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8/1270

  是他之前没有收集情报吗?
  当然不是!
  皇太极好歹也是17世纪东方大陆的位面之子,他的智商、情商、意志力绝对超过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
  之前肯定收集过明军的情报。
  但问题是,有些东西可以量化,但有些东西无法量化。
  例如军队人数,可以量化,固定的就是5万,不会再从土里爬出来5万了。
  但例如,军队的素质、战斗忍耐力、战术的灵活多变、布局的调整,这些全部是无法量化的。
  恰恰这些又是战场上至关重要的东西。
  经历了一场溃败后,皇太极一是要重新整顿军心,二是要更加严谨地对待对面那个对手了。
  皇太极的脑子飞转起来,接下来如何挽回局面?
  换人!
  让图尔格来!
  毕竟图尔格是他麾下最能打的将军。
  图尔格?
  对了,图尔格人呢?
  尼玛!
  皇太极似乎意识到了,图尔格之前被派出去追击明军的骑兵。
  到现在居然杳无音讯?
  他让传令兵去寻找图尔格,结果寻找了一个寂寞。
  此时的图尔格已经被阎应元引到了辽河附近,远离了沈阳战场。
  皇太极意识到是自己失误。
  若是刚才右路军被明军击溃之际,他命图尔格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去增援,战局必然还有翻转的机会。
  结果就是,他的精锐骑兵被调走了一万。
  这也是狗皇帝的阴谋不成?
  而且他还意识到,左路汤古代也出了一万骑兵!
  这特么的就坑爹了!
  这场仗进攻方是皇太极,防御方是崇祯。
  进攻方的配置绝大部分是火枪手,有7万骑兵。
  冷兵器的会战,绝不仅仅是有骑兵就能胜利的。
  各个兵种都有其优势,例如步兵防御力和严密性极高,虽然推进慢,但成本低,可投入人数多,一般正面作战基本用步兵。
  这是马匹害怕尖锐锋利的天性所决定的。
  但如果要打机动性极高的进攻战,就必须要有骑兵。
  例如这一次的战争中,如果皇太极留有充足的骑兵预备役,在蒙古人和汉人八旗受到明军突袭的时候,可以在关键时刻调动图尔格的铁骑去救场,甚至能反杀。
  但图尔格却不在。
  那是不是皇太极手里就没有其他骑兵了?
  当然不是,皇太极手中3万精锐铁骑,那是他的王牌,相当于禁卫旅。
  不到万一不得已,他绝不会大规模出动自己的王牌。
  就像内伊送了一大波后,又去找拿破仑要骑兵,拿破仑表示很无奈,我给你变个戏法?
  实际上拿破仑手里还有15个皇家禁卫军团。
  拿破仑为什么不出?
  这不废话吗?
  这是最后的底牌,谁能保证现在出了就能立刻决定全局的胜利?
  但总体来说,皇太极觉得自己就是被崇祯给耍了。
  当然,他以为崇祯也出动了两万骑兵。
  他不知道的是,崇祯其实只派了1万,就勾引走了他两万骑兵。
  此时,围攻沈阳城的明军接到了皇帝的军令,开始对沈阳城的城门开始轰炸。
  很快,沈阳城的城门就被轰开了。
  其实,进不进沈阳城,无所谓。
  现在战争主动权掌握在崇祯手里,沈阳是一座城,它就在那里,飞不走。
  相反,皇太极长了两条腿,还骑着马,随时可能逃走。
  所以,真正的重点是利用围攻沈阳,引来皇太极,打残皇太极。
  皇太极若是被打残了,沈阳还能反抗么?
  这就是透过表象抓本质,打蛇打七寸。
  沈阳城的城门被轰开后,明军也不急着进去。
  倒是沈阳城的守卫们着急起来,皇太极派到附近的探子们着急起来。
  皇太极听闻后神色大变:“什么!沈阳城的城门被轰开了!”
  一想到自己的老婆们都在沈阳城里,他……
第623章
随了朕的意
  沈阳城的城门被轰开后,为什么崇祯不急着让人强攻?
  还是那句话,沈阳城和城外的皇太极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沈阳城充其量就是用来刺激皇太极的。
  正所谓担心什么,就来什么。
  皇太极刚担心起他的几个漂亮老婆,下面的人就送来一封信。
  这信也不知道是哪个探子在哪个角落拉屎的时候捡到的。
  毕竟是战争时期,任何一封信件都很重要,不能放过。
  更何况信的封面上写着:给皇太极的信。
  这他妈的不是暗示,是明示,是强调!
  于是这个探子就兴致勃勃将信送到了中军营。
  “启禀大汗,奴才在五里之外捡到一封信,说是给大汗的。”
  正是中午吃饭的时候,皇太极也正担忧着自己的几个老婆,心情不太好。
  一听说有信,立刻来了神。
  “拿来本汗看看。”
  范文程连忙从那探子取过信,双手呈递给皇太极。
  皇太极一看,嘿,好家伙,这封面上写的就是“给皇太极的信”。
  皇太极有些惊讶,这个时候是谁给自己写信?
  他连忙打开信,是汉字,不过皇太极肯定是认识汉字的。
  他飞快扫了一圈,顿时脸都青了。
  不仅仅脸快青了,还感觉自己脑袋快绿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8/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