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8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1/1270

  “陛下,为何铁路?”
  “等修好了诸位就知道了,诸位现在先把心放在肚子里。”
  为什么说铁路修好了问题迎刃而解?
  你想想啊,两条铁路来回,可以开条十几班列车,源源不断托运。
  人工托运有风险,人工还要消耗粮食,而且还慢。
  铁路一上,陕西的粮食还愁?
  粮食问题一解决,再把徭役一步步取消掉,还愁?
  人类社会里有几个重要节点。
  这几个重要节点是制约社会形态的关键点。
  一是生产力。
  二是信息技术。
  当生产力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平均每天生产的商品更多。
  当信息技术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交流效率空前提升,商业的成本降低、效率增加。
  其实交通的完善就可以归类到信息交流的完善。
  皇帝给了一颗定心丸,大家也没有再去多问。
  施凤来就等着北京科学院的人过来成立铁路小组。
  据说这事武昌和北京都开始干了。
  接下来,崇祯就在长安待着。
  长安也不是完全没有发展,新城区也都规划出来了,至少西京大学现在已经招募了许多学生。
  而陕南的一些粮食也会托运到这里来卖,不过不便宜,要到1两银子一石。
  要知道,北京现在的粮价是0.5两一石。
  为什么陕西粮价高?
  因为粮食数量不多啊。
  北京的粮价,是靠安南省那条新航线不断运输粮食过来,才打下来的。
  等湖广省建立了到长安的铁轨,武昌建立一条,荆州建立一条,源源不断输送,陕西的粮价必然也会降下来。
  就在崇祯在长安视察的时候,辽北捷报已经传到沈阳城。
  最重要的是阿勒楚喀城被拿下了。
  阿勒楚喀城一旦被拿下来,意味着城镇的建筑可以继续往北。
  袁崇焕立刻就开始在北部军区总督府规划辽北第二批城镇的建造。
  只有把城镇都建起来,那些土地才真正意义上归朝廷管辖,否则不出半年,建奴必然又回来。
  经过三天三夜的高密度会议,北部军区总督府得出了一个结论。
  想要建立第二批城镇,就必须再次动员三十万人。
  那么问题来了,第一批建立的十座城镇,难道把人都调走?
  城镇空了,即便建成了又有什么用?
  要知道,这些已经建立起来的城镇,已经开始和辽东的城镇有商贸往来。
  现在贸然把人抽走,显然不合时宜。
  而且那些都是中央军编制,袁崇焕要调动也不是不可以,得走特殊流程。
  这流程一来二去,好几个月就过去了。
  最后会议决定,动员大部分北部军区的预备役到辽北去。
  一共差不多十八万人。
  这事暂时可以用来推进下去。
  但是,何可纲对辽北做了一个总测算,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什么大问题?
  辽北的阿勒楚喀城(哈尔滨)已经是朝廷目前能够有效覆盖的最北边。
  再往北,粮食可能扛不住。
  等等!
  东北不是有名的黑土地吗?
  而且那里可是东北平原啊!
  的确是肥沃的黑土地。
  但是在明朝,大部分都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例如现在修建第二批城镇,就必须源源不断运输粮食过去,保证工兵们的饮食、生活。
  后期可以开荒,但这不是玩游戏啊,不是按一下按钮,田就出来了的,开荒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大量的粮食从辽东源源不断输入辽北。
  则必须修建水泥路。
  但由于辽北的冬天漫长,一年之内能够高效运输的时间不多,这又桎梏了粮食的运输效率。
  于是何可纲这么一算下来,好家伙,阿勒楚喀城就是有效辖制的极限了。
  如果建奴再往北边躲,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第811章
建奴不灭,何以家为!
  辽东一边开始着手调度军工,一边开始写汇报给北京。
  其实当领土大到一定的程度了之后,还想要有效控制,就必须有更加高效的交通工具。
  否则就只能像汉唐那样,设立都护府,以羁縻制度来影响那个地方。
  真正想要将那个地方长期变成华夏的领地,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张凡想要的并不仅仅是都护府。
  如果是都护府,他根本不需要动员那么多人,在冰天雪地里施工。
  只需要大军兵临阿勒楚喀城下,把城门轰开,然后在那里安插一支军队,维持秩序就可以了。
  只需当地老百姓的税,肯定是当地领主收,当地领主再上交给都护府一点点。
  而当地底层的舆论、司法也都掌握在领主手里,朝廷想要动员底层老百姓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都护府制度的特点。
  只有建立城镇,迁移汉民,开发农田,修建大量的水泥路,开通铁路,才能将辽东和辽北在经济和文化上紧密联系起来。
  时间飞逝,转眼三天过去了。
  王徵开始在沈阳大刀阔斧组建铁路局,带着从北京过来的技术人员,又招募了一批民间工匠,就开始整起来。
  顾炎武的鞍山钢铁局里则日夜赶工。
  这个时代,还只有一小部分人见过火车跑,就是在制造局的校场上做实验的时候。
  而准确的来说,还没有人见过投入实际使用中的火车。
  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东西意味着什么。
  铁路一旦真的修建起来,大明朝对遥远疆域的管理和控制,将是划时代的。
  就在新一轮的捷报从辽东总督府送往北京的时候,李定国的2000铁骑已经越过了广袤的东北平原,进入到大兴安岭地区。
  这一路过来,夏风中无边无际的绿野,让人心旷神怡,让人心胸开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1/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