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6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4/1270

  曹变蛟到了袁崇焕的军营里:“袁军门,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皇太极的大军全部集结在了北城门外。”
  曹变蛟立刻兴奋起来:“皇太极这是要与我们决战,他终于愿意出城了!”
  “我总觉得有什么事发生。”袁崇焕皱起眉头来。
  曹变蛟笑道:“袁军门,末将愿意打头阵!”
  当袁崇焕和曹变蛟都认为皇太极这是要和自己大干一场的时候,事情很快又发生了戏剧化的转变。
  一个小时后,探子回报,皇太极的大军朝北边方向快速奔去。
  这下袁崇焕和曹变蛟直接懵逼了。
  皇太极逃了?
  皇太极这个时候放弃了锦州?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这个时候是绝对不会放弃锦州的。
  因为锦州的战略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
  皇太极只要守住锦州,就相当于卡住明军的咽喉。
  除非皇太极脑子被门夹了!
  曹变蛟道:“袁军门,末将愿前往探明实情。”
  “好!切记小心,提防敌人有诈!”
  在打仗的时候,中国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成语。
  一个是乘胜追击,意思是打赢了,敌人跑了,要趁着胜利追击,歼灭更多的敌人。
  但还有一个成语叫穷寇莫追,意思是不要去追击被打败的敌人,因为可能有诈。
  什么时候,可以追击敌人?
  当敌军溃散逃命的时候可以追。
  什么时候不能追?
  当敌军有条不紊退走的时候。
  因为你在追的时候,敌人很可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设有伏兵,引你进入埋伏圈。
  当年孙膑干掉庞涓就是这么玩的。
  而此时,皇太极放着好好的锦州不要,突然出城往北。
  在袁崇焕看来,无非两个原因:
  一、引诱明军追击,然后设下伏兵。
  二、攻打北边的义州,将义州的屯粮也毁掉,加大明军粮食危机。
  范文程说道:“大汗,我们这样退回去,若是袁崇焕追来,恐怕不利。”
  “不必担忧,袁崇焕不敢过来。”皇太极面色苍白,但语气还是镇定自若的。
  袁崇焕的确没有全力追击,即便是追过去的曹变蛟也与皇太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曹变蛟派出大量的探子,在方圆十里之内打探军情,以免皇太极在周围设埋伏。
  当然,皇太极并不是完全放弃了锦州。
  他在锦州内留了五千人,依托锦州城楼上的重炮,足够守许多天了。
  只要锦州一日在他手中,袁崇焕的大军就不会离开锦州。
  将袁崇焕暂时拖在锦州,是最好的战术。
  不仅在锦州放了人,皇太极还在后面放了两千人。
  而且两千人还分出了两队。
  这两千人是做什么用的?
  诱敌。
  或者说是干扰曹变蛟的判断用的。
  十六日中午,皇太极便抵达了大凌河河畔,开始快速渡河。
  下午两点,他的三万三千大军全部渡河成功。
  当曹变蛟得知皇太极渡河之后,才意识到,皇太极不可能是引诱他们设埋伏,也不是去攻打义州,而是真的要渡河!
  皇太极要与广宁的八旗会师!
  曹变蛟立刻让人将这个消息送回去给了袁崇焕。
  袁崇焕满头问号,到底什么情况?
  皇太极这是又要去围攻广宁城?
  他竟然在锦州和广宁之间切换?
  这样玩,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啊!
  这种玩法风险很大,皇太极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他现在重新集结兵力去围攻广宁,那锦州城内还有多少八旗?
  袁崇焕实在想不通了,想不明白皇太极为什么突然这么玩。
  想不通就不想了。
  既然皇太极撤到大凌河以东了,那现在正是夺回锦州的最佳时期。
  锦州城内的八旗肯定不多了!
  当天下午,关宁军发动了对锦州最猛烈的进攻。
  在袁崇焕想不通的时候,皇太极当然也想不通,他怎么都想不通明军是如何做到十几万大军突然掠过科尔沁草原抵达沈阳的!
  他现在内心慌得一逼。
  十七日上午,火急火燎的皇太极在大凌河东五十里,与蒙古八旗挥师。
  随后,快速向辽河方向行进。
  与此同时,命令广宁城外的军队速速到辽河东岸的长胜堡挥师。
  总之,现在皇太极必须全速撤回,去解沈阳之围。
第611章
攻心为上
  崇祯在干什么?
  当然是在威吓沈阳。
  在兵临沈阳的当天,崇祯就让人推30门火炮,到最前面,对准沈阳城开炮。
  他是想将沈阳的城墙轰塌吗?
  不是!
  他是想将沈阳的城门轰开吗?
  也不是!
  那他到底想干什么?
  都说了是威吓。
  是给沈阳内部施压。
  沈阳城墙很厚,十二米的厚度,不是用火炮就能轰塌的。
  那为什么不轰开城门冲进去?
  这样打也可以,但是损失肯定不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4/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