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1270

  城楼上的惨叫声和喊杀声,半个银川城都能听到。
  双方的兵源都接连不断往上补充。
  到后半夜的时候,三面开始攻城。
  按照固始汗原有的计划,两个小时攻下镇远关,一天之内攻下银川城,然后以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威势,半个月之内荡平宁夏镇的其它堡垒。
  半个月时间,陕西根本反应不过来。
  等打残了宁夏镇后,就可以兵锋南下,直入关中,击穿明朝西北一半的防线。
  击穿后,俘虏汉人,抢夺资源,然后回撤。
  集中兵力对付甘肃镇。
  北宋时期的李元昊就是利用骑兵机动性在西北横冲直撞,控制了河套走廊,建立了西夏。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但现在第一个问题是镇远关就浪费了一天时间,导致宁夏镇有了反应时间,银川和各个堡垒都开始坚壁清野。
  这无疑加大了固始汗击穿宁夏镇军防的难度。
  第二天上午,攻城还在继续。
  第三天,攻城还在继续。
  第四天、第五天。
  狭路相逢勇者胜!
  瓦剌人誓要夺下银川城,明军誓要守住银川城。
  固始汗终于坐不住了。
  按照这样下去,即便攻下了银川城,后面也不好办了。
  他要的是快速打击宁夏镇,击穿明军防线,直入陕西。
  这一日的营帐中,固始汗正在喝着闷酒。
  “大汗,奴才倒是有个建议。”
  固始汗看着一边的济尔哈朗,这家伙几年前投奔而来,却是出了不少点子,而且多有军功。
  “立刻兵分三路,快速打击其他堡垒,时间不等人!”
  “银川城久攻不下,我不放心。”
  “大汗,银川城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若是我们能在十月二十日之前击溃宁夏各个城堡的防线,便能进入陕西了。”
  “只要我们进入陕西,就能够快速获得大批补给和财富。”
  固始汗沉思片刻,说道:“巴图尔。”
  “在!”
  “你率领你准噶尔的五万勇士,从左路出发,十月二十日之前,打到豫望城(平虏所),你可否办到?”
  “末将遵命!”
  “济尔哈朗!”
  “奴才在!”
  “本汗给你三万人马,你从右路出发,同样要在十月二十日之前,打到豫望城,你们在豫望城会合,本汗攻破银川城后,便抵达豫望城!”
  “遵旨!”
  固始汗分出两路,自己留在银川城。
  第六天,外城被攻陷,明军和瓦剌人的尸体堆满了外城。
  第七天,银川城内城破,双方开始巷战、鏖战。
  用了整整七天时间!
  这个时候,巴图尔和济尔哈朗的两路大军也开始疯狂地在宁夏镇横扫。
  到十五日的时候,济尔哈朗连破平羌堡、宁化寨、玉泉营、大坝堡。
  十六日,抵达广武营后,开始横渡黄河,快速朝豫望城挺进。
  十八日,济尔哈朗抵达清水河畔的红城堡。
  此时,洪承畴的左路大军离清水河畔只有二十里。
  这一日,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
第555章
曹文诏的战功
  十八日这一天,不仅仅洪承畴的左路大军抵达了清水河的红城堡。
  曹文诏的右路大军也抵达安边所。
  这里是宁夏镇与陕西的交界之处了,巴图尔的5万大军也已经在击穿宁夏防线后,抵达了甜水堡。
  甜水堡距离豫望城仅有七十里,一天之内就可以抵达,离安边所只有五十里。
  眼下,济尔哈朗与洪承畴离得非常近了。
  巴图尔与曹文诏离得也已经很近。
  而且,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来了。
  巴图尔和济尔哈朗任务在身,两天之内必须赶到豫望城。
  洪承畴和曹文诏也任务在身,他们必须尽快赶到宁夏中卫和宁夏后卫。
  他们必须在弄下中卫和后卫建立起坚固的防线阵地来掣肘敌军的继续南下。
  直到傍晚的时候,探子向曹文诏汇报西北方向十里的甜水堡出现大量瓦剌敌军,曹文诏这才警惕起来。
  他无法确认对方的人数,所以没有贸然进攻。
  雪越下越大,探子们正在各地活跃。
  很快,巴图尔的探子也发现了曹文诏这支明军。
  此时的巴图尔和曹文诏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从十月初六到十月十八日,这十二天,巴图尔从银川城,一路攻城拔寨,连破明军十余城寨堡垒。
  这样的战绩,让巴图尔感觉自己飘到了天上。
  对他来说,路上遇到明军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他感觉自己都快要胜利到麻木了。
  所以,他下意识地做了一个决定。
  什么决定?
  分兵一万,立刻剿灭这一支明军,然后他自己率领其余大军往豫望城赶。
  灰色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白色。
  周围的甲里没有人烟,不少人都拖家带口往南逃。
  一队队瓦剌骑兵从雪原上呼啸而过,快速朝安边所靠近。
  不多时,就有人将瓦剌人来袭的消息传到了曹文诏那里。
  曹文诏说道:“瓦剌来了多少人,一定要探明!”
  半个小时之内,情报密集地往曹文诏送。
  确定了,这支瓦剌军有一万人!
  一万人?
  曹文诏:我刚来陕西做西军都督,就有人急不可耐送战功!
  他不再犹豫,立刻开始组织队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