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9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7/1270

  你以为这还是崇祯的前几年?
  那些年是整个官僚体系混乱不堪,他才多加出手直接砍人。
  但现在,朝廷正在构结全面的、完善的官员体系。
  没有确凿的证据,他是不会立刻杀人的。
  否则就是把刚刚要建立起来的官员体系弄崩塌,这不是治国之道。
  而且鉴于他之前收到的各种信息,王清泉是一个能人干吏,在济南府的政绩非常好。
  尤其是农业、水泥交通和种植业的发展。
  如果随便砍了一个能臣干吏,传出去肯定会寒了更多人才的心。
  要砍也可以,查到证据了随便砍。
  皇帝此话一出,锦衣卫立刻将刘德才抓起来就往外拖。
  刘德才大声喊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草民再也不敢了!陛下,草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跟陛下说!草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跟陛下说!”
  崇祯不理会他,直到刘德才被拖到门口,他大声喊道:“陛下,草民举报有人要谋反!有人要谋反!那些人联系过草民,说要联合各地的商人,推翻陛下……陛下,草民要举报……”
  刘德才的话,突然触动了崇祯的神经,他说道:“等等!”
  锦衣卫这才停下来,刘德才已经吓得全身被冷汗浸湿,面部发涨,双脚在地上乱蹬。
  一边的王清泉则跪在那里,一动不敢动。
  他也在发抖。
  皇帝的脾气他是知道的,砍人脑袋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陛下!陛下!有人要谋反!陛下……”刘德才见停了,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有人要谋反,草民要举报,陛下……”
  崇祯勾了勾手,锦衣卫将人重新带回来。
  刘德才趴在那里,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他真的已经吓尿了。
  刚才离死亡,就只差一步了。
  死亡啊,太可怕了!
  活着的时候不知不觉,真正面对的时候,那种绝望感,让人窒息。
  崇祯冷冷看着他,说道:“你说有人要谋反,是谁?”
  刘德才全身都还在发抖,他瘫软在地上,连说话都说不了了。
  崇祯也不着急,他冷冷看着刘德才。
  刘德才足足十分钟,才舒缓过来,他艰难地抬起头来,看着皇帝,说道:“对方说他叫丁在年。”
第882章
资本派的真实意图
  当“丁在年”这三个字再次出现的时候,张凡的瞳孔收缩起来。
  他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是前不久,孙传庭在广州的奏疏中。
  那是何崇义等人在招供的时候,提到的名字,提到的是反叛者的最高情报人员。
  崇祯说道:“都出去,刘德才留下。”
  所有人都出去了,不过除了刘德才,红娘也留下来了。
  因为红娘现在是军情处最高情报人员。
  崇祯十二年的军情处,已经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情报组织。
  它的存在,是在暗处的,甚至连内阁也不敢肯定它是否真的存在,就更别说其他的官员了。
  对国内最近突然涌现出来的这股隐藏在暗处的反叛者,张凡已经开始用军情处的情报密切侦查。
  崇祯继续问道:“这个人亲口跟你说他要谋反?”
  “倒不是亲口跟草民说,他说了一些话,让草民认为他要谋反。”
  “什么话?”
  “他说,朝廷在未来,会杀掉一大批商人,说商人现在应该联合起来自保。我就问他通过什么方式自保,他说只有加入他们,才能自保,才能活下去。”
  “加入他们?”
  刘德才连忙说道:“草民绝对没有加入他们,草民绝对不敢做这种事。”
  “他们是谁,在哪里,想要做什么?”
  “他说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由的世界,而不是被……被……”
  “被什么?”
  “被皇权压制的世界。”这句话,刘德才说的很轻,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说出来。
  明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
  世界的近代史在明朝开端,大航海在明朝拉开序幕,欧洲的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在明朝时代建立。
  而明末,受到大航海空前的影响,商业的空前繁华,以及行政机能日益崩溃使得明朝逐渐从大政府退化成小政府,进而失去了对言论的控制。
  以至于,言论竟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官员们在朝堂上骂人,下野后,就开始著书立传讽刺朝政。
  儒家在明末其实已经走入死胡同了,它没有解决饥荒,不能解决战争,更不能解决日渐扩大的财富差距,最后,连朝廷的财务危机,也束手无策。
  许多知识分子,已经开始对儒家有反思,对君主专制有反思。
  例如正统历史上,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这三个人都算是君主立宪派。
  黄宗羲是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帝制国家,到清朝,这个过程中,皇权都是不断集中的过程。
  最开始的秦汉,有权力极大的丞相,丞相开府而治,百官去丞相府商议国家大事,丞相既是政令的策划者,也是执行者,还是决策者。
  后来汉武帝为了遏制丞相的权力,才开始建立内朝。
  而到了隋唐三省六部,丞相的权力已经从一个人身上,分到三省多个人身上,相互制衡。
  到了明朝,朱元璋干脆把丞相给废掉了,所有的正规流程权全部集中在皇帝身上,哪怕是一个小县里要杀一个杀人犯,也要报到北京,由皇帝亲自在名单上打勾,才能生效。
  君权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
  但是又因为皇帝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即便再出现20个朱元璋,在明末这种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也不可能处理完政务。
  所以,在万历年间,万历自己三十年不上朝,导致国家一半的行政官员空缺,很多地方几乎出现了行政空白。
  若是有宰相的存在,可能万历年间的动荡会得到极大的缓冲。
  其实从万历年间,精英阶层就开始反思变态的君权集中对国家的危害。
  它间接地让明朝从一个大政府变成了小政府,失去了对地方上的有效控制。
  只要没有人威胁皇权,地方上想怎么收刮就怎么收刮。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加之商业的空前繁华,明末诞生了君主立宪的思想。
  既然正统历史上,就有人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在张凡改革是十几年,商业空前发达的大时代下,有人想要限制君权,这也可以说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再加上,这些年的改革,张凡杀了太多人。
  历史的车轮的确在向前方滚动,天下人已经开始接受新政,但这并不能说明,所有人都接受皇帝。
  “继续说下去。”
  刘德才吓得全身冷汗直冒,他继续说道:“丁在年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非朱家的天下,若不推翻朱家,不久之后,皇帝还会继续举起屠刀,杀死更多人,他会杀死一切不服从他的人,甚至杀死服从他的人,只因为他认为那些人损害了皇家的利益。”
  这些话,在平时,给他一百个胆子,他都不敢说出来。
  但现在他面临的是死亡,他只希望自己说出真实的情况后,皇帝能对他网开一面。
  崇祯表现得很淡定,他说道:“你赞同他的话吗?”
  “不不不,草民绝对不赞同,那是个疯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7/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