了:“赵海彦,朝廷的副都御使!勾结建奴,图谋不轨!”
  当他说最后几个字的时候,已经杀气森森,脸色彻底阴沉下来。
  皇帝此话一出,整个朝廷顿时一片死静。
  除了孙承宗、徐光启和顾炎武,其余所有人都内心震撼到无法形容。
  皇帝再扫视一转,冷冷道:“念!”
  方正化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副都御使赵海彦,吏部右侍郎张凤翔,勾结锦州总兵吴三桂,私通建奴,罪大恶极,国法不容,现吴三桂已伏法,赵海彦、张凤翔,夷族,抄家,钦此!”
  念完后,大殿内一片死静。
  吴三桂死了?
  大家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吴三桂什么时候死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有人都一头雾水,这个消息实在太突然,太劲爆。
  少顷,众臣才道:“陛下圣明!”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语气锋利:“一个副都御使,一个吏部侍郎,一个边军总兵,合谋私通建奴,这简直是大明朝的奇耻大辱!”
  “黄道周!”
  “臣……臣在。”
  “你还要赞同赵海彦么?”
  “陛下,臣冤枉,臣与赵海彦没有任何关系,臣一时糊涂。”
  你看,这事一公布出来,大臣们立刻开始与赵海彦撇清关系。
  崇祯又道:“成基命,你呢?”
  “陛下,臣忠君体国,忠心日月可鉴。”
  “行了行了,朕问你现在什么态度?”
  “臣与赵海彦并无任何关系。”
  皇帝道:“还有人要弹劾郑芝龙吗?”
  这下没有人吭声了。
  为什么?
  因为赵海彦的罪名一旦被定下来,就有可能是赵海彦以叛国贼的身份故意诬陷郑芝龙,挑唆君臣关系。
  这下谁都不愿意和赵海彦有任何关联了,哪怕一丝关联都不愿意。
  这可是夷族的大罪。
  “韩爌,你怎么看?”
  韩爌出列道:“臣以为,目前证据不足,有可能是建奴唆使叛徒挑唆君臣关系,当谨慎处理。”
  “好,那此事就此作罢。”
  “陛下圣明。”
  黄道周又道:“陛下,若是如此,臣担心朝堂上依然还有与建奴私通的汉奸,请陛下下令彻查,臣愿意配合自查!”
  黄道周此话一出,大家心里都开始骂他了。
  这厮典型的是想学杨所修做舔狗啊!
  你这么说,搞得好像我们都是汉奸似的。
  “大可不必!”皇帝道,“朕对我大明朝的每一个官员都是绝对相信的,君臣如父子,君父岂有不相信臣子的?那岂不是乱了朝纲!”
  众臣齐呼道:“陛下圣明。”
  黄道周也不敢再说什么。
  郑芝龙的事,因为赵海彦的敏感身份,而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只有皇帝自己知道,郑芝龙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这一日,大明日报的头版就是张凤翔、赵海彦和吴三桂卖国。
  整个北京城都轰动了。
  到中午吃完饭,王承恩说道:“皇爷,吴国贵在外面听候圣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