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1270

  必然是各种山珍海味。
  但这一桌子菜,已经是他们搜遍了周围,搜上来的一桌。
  若是平时呢?
  恐怕也没有什么肉吃。
  现在大部分肉都是在定向给军队补给,国营的猪肉厂是不对官员,也不对私人开放的。
  这里是什么地方?
  是大安山!
  是煤矿厂!
  煤矿是国家的战略资源!
  所以,这里应该是国家战略地之一,虽然它不大。
  既然是国家战略要地,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大力支持啊!
  苦自己可以,但不能寒了下面人的心。
  这是一个合格领导者要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
  更何况现在朝廷不是没钱。
  “都起来坐下。”
  众人这才又坐下。
  崇祯看着顾炎武、王徵等人,说道:“还是朝廷没有重视这里,煤矿,是大明朝的战略储备,它的存在,和粮食的地位是一样的!”
  “从今天开始,朕就亲自来推动相关的衙门,对煤矿加大重视和投入!”
  众人道:“陛下圣明。”
  众人吃完饭后,皇帝又让郭永义带他出去,去了矿厂。
  “郭爱卿。”
  “臣在。”
  “这里有那种特别勤劳的吗,就是一天挖的比别人都多的。”
  郭永义微微一怔,连忙道:“有。”
  “叫什么名字?”
  “张来福。”
  “张来福?”崇祯笑道,“这个名字不错。”
  “是啊,这家伙一天可以挖一万斤,是别人的两倍!”
  崇祯问道:“同样的俸禄,为何他比别人挖的多?”
  “他说他力气大,每一天不用完,心里难受。”
  崇祯笑起来,周围的人也跟着笑起来。
  “好!去将所有人都召集起来。”
  “这,陛下,这是要……”
  “朕有话要说。”
  到下午的时候,便让人将所有的民工召集起来。
  大家放下手里的工具,到了一边的空地上。
  皇帝说道:“哪一位是张来福?”
  一个瘦瘦高高的男子站了出来,大约二十出头的样子。
  “俺是张来福。”
  “听说你一天能挖1万斤?”
  张来福憨厚笑道:“那是煤松的时候,如果比较硬,俺一天也就能挖6000斤。”
  “好!”崇祯走过去,从腰间掏出一块玉佩,“这块玉佩是朕随身携带的,朕现在将它奖赏给你。”
  皇帝此举顿时让所有人震惊。
  郭永义瞪大眼睛:“陛下……”
  那张来福也有些发懵。
  一边的顾炎武提醒道:“还不快接下。”
  张来福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道:“多谢陛下恩赐。”
  崇祯道:“诸位一定很奇怪,朕为什么要奖赏张来福。”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皇帝身上。
  “煤可以做什么?”崇祯大声道,“煤可以燃烧,可以煮饭,煮水,可以取暖。”
  “这就是煤的价值。”
  “而煤被诸位从地下挖出来,诸位就是在创造价值。”
  “同样的俸禄,张来福挖的煤最多,这叫创造的价值最大。”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创造价值。”
  “我们为什么要创造价值?”
  “一是为了让我们有吃的有穿的,二是让别人也有吃的,也有穿的。”
  “只有大家都有吃的有穿的,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更好。”
  “我们的下一代,才不会愁吃愁穿,你们的孩子,才不会饿肚子,不会在冬天喝着凉水。”
  这些人没读过什么书,你要真只跟他们说创造价值,他们也未必都听得懂。
  但你若是跟他们说他们的孩子,他们立刻就知道了。
  传承,为后代谋福,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优良传统。
  我们可以自己省吃俭用,可以风餐露宿,但我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我们能给的最好的。
  全场肃静,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地看着皇帝。
  没想到自己挖个煤,居然还能为自己的孩子!
第447章
这是一笔可以赚大钱的好生意!
  离开大安山后,崇祯立刻返回京师。
  一路上,他问顾炎武道:“之前朕说的那些话,都记录下来,传出去。”
  “是。”
  皇帝说的话,自然是大明朝的风向标。
  大变革的时代,下面一大堆的人整天绞尽脑汁想要迎合圣意,给自己创造政治机会。
  既然那么多人想投机倒把,崇祯当然要给他们机会。
  顾炎武突然说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还请陛下指教。”
  “你但说无妨。”
  “朝廷已经给钱给他们了,已经满足了他们的生存,为何陛下还要奖励那个张来福?臣在想,不奖励他,和奖励他,民工们每天挖的煤也是差不多的,没有直接效果。”
  崇祯道:“你能想到这一层,已经很不错了,目前的确没有太直观的效果。”
  “但是,朕不仅仅是给大安山矿场的人看的,朕是要给天下人看。”崇祯看了他一眼笑道,“朕要告诉天下人,劳动是光荣的。”
  顾炎武沉思起来,看来这挖煤的事情,皇帝不是说着玩的。
  顾炎武又说道:“陛下,臣还是不太明白,为何朝廷需要大力开采煤矿,老百姓煮饭大多数用的是干柴,挖煤需要大量投入民工,需要花费巨量的钱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