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5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1270

  郭怀义一脸期待:“好汉,如何,好汉,这是绝对赚钱的机会,咱们一起合作。”
  崇祯道:“杨六爷和杨七爷逃到哪里去了你知道么?”
  “他们自然是回了泉州府的白礁港。”
  崇祯大袖一挥:“那就劳烦你跟我们走一趟泉州了!”
  郭怀义愣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已经被人拖了下去,他高喊道:“好汉,好汉饶命啊……”
  随后,崇祯直接向泉州赶去。
  阎应元道:“公子,这龙岩县郭家养私兵,又在地方上大肆开采铁矿,必然也是如王志一般强征百姓,我们就这样一走了之么?”
  崇祯道:“解决一个郭家,并不能解决问题,在福建省还有许多个郭家。”
  “公子的意思是直接去泉州问罪郑家?”
  崇祯也不正面作答,只是道:“你可知为何南方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一路看来,利害全系于郑家。”
  “解决郑家,并不能彻底解福建的局面。”崇祯摇了摇头,“福建省今日之局面,绝非一个郑家造成的。”
  阎应元似懂非懂:“还请公子明示。”
  “你想想,我们现在解决掉郑家,假如郑家不存在了,地方上就没有郭家了么,没有王家了么?”
  “卑职明白了,公子的意思是,地方吏治不作为,若欲解决问题,当行朝廷法度,安万民之心。”
  “如何行朝廷之法度?”崇祯又问起来,“朝廷法度三令五申,福建、江西依然如此,为何顺天府能安宁?”
  崇祯这问题看似问了一句废话,但实际上道理往往都在最浅显的表面。
  这种很容易被忽视。
  阎应元发现和皇帝说话,真的是一件极其费脑的事,皇帝的各种问题,总是问得非常飘忽。
  有时候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绝对不简单。
  如何行朝廷之法度?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水平了。
  但具体又隐射到顺天府和福建省的对比中,所以,回答则必须具象化,而不是如朝堂那样提出大的理论。
  所以,这个问题,的确难倒了阎应元。
  “卑职愚钝。”
  “顺天府没有郭家和王家,是因为崇祯二年,京卫军在土改的时候,杀了一批地主,法度严明,无人再敢如此。”
  “为何福建省敢如此,因为天高皇帝远。”
  “你可知天高皇帝远意味着什么?”
  阎应元不敢接话了,因为他知道,答案很简单,天高皇帝远意味着朝廷管不了,地方上当然就放飞自我。
  但是,他如果说了这个答案,皇帝又会立刻问道:那如何解决天高皇帝远的问题?
  这才是根本。
  你要说朝廷没有派人下来么?
  当然有!
  廉政督察府的人,按察司的人,甚至还有锦衣卫潜伏在民间。
  但为何还有像现在这样的情况发生?
  一个原因:大明朝太大了!
  那到底如何解决?
  答案很简单:多修路!
  从长远来看,这是个社会学问题。
  “天高皇帝远,意味着朝廷放再多人下来,都可能看不到。”
  “但是,如果有一天,从福建出发,3天就可以达到北京,并且一路上非常安全,还有王志敢在县里如此大胆到处抓壮丁么?”
  阎应元心中似乎抓到了皇帝说的重点,心头微微一震。
  五天后,泉州府,白礁。
  白礁是泉州市舶司所在,也是朝廷规划出来的新的海港。
  九龙江和西溪两条河流在这里交汇出海。
  它的东面隔海就是后世的厦门。
  料罗湾之战后,郑家的海军,以及朝廷的海军,都驻扎在了这里。
  受到开海新政的影响,大量的商人开始在这里汇聚。
  不远处也已经开始建造城墙。
  规划虽然暂时还很脏乱差,不过所有人都在忙着,这里的变化也非常快。
  当崇祯到来的时候,立刻引起了这里驻扎官兵的注意。
  情报立刻传到了总兵府衙门。
  而此时此刻正在总兵府衙门和郑芝虎喝茶的杨六和杨七都露出了一丝惊讶。
  杨六问道:“这些人都做什么打扮?”
  那军官道:“听说皆着玄色劲衣,人人神色冰冷,佩刀骑马。”
  “多少人?”
  “约三千人左右。”
  杨七道:“这就对了!”
  郑芝虎一脸疑惑:“两位认识这批人?”
  “前些日,我们去龙岩县视察铁矿,遇到了一伙歹徒行凶,恐怕就是这些人了!”
  郑芝虎脸色一沉:“你们是说,这些人就是差点杀了你们的那些歹徒?”
  杨六道:“可能性非常大,三千多人,而且人人骑马佩刀,这不是随便就能集结起来的。”
  杨七紧接着道:“郑帅,卑职建议,立刻调兵,否则必将引起大乱!”
  郑芝虎沉思起来。
  福建省怎么会突然多出这么一支人马?
  现在白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自从开海新政颁布下来后,各路的商人很是活跃,也出现了不少大规模的商队,动则数百人的。
  甚至有上千人运输丝绸和茶叶出海的。
  但是这一来来数千人,而且人人配备马匹的,还是第一次见。
  难道是江西的虎贲卫?
  不可能,军队在没有军委会调兵函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随意走动的。
  而且也没有必要到白礁来。
  天武军现在在白礁就有一个海港,也有一些天武军驻扎,根本没必要调动其他军队过来。
  想了一会儿,郑芝虎还是决定派人前去。
  三千多人马,突然到白礁,实在太危险了。
  “国助!”
  “卑职在!”
  “给你一千人,你速速先去见那些人的首领,不要急着动手,拖住对方。”
  (李国助,日本华侨李旦的儿子,李旦以前是郑芝龙的老大)
  “末将领命!”
  “杨六杨七,你二人一同前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