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7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4/1270

  例如隐晦地打压跟上海做生意的商人,怂恿民间商会抱团,孤立上海商人。
  这些小动作要施展起来,对于南直隶的官僚们来说,实在易如反掌。
  朝廷又不能拿南直隶的官僚们怎么办,那些官僚可都聪明着,一边高举新政大旗,一边风风火火搞自己的政绩,一边对上海的合作敷衍了事。
  总之,就是拖着。
  这样拖久了,上海府发展不起来,当然就是李岩背锅。
  然后,就有人在朝堂上吹风,推荐自己的人到上海任职。
  这是比较常规的政治手段和套路。
  作为最高领导者,得知道这里面是存在利益冲突的,否则就会被下面的人牵着鼻子走,糊里糊涂把人撤了。
  但就算知道了,你还不能把南直隶的官僚都骂一遍。
  毕竟,作为领导,你不能太偏心。
  就算偏心,你也不能直接表现出来。
  怎么办?
  很简单。
  给官职,给政策。
  什么叫给官职?
  就是升李岩的官。
  什么叫给政策?
  就是扶持,且放权。
  这些崇祯早就给他想好了。
  与王兴来等人聊完后,崇祯单独和李岩谈了。
  他指着地图,说道:“知道为什么朕要见你带来的人吗?”
  “陛下是想帮助臣,让更多人支持对上海的商贸。”
  “知道你现在身上担负的是什么吗?”
  李岩想了想,说道:“上海府未来是大明朝最大的出海港口。”
  “说得对,但只对了一半,上海港未来是全世界最大的港口,南直隶和浙江省所有的产能,都将从这里释放出去,这里的商船,会穿越马六甲海峡,比郑和走的还要远。”
  “你想要什么?”年轻的皇帝突然转身,目光有神的看着李岩,“你想要什么,如果朕要你用尽你全部的力气,将上海港打造成万只商船云集的大海港,你需要什么才能办到,你尽管提条件。”
  李岩顿时感觉心头一沉,一股压力骤然袭来,他连忙说道:“陛下信任臣,就是对臣最大的鼓励。”
  “一、朕让你来做国营商社总府同知府堂,这是朕给你的第一个权力。”
  这意味着什么?
  国营商社总府在如今的大明朝是什么地位?
  没错,管理所有的国营商社的。
  例如北京制造局、大明铁矿局、大明煤矿局、华夏林木局、华夏粮食储备局、华夏交通建设总局、华夏食盐总局、南京织造局、上海制造局等等。
  这里的局不是朝廷的行政衙门,而是指国营商社。
  相当于央企或者国企。
  而这些国营商社都由哪个衙门统一管理呢?
  没错,就是国营商社总府统一管理的。
  目前国营商社总府的府堂高官是商务部的部院大臣侯恂。
  侯恂的政治立场和韩爌是一致的,又跟钱龙锡走得很近。
  钱龙锡是南直隶巡抚,与上海现在的关系非常微妙。
  想要让李岩下野,让自己的人上,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一旦将李岩提拔进入国营商社总府里,成为国营商社总府的二把手,不用多说了,南直隶某些国营商社的官员,必然会提着酒,甚至提着钱袋子,跑去登门拜访了。
  仅仅这一条,就能帮李岩立刻扭转现在比较尴尬的局势。
  “二、你可以在上海划一块地,凡是到那里注册商社的,免税五年,朝廷也不要他的税。”
  “三、上海府彻底废除徭役,上海不准再有徭役。”
  “四、蒸汽机,优先供给给你,煤炭你想要多少给你多少。”
  “五、吕宋岛有一个叫陈立的人,郑芝龙已经联系上了,他近期会来大明朝一趟,到的是你上海,你要见一见此人,朕虽然向天下昭告与大弗朗机人有仇怨,但私底下的买卖,可以通过此人来周旋。”
  “王兴来他们,你尽管扶持,朕会在《大明日报》里好好宣传他们。”
  “六、新城新政在北京和武昌试点暂且还算成功,朕允许你在上海尝试。”
  李岩听完皇帝的这些话,顿时大为感动:“陛下,臣……”
  “朕只有一个条件,上海的速度还要再加快一些,未来已经不远了,未来,全世界都需要购买大明的商品。”
  “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第二天早朝,不少官员准备就最近开海新政进言,尤其是上海。
  但他们还没有说话,皇帝的圣旨已经下达了。
  待王承恩将圣旨念完,大殿内是一片死静。
  唯有李岩出列,行大礼:“臣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份圣旨正是昨日与李岩说的那些。
  吏部侍郎成基命立刻出列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若是关于上海府的事情,暂且不必再论。”
  “陛下……”
  崇祯打断了他的话:“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情?”
  上海没有比李岩更合适的人了。
  李岩在朝中无人,属于孤臣,孤臣一般都是办实事的。
  因为孤臣没有人支持,只有办好事情,才能立足。
  交给其他官员,上海府的国营商社、私人商社,都会对应朝中势力而延伸出一批下沉的势力派系。
  而且那些个官僚办事情,总是会这样想:皇帝又异想天开了,这种事怎么可能。
  有这种想法的人,你指望他能把事情办好?
  皇帝强行打断了成基命的话后,大家也不说什么了。
  李岩的节奏暂时是保住了。
  不仅如此,李岩的这一次任命,可以说是震惊的朝堂。
  因为国营商社总府的同知身份,意味着许多国营商社都会配合他的工作了,尤其是南直隶的各个国营商社。
  这相当于将南直隶和上海的最后隔阂打消。
  用袁可立的话来说:李岩在未来,必然会入驻中枢,成为皇帝近臣。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十二月底,户部呈递了一份崇祯九年的整体财务情况。
  数字有点可怕,崇祯九年的总花费高达1.5亿两。
  如果不是国债来补救,现在朝廷已经严重拖欠多项账款。
  即便如此,此时的崇祯却召集了军委会,已经开始秘密商议一件大事。
  什么事?
  干日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4/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