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8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6/1270

  “红娘,你知道吗,女人就像沙子,你得把沙子弄湿了,才能抓在手里,我没把她弄湿,只把你抓在我手心里了。”
  “那你跟她谈了那么久到底说什么?”
  “秘密。”
  “夫君,说好的四十分钟的哈!”
  午后明媚的阳光照得树叶明晃晃的,知鸟不知疲倦的叫着。
  张凡和红娘满身是汗,洗了个凉水澡,红娘自己午睡去了。
  皇帝则更完衣,饮了一杯凉水后,去前面见了邱禾嘉。
  他来湖广省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微服私访啊,那些都是碰巧而已。
  他来的真正目的,是来考察民情,指导武昌特区的经济发展的。
  蒸汽火车不是已经成功了么?
  他是来和邱禾嘉沟通,武昌的火车计划要提上日程的。
  本质上来说,以目前几条水泥路的承载量和运货速度,还无法满足陕西省。
  必须得上铁路。
  刚好武昌钢铁局的冶铁量目前已经稳稳地在赶超北京钢铁了。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水运和陆运都非常发达,资源的运输非常方便,造就了武昌工业起步阶段后迅速进入崛起阶段。
  科学院的人已经抵达了武昌,来的是宋应星亲自来的。
  这一次派宋应星这种级别的人来武昌,足以说明皇帝对武昌铁路的重视。
  一旦武昌府的铁路打通到长安,相当于打通了一条经济大动脉,给西军的输血效率直接提升好几倍。
  其实在朝堂上,也有耐人寻味的一点。
  宋应星之前一直在农政院,主导新农政。
  现在新农政逐步稳定后,他来到了武昌,亲自主持武昌铁路局,这是从农政院往其他部门转移的趋势。
  有人猜测皇帝可能会对宋应星的位置做一定的调整。
  这种猜测是正确的。
  宋应星这个人可以说是全才。
  在农业方面,他有独到的研究,他主政新农政的这些年,全国各地大兴水利,各地建立了规模化的水利设施,规模化的粪便处理中心。
  新农政指挥使还在基层肩负着扫盲,教育农民学习的任务。
  他的政绩,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到。
  宋应星说道:“陛下,您怎么比老臣还先到武昌?”
  皇帝笑道:“朕心情激动,就马不停蹄赶路来了。”
  邱禾嘉说道:“陛下日理万机,还要来武昌视察,臣让陛下担忧了,是臣的失责。”
  “你也不必多心了,朕批评了你几句,是必须要批评的,朕对你的政绩还是非常满意的,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难题,咱们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预想不到的难题,抗住就是胜利。”
  “这一次,朕要在武昌成立武昌铁路局,此事关乎到西部战区,也关乎到我大明未来,所以朕必须亲自来一趟。”
第798章
铁轨时代拉开序幕
  王徵等人此时在北京铁路局主持北京的铁路建造工作。
  宋应星则来到了武昌。
  眼下,不仅仅宋应星来了,邱禾嘉来了,武大工科学院的几个教授也来了,还来了两个顶尖的学生。
  一个教授叫高之清,是武昌大学物理学教授,主要是研究力学方向。
  一个教授叫杨文彬,是武昌大学材料学教授,目前在研究钢铁锻造以及诸多民间工艺。
  一个顶尖的物理生,一个叫侯平,崇祯七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学,今年六月就要毕业了。
  据说他在皇帝的《力学》一书基础上提出了浮力的概念,并且推导出了浮力的公式,在武昌大学期刊上有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甚至吸引了北京科学院的注意,连皇帝也看过他的期刊。
  没错,那的确就是浮力公式,一度出乎张凡的意料。
  果然大明朝还是有诸多人才的,如果不是新学兴起,这些人才根本没有办法露面,可能一辈子在田里,甚至活活饿死。
  科学院已经开始在用他的浮力公式进行船只实验。
  另外一个顶尖学生叫欧阳冲,他是数学系的学生,精通各种算法。
  不仅如此,武昌冶铁局的主事官李广贤也来了。
  李广贤,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学生,崇祯五年卒业,先在北京冶铁局干了两年,一年时间从一个大使,做到主簿。
  任职主簿期间,他下面的几个厂在一年时间冶铁量翻了三倍。
  时值武昌冶铁厂成立,他被调到武昌临时担任主事,一年后转正,一年的时间,武昌冶铁局的冶铁量就暴涨了十倍。
  这个人在冶铁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
  但你也可以说他有着工科生的认真、踏实。
  几个专业人士都在这里,崇祯说道:“宋爱卿,你将图纸拿出来吧。”
  “是。”
  那图纸有厚厚的一堆,而宋应星来武昌,是派了三千京卫军护送的,一路上没有人能靠近他。
  他吃的东西全部特供,喝的水也全部特供。
  到了武昌城后,直接到了楚王府来面圣。
  这一堆文档,是科学院的绝密文档。
  当然,这些是副本。
  崇祯接过来,翻看了一遍,他的目光又在每一个人身上落了一下。
  外面的知鸟叫得不停,夏风从莲花池中,夹杂着水汽,混着泥土和花香,掀得白练飞舞,吹得皇帝的丝绸长衣也飞舞起来。
  “侯平。”
  “学生在。”
  “你的浮力公式,朕也看过了,你是一个天才。”
  “谢陛下。”
  “但是朕还有一个难题,一直萦绕在心中。”
  “请陛下明示,学生知无不言。”
  “朕觉得水泥路运输物资还是太慢了,主要是需要太多人参与,人一多就不好管理,容易走散,还有危险,还容易出现损耗,你说有没有一种办法,不需要多少人,就可以把大批物资运输到长安城去的?”
  刚才还意气风发的侯平,一下子被皇帝问噎住了。
  这……
  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
  他思考了一会儿,有些泄气,说道:“陛下恕罪,学生不能想到世间能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到,学生认为不存在此物。”
  “不能想到也没有关系,但不要轻易下结论说世间不存在此物。”
  崇祯拿着手里的文档,他说道:“这就是朕刚才提的问题中的那件东西的制造图纸。”
  侯平立刻说道:“陛下,学生斗胆直言,学生并不相信。”
  崇祯也不怪他。
  崇祯对侯平这种科研人才是有极大的宽容的,科研人才的工作态度就是严谨,说话方式直接是最好的。
  不需要给他们规定太多的政治规范。
  “不相信?”崇祯笑起来,“朕今日好好让你开开眼,来,朕让你第一个看这份文档,拿去好好看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