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1270

  因为目前新的商业都还是一片混乱之象,需要一个榜样。
  而大明朝大多数省是内陆省,内陆省的商业模式与沿海省的还是不太一样的。
  内陆省更多的可能是内销。
  所以要单独成立一个“经济特区”来做一套可以在其他内陆省复制的商业模型。
  这样,其他省才有方向,即便是实际情况不太一样,也可以做参考,在这个基础上创新。
  要不然,任由各省布政使这么放飞自我地望下去,何年何月商业时代来能到来?
  等黄宗羲走后不久,孙承宗进来了。
  “陛下,目前在杭州湾的40艘战列舰已经准备完毕。”
  “你估计这一次作战,彻底消灭红夷人的势力,需要多久?”
  “老臣对东南不甚了解,不过老臣仔细看完了熊文灿的奏疏,若是十月抵达台湾与福建之间的海域,两个月拿下台湾,老臣认为是可以办到的。”
  孙承宗顿了顿,道:“不过,郑芝虎今天刚刚呈递上来了一份奏疏,说是目前他那边人力不足,无法提供3万人。”
  崇祯眉头立刻就皱起来了,语气也沉下来:“那他能提供多少人?”
  “说是五千人。”
  “五千?”崇祯的脸这下就彻底阴沉下来了,“为何只能提供5000人?”
  “说是料罗湾之战,损失惨重,现在兵力不足。”
  这就是胡扯了。
  崇祯心头有些恼怒,料罗湾之战,他可是给了郑家100万两,料罗湾之战的当日,天武军可是后来也到场了。
  而且按照之前郑家提供上来的伤亡数字,也绝对不可能现在只能提供5000兵力。
  看来这个郑芝虎和郑芝龙的想法完全不一样啊!
  崇祯有理由相信,这5000人,郑芝虎还是看在郑芝龙的面子上给的。
  “这件事你怎么看?”
  孙承宗叹了口气,沉稳道:“依老臣看,郑芝虎是不想出人,不出人倒也罢,老臣只是担心,天武军对台湾人生地不熟,作战的时候,吃了这方面的亏。”
  “这件事你去跟郑芝龙商议一番,不要逼他让郑芝虎出人,最主要的是让郑家出一部分对台湾非常熟悉的人,弥补天武军在这方面的空缺。”
  “是,老臣知道了。”
  孙承宗捋了捋胡子,又道:“陛下,看来郑家并不是真的臣服于朝廷。”
  “这是当然,郑芝龙麾下有数万之众,人数众多,他们怎么会甘心于臣服。”崇祯看着那张地图的东南海域,目光逐渐变得锋利,“先不急,将台湾拿下来,大战略的进度是最重要的,等《商税法》出台后,朝廷以《商税法》的名义,整顿东南海域。”
第424章
大军南下
  熊文灿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到十月二十日的时候,熊文灿已经筹备到了足够的粮食。
  这个时候,郑芝虎已经接到了郑芝龙的信。
  郑芝龙在信中千叮万嘱一定要筹备到3万人,但郑芝龙最终还是只给了5千人。
  不过,他也不敢完全驳了郑芝龙,至少郑芝豹和施大瑄在这五千人中。
  这说明这五千人绝对不是随便找来凑数的。
  早在九月底的时候,远在爪哇的巴达维亚(后世印尼雅加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
  荷兰远东总督简·皮特斯佐恩·科恩神色铁青,他愤怒道:“汉斯这个愚蠢的家伙,他应该早一点将情报汇报上来!”
  办公室外面都能听到他的怒吼,就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一样。
  屋内的人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大家都非常清楚这位总督的脾气。
  简·皮特斯佐恩·科恩是一位冷酷的军人。
  他对所有人都极其严苛,而对殖民地的人,更是惨无人道。
  在荷兰国内,他是英雄,但在这里,没有人喜欢他。
  他用军队肆意镇压所有殖民地的反抗,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反对他的,一律杀无赦。
  他的铁血政策,为荷兰在远东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所以,东印度公司那十七位至高无上的股东都非常喜欢他,而且信任他。
  要知道,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权力非常大,它可以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可以对外代表国家签订协议,还可以组建自己的军队。
  荷兰人在全世界拥有大量的雇佣兵和正规军,他们的战舰扬帆海上,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个时代的领先性,巨额的财富朝荷兰汇聚。
  拥有大量的钱,武装力量就会更加强大。
  简·皮特斯佐恩·科恩的助理凯尔特说道:“总督阁下,要不将军队从台湾撤回来,战线集中到远东诸岛?”
  “狗屎!”简·皮特斯佐恩·科恩怒骂了一句,丝毫不留情面,“你们知不知道台湾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它是联系东方大陆的枢纽!没有了它,我们休想和东方大陆做生意!我们将失去巨额的财富!汉斯那头蠢猪!当初我真该一枪毙了他!”
  “还有,这一次看在上帝的份上,我不予追究,谁再说放弃台湾,我就将他吊死!”
  屋内所有人都吓得不敢说话,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传我的命令,让汉斯必须搞定那个郑家的人,所有的贸易都不准断,如果出现问题,我把他扔到海里去喂鱼!”
  “好的,总督阁下,我现在立刻就以您的名义给汉斯写一封信。”
  十月二十日下午,汉斯接到了从巴达维亚送来的总督信函。
  看完后,汉斯长长舒了一口气,还好总督阁下并没有处罚自己,否则自己的官职肯定保不住了。
  汉斯也写了一封信,给谁写信?
  当然是郑芝虎。
  虽然荷兰人被打败了,但是郑家却并不想赶尽杀绝,和荷兰人死磕不符合郑家的利益。
  郑家是商人,郑芝虎一直认为,只要荷兰人不侵犯自己的利益,荷兰人在不在台湾都没有关系。
  而荷兰人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南洋的贸易,和荷兰人合作,符合郑家的利益。
  这就是郑芝虎不愿意派更多兵的直接原因。
  但朝廷这一次压下来的军令很强势,郑芝龙又书信往来,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十天后,郑芝虎接到了汉斯的信,看完后,他将信给了郑芝豹看。
  郑芝豹看完后,说道:“二哥,我认为,红夷人不能撤出台湾,若是台湾被收复了,朝廷委派官员过去,到时候我们郑家就没有办法在那里自由自在收钱了。”
  “相反,若是红夷人留在那里,对我们在南洋的生意大有好处。”
  “我能不知道吗,现在五千人都已经召集完了!”郑芝虎皱起了眉头,“难道要散了?”
  “硬着头皮打吧,朝廷未必就是红夷人的对手,到时候我们尽量在一边观看。”郑芝豹这样说着,“李性忠只有十八艘战船,炮弹的数量都未必够,到时候登岸作战,人数肯定也不够。”
  “眼下只好这样了。”
  十一月五日清晨,一直驻留在杭州湾的40艘战列舰扬帆出发了,它们的目的地是泉州港,与李性忠会合。
  这一次征讨红夷人的统帅就是李性忠。
  由于抓住周可言立了大功,他被军委会授予了少将的军衔,负责收复台湾。
  十一月八日,泉州港,市舶司衙门。
  周延儒正在宴请天武军少将李性忠。
  作为负责大明市舶司的府堂大臣,周延儒现在的处境其实非常艰难。
  因为目前开设的市舶司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广州,一个是泉州。
  这两个地方的商船、贸易,其实都是被郑家控制的。
  如此一来,市舶司非常尴尬。
  “李帅,来,喝酒。”
  “周府堂,您客气了,下官不过是军中老粗,哪担得起您亲自敬酒。”
  “李帅现在立了大功,深得圣眷,以后我还要多仰仗李帅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