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9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6/1270

  郑芝龙怒道:“李逢节为何还能在两广总督的位置上?”
  周延儒呵呵笑道:“李逢节是韩相推荐的,这些年来,给朝廷的奏报都非常漂亮,而且平日里省衣节食,在广东名声非常好,民间都歌颂他,连廉政督察府的人都挑不出他的毛病。”
  随即,那李斌又被带了上来。
  陈立一看,立刻就认出了李斌,毕竟陈立在吕宋岛也是一号人物,这李昌隆的儿子,他自然是认识的。
  李斌也认出了陈立:“陈叔叔!陈叔叔,快救救我!”
  “我可救不了你,你别痴心妄想了!”
  “你认识他?”
  “他是李昌隆的儿子。”
  郑芝龙一惊,仔细看着李斌:“你就是李昌隆的儿子?”
  随后陈立向周延儒和孙传庭说了李昌隆。
  这下所有人的信息都对清楚了。
  郑芝龙屏退左右,只留下周延儒、孙传庭和陈立。
  郑芝龙说道:“不瞒两位大人,下官已经接到皇帝陛下的密令,今年要对吕宋岛的弗朗机人发动战争,而陈立刚送过来的消息,弗朗机人和红夷人已经串通好,三国将组建联合军舰,在台湾军演,其实是向我们示威,甚至动武!”
  郑芝龙此话一出,周延儒和孙传庭面色都凝重起来。
  现在是内忧外患啊!
  周延儒说道:“先奏疏急报陛下吧,现在情况特殊,广州的火器走私与吕宋岛的弗朗机人关系密切,到时候可能对方会与广州某些人里应外合,此时关系重大,要禀明陛下。”
  郑芝龙点了点头:“我赞成周大人说的,不过广州既然局势紧张,不如分头行动,下官去台南继续准备,孙总督带人走一趟广州,下官多派几艘战舰配合孙总督。”
  孙传庭说道:“好!就这样!”
  七月初,崇祯接到了周延儒、孙传庭和郑芝龙的联名奏疏。
  看完后,崇祯脸色阴沉得下来。
  “给孙传庭回信,让他带军队直接登陆广州,缉拿李逢节,把所有参与走私的人全部抓起来,谁敢反抗,杀无赦!”
  崇祯心头大怒。
  下面的韩爌全身在发抖,李逢节算是他的人。
  “让郑芝龙先不要对吕宋岛动手,让西洋人三国联军到台湾演戏,朕就是要给他们这个机会!朕要一战明明白白告诉他们,谁才是这片海域的主宰!”
第861章
陈兵广州港
  崇祯还接到了孙传庭关于蒸汽机目前局面的一些建议。
  孙传庭是建议蒸汽机的售卖要严格控制,北京制造局卖给谁了,要严格做好记录,定期安排人回访、查阅,确保卖出去的蒸汽机不要被走私出去。
  站在孙传庭的角度,他是对的,蒸汽机作为这个时代工业品的技术尖端,被走私出去,确实是一大隐患。
  但是,站在国家最高元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走私这个问题只是小事,遇到了就抓,没必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疯狂去堵住口子。
  堵不住的。
  为什么?
  首先,蒸汽机是民用品。
  民用品有一个特征:量产化。
  对于民用品来说,不能量产化的商品都是失败的商品。
  北京制造局的蒸汽机制造厂里,还在日夜不停加工制造蒸汽机。
  蒸汽机普及越高,生产力当然提升的就越高,怎么能限制呢?
  现在是几百台蒸汽机在民间,明年可能就超过一千台了,以后是几千台,几万台,甚至十几万台。
  其次,蒸汽机的技术门槛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只要民间某些人买一台回去,花个一年时间,就能仿造出来。
  不要怀疑古人对工艺品的制造水平,尤其是到了明朝,已经非常发达,缺的只是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总结。
  这可不像21世纪的光刻机技术,光刻机是人类几百年工业的最尖端制造,你就算买一台回去看个100年也造不出来,因为它是几百年工业制造的结晶。
  但蒸汽机不同,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入门级工业品。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就是21世纪的核武器,掌握核武器的核大国就那么一些。
  但是不是说小国就不懂核技术呢?
  不不不,核技术在21世纪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甚至某些国际地下市场就能买到。
  国际控制小国制造核武器不是靠技术壁垒。
  一、国际法律限制。
  二、核武器原料限制。
  对于一般工业品来说,技术的抄袭从来不是难事。
  工业时代的国家是靠综合实力竞争。
  例如现在,欧洲就算拿回去了最新的蒸汽机,蒸汽机在欧洲的发展必然落后于大明。
  为什么?
  因为市场规模限制。
  21世纪的中国为什么能成就全产业链?
  而某些发达国家连有些螺丝都造不出来?
  是真的缺造螺丝的技术吗?
  不是啊!
  是本国没有足够需求,没有人愿意去成立造特殊螺丝的工厂。
  有人说我不信邪,我非要成立一个,我明明就会造。
  可以,你去成立,成立了几个月就倒闭,因为订单量少的可怜,人工成本高的可怕。
  从中国进口反而更便宜。
  中国有广袤的、复杂的需求,按照经济学原理,正是因为那种广袤的、复杂的需求,拉动了全产业链的完善。
  大明朝呢?
  也一样啊!
  虽然人口还只有2亿多,但是遍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诉求。
  所以未来的大明朝,也一定是全产业链国家。
  这一点,欧洲小国如何比?
  除非像历史上的英国一样强行用武力打开世界市场,来拉动本国产业链构造。
  但现在看来,英国已经没有那个机会了。
  那按照这样说法,难道张凡啥都不做了吗?
  就眼睁睁看着民间那些个无耻的家伙,为了自己的利益,把蒸汽机和火枪走私出去?
  难道就如此的无可奈何吗?
  不不不,当然有办法解决。
  什么办法?
  颁布专利法!
  什么?
  专利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