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1270

  “是是是!”沈棨连忙磕头,“臣多谢陛下!”
  崇祯重新坐了一会去,躺在躺椅上,微微锁着剑眉,手指在椅子的扶手上轻轻敲打,似乎思考着什么。
  沈棨跪在那里,也不敢说话。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崇祯才开口道:“你当初把粮食卖给了皇太极,还是卖给了喀喇沁部束部的?”
  “卖给了喀喇沁部,当初宣府北边的喀喇沁部闹粮荒,皇太极大军征讨喀喇沁部……”
  “你不必说了,朕心中清楚。”
  他说的是崇祯元年的事,皇太极带军讨伐蒙古喀喇沁部。
  喀喇沁部是大明的朵颜卫,皇太极的战略就是征服蒙古,从蒙古借道南下入关抢劫。
  一旦喀喇沁部投降了皇太极,建奴的势力将会空前增强。
  崇祯想了想,道:“你先起来,你女儿朕会接到北京来,给她赐一座宅子,给她一笔钱,让她衣食无忧。”
  沈棨猛然抬头看了一眼皇帝,随后连忙低下头。
  皇帝突然这么好?
  肯定有其他目的!
  “朕不杀你。”
  沈棨心头打了个突,不敢说话。
  崇祯继续道:“但你以后也不能出现在大明了。”
  “全凭陛下安排。”
  “去西南,去安南国(明朝时候的越南),朕要你潜入那里,花几年时间,把那里的国情、地形全部收集回来,还要在那里秘密发展朝廷的人。”
  沈棨(qi)心头一震,皇帝居然打起了安南国的主意,这是要做什么?
  “你心里一定在疑惑,朕为什么要派你过去。”
  “请陛下明示。”
  “那里从汉朝,就是华夏的领地,本朝曾经收回来过,后来放弃了。朕要拿回来,但朕拿回来并不是凭着一腔热血,为了个人功绩。那里有许多肥沃的良田,水稻一年四熟,朕要修一条水泥路,打通中原到安南的通道,朕要把那里变成大明的一个大粮仓!”
  商业时代之前,必须解决粮食的问题,这是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的。
  老百姓吃都吃不饱,谁会去消费别的商品。
  崇祯的五大军区的西部军区,全国道路规划中,从湖广到广西的道路规划,就是为未来出兵收复安南做准备的。
  这都是在他的战略计划中。
  而现在,需要派人提前去发展。
  张凡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沈棨内心震撼,他没想到皇帝居然是想要那里的粮食,并且还想修路到那里。
  这种事情,他想都没有想过,不仅仅他,其他朝廷大臣也没有想过。
  这是得有多大的雄心壮志?
  “陛下,臣愿意去做这件事,只求陛下能保住我女儿的平安,臣愿意做一切事。”
  “过一段时间,朕会安排人将你释放出来,你要改名字,以后你不能叫沈棨了,你要变成另一个人。”
  “是!”
  “还有,你先不要着急,顺天府到山海关这一段路,在修水泥路了,你可以亲自去考察一下,看看水泥路是什么样的,只有亲眼看见了,你才能理解朕的想法,只有你真正理解了,你才能发自内心去做一件事。”
  沈棨内心再次震撼,皇帝的每一句话都直指他的内心。
  他本以为皇帝只是一个年轻气盛喜欢砍人脑袋的年轻人,现在才亲身感受到了皇帝的睿智,真如大海一样深邃,似天空一样宽广。
  难怪孙承宗、徐光启他们都任劳任怨。
  “朕行的是大道,聚的是人心,求的是万世太平,朕的目标远远不止你现在理解的这样,你现在可以不相信朕整顿东南的决心,希望未来,你不会让朕失望,能活着看到大明的未来。”
  说完,崇祯便起身离开。
  其实,崇祯一直在思考派遣去安南的人,这个人一定要很特别。
  就在沈棨以死跪求抱住他女儿性命的时候,崇祯觉得沈棨可以去担任这个任务了。
第73章
全国表彰
  沈棨常年在边境待着,虽然是文官,但身上或多或少有军队气息,行事作风都比一般的文官要干脆、果敢,也更加心狠手辣。
  张凡一直秉承着“茅坑里的石头都有用”的原则。
  从昭狱离开后,坐着马车一路朝皇宫的方向行去。
  崇祯掀开旁边的窗帘,看见一大车一大车的水泥正在从城门口的方向往城内送进来。
  前面的一些工人忙得汗流浃背,但干劲十足,因为有钱拿啊,一个月一两银子,对大明朝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非常多了。
  路边卖报郎正在大声吆喝着:大明日报,大明日报,从北京城到大兴县的水泥路已经修完,半个月之后就可以通行,半个月之后就可以通行咯!
  那小男孩举着报纸,正在卖力地吆喝着。
  崇祯让王承恩过去买了一份报纸过来。
  崇祯看完报纸,满意地点了点头,北京水泥制造局现在的规模正在逐渐增加,后端的产业链正在趋向成熟。
  无论是供应量还是供应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至少现在完全可以满足从顺天府到山海关的水泥路铺设了。
  而且现在的北京城主干道已经铺了一大半,整个城区看起来明显干净整洁了许多。
  北京城内已经有人预测了,一旦大兴县到北京城的水泥路通了之后,粮食的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度下跌。
  现在的北京城的粮价,因为有去年辽东之战的后遗症,粮价在9文每斤。
  有人传闻之后会降到8文每斤。
  甚至还有人分析,一旦有更多的水泥路开通后,粮价还会继续下降。
  因为运输的效率大大增加了,这加速了商品的流通。
  这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回到皇宫后,崇祯干了一件事。
  什么事?
  他立刻让人给礼部传话,在大明日报上大肆表扬正在湖广省督察的李自成。
  凡是现在有大明日报报社的地方,都要刊登,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不仅要表扬李自成,还要把那些被处死的官员的罪名写上去,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做了什么。
  让他们受到千夫所指!
  管理不仅仅是惩罚,还要赏,所谓赏罚分明,便是如此。
  而且事情发生之后,要立刻将过程发布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效果。
  不仅如此,还能振奋人心,且在官场上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最重要的是,还能收获人心,在民间刷民望。
  皇帝的民望越高,未来做更大的事情,后盾的力量才更强,才更有底气。
  本来北京和南京的许多官员对皇帝在湖广省的行为颇有微辞了,对李自成这种官场异类更是恨之入骨。
  结果第二天,曝光湖广省诸多官员贪污腐败的新闻发布在了大明日报上,大肆表扬李自成的新闻也发布在了大明日报上,首先爆炸的是京师的某些官员。
  内阁大学士来宗道一大早看到这样的新闻,差点没有一口气背过去。
  他是三朝元老,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四朝了。
  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