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8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1/1270

  仿佛黑暗从四面八方朝他涌来。
  他站起来,走到地图前,剑眉紧紧锁起来了。
  “去将卢象升调回来。”
第742章
举世皆敌?那就打!
  皇帝下达了两道命令。
  一、调卢象升回京师。
  二、调郑芝龙去广州,严密监视南海局势。
  现在可不只有辽北、西北战局可能有变。
  南海的局势也很紧张。
  欧洲人不可信,他们的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信。
  他们可能随时翻脸。
  不能对他们有任何期望。
  有些政策最多只是能够拖住他们,当做缓兵之计。
  日本的战场,就交给郑芝豹去清扫。
  不多时,王承恩安排好御膳回来了。
  崇祯说道:“御前议政。”
  所谓御前议政,就是召集御前大臣商议军国大事。
  御前大臣包括内阁、军委会、户部、吏部的一把手。
  这里面包含了行政、军政、财政、人事四大块。
  这四大块基本上囊括了整个国家的各个方面。
  不过,御前议政的时候,崇祯还会再加几个人。
  例如他一般会宣召柳如是做议政记案。
  还会让陈子龙来参与,毕竟皇家银行承载着很重要的经济调解功能。
  下午两点的时候,大臣们都到了乾清宫前。
  小太监将大臣们身上的披风解开,收到一边。
  众人进来了乾清宫后,立刻觉得暖意十足。
  行完礼后,皇帝便说道:“毕爱卿,开始说财报吧。”
  毕自严出列说道:“是。”
  他先是呈递了一份崇祯十年的财报奏表,随后说道:“崇祯十年,朝廷农税征收2000万两不变,全年商税增加到2987.66万两。”
  他此话一出,其他人都惊叹起来。
  因为崇祯九年中央朝廷的商税收上来的只有2000万两。
  崇祯十年几乎增加了1000万两。
  从这一点说明各地的商业正在快速发展。
  在推广开银钞后,交税更加方便。
  而且商税的改革,也明显有了很大的成效。
  毕自严继续说道:“北京制造局净收入800万两。”
  “苏州制造局从去年的300万两,增加到600万两。”
  “南京制造局也达到了600万两。”
  “铁矿局收入500万两。”
  “煤矿局收入800万两。”
  “盐引收入800万两。”
  “银行收入500万两。”
  “粮食局收入500万两。”
  一个个大额数字汇报出来,让众人都欣喜不已。
  这些可都是税后的实际收入。
  “一共1.01亿两。”
  除了韩爌,其他人都暗自吸了一口凉气。
  这些数字,前两天毕自严当然先跟韩爌核对过一遍的。
  这只是中央朝廷的收入,现在不少省份是施行双税制的。
  地方上的收入归属地方记录。
  如果全部加起来,恐怕有1.5亿两了。
  毕自严继续说道:“崇祯十年的用度主要有四个方向。”
  “一、军费开支高达7300万两。”
  “其中攻打日本预估开支3000万两,实际开支1000万两。”
  “北部军区的人数扩编,以及崇祯八年的抚恤金持续发放,军费达到2000万两。”
  “南部军区军费800万两。”
  “西部军区的军费达到了2200万两,包含了军工费用,人员编制,军备、堡垒、马场等多项开支,因水泥路供军方使用,所以西北到甘肃的水泥路全部记录到西北军费开支。”
  “东部军区300万两。”
  “中央军区,补上全年的抚恤金,高达1000万两。”
  刚才众人还面露欣喜之色,一听完这军费,好家伙,直接懵逼了。
  刚说朝廷收入暴涨,这军费一出口,直接就干掉了7300万两。
  还剩2800万两。
  这还是军费。
  当然这里面包含了崇祯8年辽东之战、西北之战的抚恤金支出。
  不管怎么说,财政的紧张就摆在眼前。
  而且北京制造局的各种军工制造厂还在日夜不停制造兵器。
  毕自严继续说道:“官员俸禄总开支1800万两。”
  崇祯元年,官员俸禄总开支200万。
  现在为什么1800万两了?
  一是因为现在官员的俸禄是过去的3倍。
  二是现在的官员人数是过去的4倍,尤其是基层官员增多,部门增多。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毕自严继续说道:“各大国营商社扩建投入800万两。”
  国营商社的确在赚钱,例如崇祯10年的国营商社加起来一共净收入4300万两。
  虽然已经是净收入,已经除掉投入的那一部分,但国营商社也要不断投入,例如厂房扩建,人员扩建。
  例如顾炎武在鞍山就搞了个大的铁矿厂,人员直接扩张到3000人,而且可能还要持续扩建。
  其中水泥路的扩建除了华北的交通网已经竣工,财务早已结算,其他的都算作军费开支里。
  再其他的,从朝廷直接花出去的倒是没有什么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1/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