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6/1270

  才三年时间,便将上海运作得井井有条了。
  纺织厂办起来了,港口也建起来了。
  不过,这还远远没有达到崇祯想要的规模。
  在崇祯心目中,上海的地位是未来东方最大的港口之一。
  这里必然有成千上万的商船停靠,每天吞吐巨量的货品,将大明朝江南一带的手工艺品运输到南洋,西方等诸多国家。
  将来也必然会有全世界各地的人来这里谈生意,做买卖。
  李岩突然说道:“不瞒陛下,眼下上海府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了。”
  “你此话怎讲?”崇祯看着他,“你给朕看的这些,不是都很好么?”
  “臣不敢欺瞒陛下。”李岩顿了顿,说道,“缺人。”
  “缺人?”崇祯诧异地说道,“目前上海府有多少人?”
  “15万人。”
  “总人口?”
  “总人口。”
  “那的确是少了一些,你没有去跟洪承畴商量,让他从其他地方调一些人过来?”
  “这个,说是说过……”
  见李岩吞吞吐吐,崇祯就明白了。
  洪承畴不愿意。
  洪承畴现在是几省总督,统辖军政和民政。
  李岩如果真的要吸引许多人来上海,办法有两个。
  一是靠硬实力,让人能舍弃原来的故土,拖家带口过来。
  二是找洪承畴协助,让洪承畴动用民政调令,强制调一批人过来。
  显然,这两种办法李岩都做不到。
  不是他能力不行,是现实如此。
  上海港虽然建立得有模有样,但毕竟连城墙都没有搭起来,还只有一些街道而已。
  这与南直隶其它城相比,和乡下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洪承畴,本身一大堆的事,当然,出于私人的原因也有。
  李岩这几年在政治上太冒头了,被人忌惮。
  洪承畴将他列为潜在的对手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朕正好要去南京城走一趟,你就跟朕一起去,朕来跟你讨要一些人过来,如何?
  “臣谢陛下圣恩。”
  “谢就大可不必,朕还希望你尽快将上海府治理起来。”
  “臣绝不辜负陛下所托。”
  十二月初十,南京城,小雪。
  与北京城的威严、厚重不同,南京城秀丽、典雅,如同一个饱读诗书的女子。
  得知皇帝陛下圣驾莅临,一大早,南京城所有的官员都出城恭候。
  到了上午11点的时候,崇祯抵达南京城前。
  百官拜道:“恭迎陛下圣安,万岁万万岁。”
  “都免礼吧。”
  说完,崇祯便带着人一路进了南京城。
  南京的紫禁城乾清宫已经被收拾好。
  崇祯坐在正中间,火炉烧得正旺。
  洪承畴在一边汇报东南诸省的情况。
  等汇报完后,崇祯才站起来,他说道:“朕现在只关心一个问题,商税!”
  “这份汇总上的每一笔税是否都能查到具体的人?”
  “回禀陛下,可以。”
  “好,国税局认真给朕查!每一笔都要核实清楚。”
  国税局的官员们道:“臣等领旨。”
  “洪爱卿,朕还有一件事要与你商议。”
  “请陛下明示。”
  “李岩那边缺人,你看从你这边迁移二十万人过去,如何?”
第517章
郑翀脑子被驴踢了?
  洪承畴也不立刻表态,而是阐明原因,他说道:“兹事体大,若是强行迁移,臣担心引起民愤。”
  “引起民愤倒不至于,用政策上的优待去解决即可,元上都城和北府不都源源不断有移民么?”
  “陛下,南直隶也是元气大伤,需要人口休养生息。”
  崇祯却已经不想和洪承畴商议了,直接下命令,说道:“就这么定了,给20万人给李岩,朕要他们明年第一季度就开始动身。”
  洪承畴连忙说道:“臣领旨。”
  他说得爽快,但实际上也是极不愿意的。
  “你们都先下去。”
  其他人道:“臣等告退。”
  大殿内只剩下崇祯和洪承畴两人。
  说完李岩的事,崇祯突然换了一个话题:“洪爱卿,你当年在陕西做参政?”
  “是的,臣天启三年担任陕西承宣布政司衙门左参政。”
  “你在东部军区也待了三年半了吧。”
  “臣是崇祯四年奉命南下平叛,算起来,也的确有三年半了。”
  “东部军区现在有多少军队?”
  “回陛下,正规军6万,其中骑兵有1万,重步兵有2万,火枪手有2万,其余的是火炮手、工兵,另外,预备役有5万。”
  “这都是你的功劳。”
  “都是陛下垂怜臣。”
  “现在东部军区已经稳定了,并且东部并无大战事,朕觉得你继续在这里,实在是埋没了人才。”
  洪承畴立刻心思飞快转起来。
  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皇帝对自己不满?
  崇祯瞥了一眼洪承畴,说道:“你不必担心,朕说的是真话,现在将你放在这里,的确是埋没了人才。”
  “据最新情报,西北蒙古有异心,西部军区已经在筹备中,曹文诏任职西部军区大都督,朕要调你去做西部军区总督,你敢不敢?”
  洪承畴心头一震,西军总督!
  他连忙说道:“陛下让臣去哪里,臣就去哪里!”
  “西部军区的情况比东部还要复杂,你可要想清楚了,办得好,朕自然是另有封赏,办不好,军法一个不能少。”
  洪承畴当然清楚,西北有郑崇俭、杨鹤等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