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1270

  但也全部被扣押了。
  郑家一共到底有多少艘船?
  战船和商船加在一起,有700多艘。
  郑家的总资产有多少?
  差不多三千多万两!
  这是什么水平?
  天启年间,朝廷一年的税收差不多是一千万两左右。
  张凡在整个南直隶和半个浙江,抄家才抄出来了1.3亿两。
  一个郑家的资产,就有3000多万两。
  绝对是富可敌国的存在!
  这些钱哪里来的?
  航海贸易啊!
  如果郑家真的铁了心要在海上发展,张凡一时间还真的那他们没办法。
  好在是郑芝龙本人是一个中原王朝的信仰者。
  这给皇帝省下了许多麻烦,局面才一度发展到现在。
  试想想,如果郑芝虎不愿意归顺朝廷,雄踞东南海域,青霉素如何抵达安南?
  即便安南成功收复,粮食如何运到京师?
  八月三十日,正在后院骑马射箭的崇祯突然接到了新航线上的一个大好消息。
  什么大好消息?
  当然是温体仁传回来的。
  安南国北边红河平原成功收复!
  这捷报本来是要传到北京的,不过在送信的士兵在白礁港靠岸补充粮食,听说皇帝陛下就在白礁港,立刻将温体仁的信送来了。
  看完温体仁的信,崇祯整个人瞬间精神抖擞起来。
  黎氏、郑氏全部被弄死,黎朝朝堂上的权臣一个个被杀干净。
  温体仁的效率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高!
  有意思!有意思!
  越南的几大平原,其一是红河平原,其二是最南部的九龙江平原。
  明朝安南国的国度升龙城便在红河平原的腹地。
  这一步,拿下了升龙城,相当于已经占领了红河平原。
  可以开始运粮食了!
  没错,开始运粮食吧!
  顺天府现在应该已经非常缺粮食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
  新航线随着郑家的问题慢慢化解,风险的确在降低。
  但是,红河平原的粮食,也不能直接抢吧?
  直接抢就是抢安南国老百姓的。
  能不能抢?
  从武力值来说,肯定可以抢。
  但从长远来看,能不能抢?
  当然不能!
  大明朝以前就干过这种事,那是成祖年间,大明朝在安南设置了交趾布政司,让现在的安南成为大明朝的一个行省。
  可是,接下来在地方上的统治遇到了许多问题。
  例如各方势力的反抗。
  就说成祖到宣宗年间,大型反抗暴动次数就高达61次。
  因为在唐朝以后,交趾脱离中原王朝统治几百年,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王国意识。
  明朝每年要在交趾行省投入军费300万两,每年收上来的税却只有7万两而已。
  所以宣宗年间,就直接撤兵了。
  这和后世的美帝在各地撤兵有些类似。
  总体来说,国家不是慈善机构,坐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和大臣,都得懂得算账的。
  现在呢?
  难道崇祯面临的局面也是如此?
  那收复安南还有什么作用?
  当然也的确可能会遇到大规模的反抗。
  不过,作为21世纪的大好青年,张凡一直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问题?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并存的。
  而安南虽然有了王国的概念,但是其本身内部的阶级矛盾是非常尖锐的。
  如果不是成祖年间派过去的大明官员贪得无厌,在当地横征暴敛,也不会激发如此剧烈的反抗,当地的地主豪强更没有机会组建起大规模的农民来反抗大明朝的统治。
  说到底,阶级矛盾才是主要矛盾。
  所以,想要消化安南国,是不能直接抢的。
  那怎么办?
  买啊!
  可是,不是说朝廷没钱了么?
  怎么可能没钱了!
  印银钞?
  不不不,银钞岂是脑袋一拍就能印的?
  且不说印大量银钞本身需要大量时间。
  就算将银钞送到安南升龙城,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强迫安南国老百姓接受银钞。
  即便是大明朝的老百姓接受银钞也用了好几年时间。
  那么钱从哪里来?
  郑家不就刚交了一笔钱么?
  而且有一个经济学问题现在摆在张凡面前?
  什么经济学问题?
  朝廷现在在大规模推行银钞,民间在大规模用银子兑换银钞。
  朝廷现在其实是有许多储备的银子的,这些银子在明面是不能在国内投入使用的,因为官方现在正在大力扩大银钞的使用。
  如果再将银子投入民间,就是在挤兑银钞,对新政是不利的。
  好了,解决方案就来了。
  官方不能在国内用银子,安南总可以吧?
  没错,可以将这些银子当成外汇储备来使用。
  至少在崇祯七年,银子还是国际通用货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