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6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0/1270

  顿时大惊:“你们……”
  阎应元道:“都抓起来!”
  他一声令下,其余四人也都被抓了起来。
  “你们要干什么!放开我们!我们是圣人的学生!”
  “都砍了。”
  可能是在军中待习惯了,阎应元的做事风格与崇祯越来越像,粗暴、简单,效率极高,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士兵们立刻就动手了。
  先是将四人一顿打,牙齿都打掉了几颗,打得他们挣扎不了了,然后再一颗颗将人头砍下来。
  砍完后,便由阎应元带着人,朝附近的村子里去了。
  天快黑的时候,阎应元将五颗人头全部送到了村里。
  这些被砍的人,可都不是平头百姓啊,他们个个都是地主家的公子。
  这人被砍了头,一时间,震惊了整个村子。
  村里的儒生们开始大哭,并且搬出圣人来。
第607章
朕就是暴君,你能如何!
  沈阳。
  此时沈阳的诸位贝勒,六部大臣,齐聚一堂。
  监国的哲哲坐在正中间。
  气氛一度沉重。
  明军此时就在六十里之外的辽河,明天就可以兵临沈阳城下,最晚后天也可以到。
  但是现在八旗精锐要么在广宁、锦州,要么在朝鲜,还有一部分驻扎在耀州,提防辽东半岛的明军。
  沈阳城现在兵力空虚。
  哲哲说道:“都说说吧,怎么办?”
  大臣们都闭口不言,没有人敢说话。
  因为现在根本不是说话不说话的问题,是没有兵。
  没有兵,啥也做不了。
  巴步泰说道:“依我看,沈阳城有300门火炮,沈阳城城墙又固若金汤,根本不必害怕明军!”
  他说得倒是有道理。
  沈阳城可不是普通的城池,城墙比一般城池要厚许多,即便是用红夷大炮轰,也不可能短时间内轰塌。
  可问题是,把城门轰开后,沈阳要在城内打巷战,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步泰继续说道:“依我看,此时大可不必担心,先探明明军的具体人数再说。”
  但是礼部尚书张采就不这么认为了,他出列说道:“守是下策,臣倒是有一计上策。”
  “先生但说无妨。”
  张采说道:“崇祯暴虐无道,天下正义之士无不痛恨!小臣倒是认为,当联合各地有识之士,一起反抗明军,捐粮的捐粮,出人的出人。”
  他此话一出,哲哲倒是陷入了沉思中。
  因为张采说得很有道理。
  事实上,在努尔哈赤时代,辽东的女真与汉人关系是极端对立的。
  因为努尔哈赤杀了太多汉人。
  这些年,皇太极大大缓和了这些矛盾。
  那些汉人地主,你给他们权力,让他们拥有土地,他们绝对不会拒绝。
  甚至他们害怕明军打过来。
  因为明军一旦真的收复了辽东,肯定要找他们算账。
  例如曹振彦(曹雪芹的高祖父)这样的人,本身出身辽阳,努尔哈赤时代投降过来的。
  原本就是明军军官,他这种就更不愿意明军收复辽东。
  因为一旦收复,他们第一个死。
  民间那些地主老爷也是一样。
  大明朝现在的律法制度是损害他们的利益的,他们当然反对。
  张采说,集结他们,其实就是动员那些乡绅地主的力量。
  哲哲说道:“我倒是觉得张大人这话有些道理。”
  一边一直没有说话的塔拜说道:“张大人,请问如何联合那些有识之士呢?”
  “如此好说,请出衍圣公,号召天下有识之士,捐粮的捐粮,出钱的出钱,出人的出人。”
  塔拜点了点头,说道:“我觉得此计可行。”
  “那此事便交由张大人全权操办,如何?”
  张采连忙说道:“小臣领旨。”
  哲哲又道:“城楼各处安排守备,火炮务必齐全,前线即刻打探明军真实兵力,我已向大汗写信,沈阳城固若金汤,想要破城并非易事,待大汗天兵回援,明军必惊退而逃。”
  他们并不知道,崇祯已经对半路的儒生们动刀子了。
  崇祯本来以为在关内杀了那么多人,儒生都老实了。
  没想到这关外的儒生,竟然还是这么的不怕死。
  他崇祯难道不知道辽东的地主老爷们都不愿意他收复辽东么?
  他当然知道!
  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矛盾和对立。
  就像21世纪的西方,永远都在堤防着东方。
  难道因为辽东的地方老爷们反对,因为辽东的儒生们反对,就不收复辽东,或者向他们妥协,暂时稳住他们?
  想多了!
  此一时彼一时。
  能动刀子解决,绝对不讲道理。
  对于崇祯这种人来说,什么最宝贵?
  时间!
  那村子里的读书人们开始破口大骂。
  辽东的儒生,与关内的儒生,大致一样。
  都是高高在上的那一套,自我沉迷,自我感动。
  在他们心中,崇祯早就天下的罪人了,和秦始皇那种暴君一个德行。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绝对不愿意辽东回到大明朝的。
  相反,在他们心中,皇太极更像一个明君。
  甚至在辽东,早就有儒生们商量,今年奏疏,请求皇太极称帝建制。
  然后开科举,行圣道。
  讽刺的是,正统历史上,崇祯九年,皇太极真的称帝了,并且改国号为“清”。
  话说村子里的人在骂,而且骂的人越来越多。
  阎应元便派人将此事传达给了崇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0/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