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6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1270

  在底层老百姓和地主阶级两者之间,崇祯选择的是老百姓,皇太极选择的是地主阶级。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皇太极不是21世纪的穿越者。
  而且辽东地盘有限,统治阶层又是女真人,怎么可能真的解放下层的汉民呢?
  如果真的照搬了崇祯的,皇太极早就自行嗝屁了。
  十月三十日傍晚,大雪覆盖了大半个辽河平原,此时此刻的温度至少有零下十二三度了。
  雪原上只剩风雪“呼呼”的声音。
  但不多时,就有一队队运粮的车队沿着辽东的公路行驶而来。
  大批大批的粮食正在往辽河边的明军城堡运输。
  又过了一会儿,大批身着青色棉大衣的辽东军队列整齐地走来。
  这几日,西平堡一带的明军明显增多。
  袁崇焕从宁远、大兴堡、松山等地开始大规模征调军队赶往辽河的城寨驻扎。
  短短的十天时间,就有5万精锐被动员起来。
  而且从十月中旬开始,袁崇焕就不断给北京写信,要求军委会发布预备役调兵函,征调十万预备役奔赴广宁。
  事实上,在接到辽东最新情报的时候,军委会也很配合的对辽东发布了预备役调兵函,立刻在辽东之地征调十万预备役出来。
  这些预备役在哪里?
  就在辽东,只要辽东督师府接到了军委会的调兵令,就可以快速征调,然后编入正规军队中。
  但是问题来了。
  什么问题?
  军委会这么玩,言官们不干了。
  言官们为啥不干了?
  因为言官们觉得军委会的行为有些越界了。
  为什么这么说?
  皇帝不在,你说调兵就调兵?
  你是想当霍光还是想当曹操?
  或者……该不会是董卓吧!孙大人!
  于是,在这个原本边境告急的时候,朝堂上突然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口水战。
  原本行政体系里的官员是没有权力干涉军政的,可现在不是军政的问题,是大家一致觉得军委会权力过大了。
  今日他们能向辽东发布调兵令,明日是不是能在顺天府发布调兵令,或者是不是能把北京城围起来?
  朝堂大臣们这种担忧,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没事找事。
  自古以来,兵权都是极其敏感的。
  按照大明朝的规矩,调兵的最终拍板人必须是皇帝本人,否则一切私自调兵的人,都视同谋逆。
  即便是司礼监签字盖章都无效,必须皇帝本人的“皇帝信宝”。
  并且还要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讨伐诏令。
  可现在都没有,就一个司礼监签字盖章了,就发到了辽东,这种粗暴的流程,简直让北京城所有的官老爷们都睡不着觉了。
  十月三十日这一天,军委会就被围堵了。
  从内阁、六部九卿,到各个新政衙门的官员,全部到了。
  这些人比那些催更的读者更可怕,他们将军委会围堵得水泄不通,要求孙承宗自行辞去元帅的职务。
  廷议之后,大家一致推荐英国张维贤担任。
  七十好几岁的张维贤,一听说那些扯犊子的家伙把自己拉进去了,差点没有跳起来过去一人一巴掌。
  张维贤当然不想去。
  现在这种敏感时期,谁碰谁完蛋,他只想老老实实做个老透明。
  可大家不让啊,十几个重臣跑到英国公府,连拖带拽,将英国公硬拉上车,然后将他强行送到皇宫内的军委会衙门。
  在这个大雪纷飞的下午,一百多名官员就聚集在这里,站在雪地里。
  用韩爌的话来说:边关的事边关去想办法,但这权力架构的事关乎朝堂纲纪,今天天王老子来了,也得有个交代。
  有人说这是新派和保守派的一次交锋,保守派趁机搞事情。
  还有人说,军委会的确越权了。
  只有被强绑过去的英国公才知道,这事不是看起来的这么简单。
  这事其实已经牵扯到皇帝对中枢权臣换人的层面。
  最后,英国公到了,大家都非常礼貌地对英国公行礼,表示希望英国公来主持大局。
  张维贤脸上的横肉跳了几下。
  他微笑地注视着众人,仿佛很开心。
  但其实内心骂道:你们这些狗日的,就是想把老子推出来做你们的刀子!
  最后孙承宗实在无奈,拿出了皇帝的圣旨,并且派人去将懿安皇后张嫣请来,加上张嫣手中的那份圣旨,才勉强压住了局面。
  什么圣旨?
  授权的圣旨。
  临时授予军委会全权调集华北、华东、宣府、蓟镇、辽东镇全队的权力。
  这下所有人都哑口无言了。
  哑口无言,不代表心里服气了。
  正如张维贤所言,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换人了。
  权力的游戏,有时候,就是这么隐晦。
  调兵的问题用皇帝的圣旨理顺后,当天晚上回去的路上,李邦华就对孙承宗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处的话:“孙大人,这次之后,恐怕朝中之人对您……”
  孙承宗神色不变,他只是平静地说道:“为君父分忧是臣子的分内之事,更何况,我年事已高。”
  十月三十日晚上,辽东广宁督师府。
  何可纲将军队的调防、军粮的囤积、后勤部队的增援、医药物品的准备,都做了统一汇报。
  “原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已经抵达平西堡,全权负责平西堡辽河防务。”
  “平西堡到辽河的防线,有5万人,尚有3万预备役已经出发,后日可以抵达西平堡防线,一共8万精锐。”
  “军粮囤积有12万石(1440万斤),足够6个月的粮食。”
  “目前广宁有6万人,粮食囤积12万石,足够吃7个月。”
  袁崇焕说道:“你们认为皇太极会从哪个方向进攻?”
  祖大寿说道:“末将认为,皇太极必然要攻打广宁,一旦广宁沦陷,西平堡到辽河的防务,孤掌难鸣,所以,如果是我,我打广宁。”
  何可纲道:“广宁城固若金汤,又有我军重炮防守,不是这么容易攻下来的,一旦他久攻不下,西平堡的大军回援,可以两面夹击皇太极,他必然处于被动状态。”
第565章
朕要将战线推到玉门关外!
  袁崇焕说道:“无论建奴从哪边打,我们都要让皇太极有来无回。”
  祖大寿插上话了:“督师,末将以为,咱直接长驱直入到沈阳城下,捣了建奴的老窝!”
  袁崇焕沉默下来,其他人也沉默下来。
  祖大寿站起来,豪言壮志道:“怕个甚,末将愿意领3万儿郎孤军深入,夺下沈阳!”
  袁崇焕看了看地图,说道:“见机行事。”
  进入后半夜,风雪停了,辽河边上的积雪已经到了关节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